摘要:不断更新的高温日数据,不仅刷新了很多人对于极端酷热的感知,也改变着生活的方方面面。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盛锐 陈薇 通讯员 寿亦萍 李易璇
夏天正在变得越来越长。
不断更新的高温日数据,不仅刷新了很多人对于极端酷热的感知,也改变着生活的方方面面。
“宅经济”爆单,停不下来的小哥
极值41.8℃,连续高温54天。
三年前(2022年),湖北人杨丽来杭州,就体验了这座城市在夏天的迅速“升温”。
今年的她再次见证了历史——8月27日,杭州迎来8月3日以来第25个连续高温日,再次打破8月连续高温日数历史纪录。
而高温还没结束。
杨丽。受访者供图
23岁的杨丽,第一次长时间感受了杭州的炎热,“之前是在后台管外卖员,自己跑单才一年多。”
每天的10点到13点半,最热的中午时段,也是外卖单最多的时候。
顾不得太阳多晒,跑更多单、挣更多钱,对杨丽来说更重要。
“七八月份单子最多了。”杨丽说,不仅是天气热,这段时间各个平台促销活动多,也让订单出现了暴增,“四五个小时能跑六七十单”。
外卖单里,买菜、买水、买冷饮的比例多了起来。
这两天,她送过最重的一单,就是将近20斤的水,送去没有电梯的四楼,“一身的汗,送水的单子每天都会接到。”
受访者供图
高温让户外活动变得难熬,外卖成了连接室内清凉与生活便利的桥梁。
这个还没结束的夏天,杨丽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个顾客每天都会点上三四单,“正餐、零食、奶茶,我感觉他都不太出门”。
这样的忙碌可能会持续到九月中旬。
满载的小哥。记者 盛锐/摄
庆春广场周边,外卖员川流不息。
杭州某知名商超的配送员们,每个人的车上都是大包小包、满满当当。
一位小哥短暂地接受了采访,“几乎每个订单都能看到保温袋的身影,冷鲜很受欢迎。”
据了解,这段时间商超的订单出现了爆单,知情人士透露“至少多了20%。”
公开资料显示,七月淘宝闪购冰杯、冰激凌订单持续增长,冰饮料订单增幅超过60%。冰镇的精酿啤酒、葡萄酒等大受欢迎。传统夏季甜品如烧仙草、豆酪也被视作解暑优选。既能解渴、又能补充电解质的盐汽水近年翻红,跻身解暑热门单品,7月以来订单增长近3倍。
手提多个奶茶订单的小哥。记者 盛锐/摄
“夜经济”火热,18点至22点成外出“黄金时间”
夜幕降临,半山脚下的大运河杭钢公园逐渐热闹,带孩子出来散散暑气的人们占据了大多数。
“淬火倒影池”是公园最热闹的地方,刚到脚踝的水位和不断循环的清水,让这里成了孩子的“戏水天堂”。
夜幕下的杭钢。受访者供图
这里也是工业遗存专列最出片的区域。
到了周末,一旁的杭钢引力市集更是热闹。
95后姑娘小罗,在这儿摆了个甜品摊,卖的是最近人气很旺的舒芙蕾蛋糕。
蛋糕是现烤的,每天傍晚4点准时出摊,一直要忙到晚上9点多。最好的时候,一天可以卖出一百多份。
武林夜市。资料图
同一时间,杭州最老牌夜市之一的武林夜市,也迎来一天中喧闹时刻。
泰式奶茶、炸鸡、炸串、打糕……武林夜市有近400个摊位,夜市党支部书记、管理负责人叶连忠说,暑假两个月是武林夜市人流高峰,周一到周五可以达6-8万人次,周末突破10万人次。
据央视报道,多个平台的暑期消费数据显示,18点至22点成为夜间经济的“黄金4小时”。连续高温之下,夜游杭城,吃夜宵、赏夜景、逛夜市,成为人们享受夏夜的一种选择。
“浙BA”、“楼BA”、“村BA”的持续上阵,也不断点燃着这个夏夜的激情。
“躲日头”出行,龙翔桥地铁站的变化
高温还在改变着一些人的通勤和出行方式。
“现在室外的温度,骑自行车太热,打车又太贵,我还是选择早点出门挤地铁凉快点。”家住下沙的王女士,明显感觉到地铁的早高峰似乎受天气影响提前了,“之前7点左右的地铁1号线人不多,这几天一上车只剩站票,到了7点20分更是人挤人。”
打铁关站换乘5号线时,王女士只能跟着人流走,“是不是天气太热,大家都提前出门了?”
记者 陈薇/摄
事实上,对于高温天气的感知,离西湖最近的站点,地铁中的顶流——龙翔桥站客流变化更为明显。
记者 陈薇/摄
在龙翔桥站工作了两年多的高级值班站长杭淑琴,感觉到今年站里的新变化,“早上8点多,客流就开始涌现,可能天气比较热,早晚去逛西湖的游客变多了。中午到下午时间段车站客流反而相对少了。”
同时,龙翔桥地铁站晚上返程的客流开始延迟。
杭淑琴说,正常晚上10点多附近商场关门已经是最后一批客流,最近夜里10点半以后还很热闹,仍有不少乘客持续进站,夜间末班地铁的客流也明显增加。
上夜班的时候她体会明显:“晚上7点半我一接班,在站厅现场组织客流,忙得根本停不下来,高峰时段人太多,就需要进行客流引导,周末还会采取C出入口管控措施,差不多要忙到晚上9点半。”
潮新闻资料图
为了让深夜晚归的市民早点到家,8月21日起,杭州公交在地铁1号线九和路站率先试点夜间需求响应式“云公交”线路——“夜归人巴士”8071M路。
结束直播的小姐姐、超市工作的阿姨、可爱的摆渡人司机……一趟巴士里藏着都市夜归人的故事,也诉说着这个夏天的变化。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