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教育局安排的新“花样”→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0 20:44 2

摘要:寒假期间,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下发了《关于落实中小学生每天2小时综合体育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从2025年春季学期开始,全区各级各类中小学“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开学已近一个月,针对此要求,各中小学有何新的安排?

寒假期间,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下发了《关于落实中小学生每天2小时综合体育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从2025年春季学期开始,全区各级各类中小学“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开学已近一个月,针对此要求,各中小学有何新的安排?

小编 就此采访了包头市教育局、青山区教育局、九原区教育局等主管部门,并深入多所中小学进行了详细了解。

花样管理

兼顾课时与质量

小编从包头市教育局体卫艺科了解到,《通知》下发后,市教育局第一时间向各旗县区教育局及直属学校转发了相关通知,要求各旗县区尽快制定本辖区相关规定。开学后,各旗县区均已将新规下发各学校,从而保证开学后各中小学闻令而动、闻令即改。达到“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首先要保障课时。于是,在不增加课时总量的前提下,各学校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在不减少文化学科课时、不提前到校时间、不推迟放学时间的基础上,保证让学生体育运动时间达标。

小编了解到,依照各校原来的课程和大课间安排,学生每天的运动时间与2小时的要求差距不是很大,相差时间基本在半小时左右,于是众多学校首选“补时”策略,就是把原来的课间由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国家早已下发了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的通知,为此,在自治区通知没有下发前,我们就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延长了课间时长。

每个课间挤出5分钟,一天下来,半小时的时差就补足了。”青山区幸福南路小学教育联盟总校长张国卿介绍。

小编从几个旗县区的学校了解到,并非所有学校都将课间时长调整为15分钟。就此,青山区教育局体卫艺股负责人的答复反映了各旗县区的相同管理思路:“教育局的作用是‘场外指导’,不是‘球队教练’,具体该怎么调整,学校具有自主权,只要是宏观上达到要求,是利用课间,还是调整大课间、二课堂或者课后服务时间‘补时’,由学校自己决定,教育局不作统一要求。教育局的作用主要的是检查、督导、考核,保证‘每天体育运动2小时’在实施过程中不打折扣、不弄虚作假。”

在保证每天2小时体育运动时间的基础上,《通知》还要求各学校严格执行相关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安排安排1节体育与健康课;高中阶段学校每周至少安排2节体育与健康课,严禁以任何形式挤占体育与健康课;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要保障足球课时不低于体育课总课时的三分之一。

此外,各地各校要严格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在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教学新模式,杜绝“说教”式体育课,上好“出汗”体育课,确保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掌握2-3项运动技能。

从各旗县区教育局给学校发出的相关通知来看,都在强调要保证体育教学课时和教学质量。青山区等旗县区更强调:小学1-2年级可采取“4+1”模式,即在原来4节体育课的基础上,增加1节体育游戏课或足球课等;小学3-6年级和初中7-9年级可按照“3+1+1”模式,在原3节体育课的基础上,增加1节体能课和1节足球课或专项技能课等。

此外,各旗县区均强调学校要确保综合运动时间。各校每天上下午要各安排一次阳光体育大课间和眼保健操,每次阳光体育大课间不少于30分钟。当天没有体育课的高中阶段学生,学校要在课后统筹安排该部分学生参加不低于1小时的体育活动。

花样玩法

让学生尽情撒欢

在保证时间的基础上,如何让学生能在玩中学、学中玩,玩出花样、玩出技能,则要看各学校如何结合实际,贯彻执行好相关要求。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在通知中要求:各地各校要坚持面向全体、灵活多样、突出兴趣的原则,以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为核心,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练习与竞赛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方式周密组织实施,紧密结合体育教学任务目标进行延伸练习。同时,各学校要充分开发“金边银角”等校内空间,建设“微操场”“微球场”,在教学区就近设置轻便体育器械,打造人人、处处、时时可及的校内体育设施;鼓励支持学校引进智慧体育等现代科技助力校园体育提质升级。

此外,各学校要注重足、篮、排“三大球”和田径、冰雪、曲棍球运动的普及提高,灵活开展广播体操、校园操、跑步、跳绳、武术、跳皮筋、踢毽子、打沙包、跳方格、乒乓球、掷飞盘、旱地冰壶、轮滑等学生喜闻乐见、简便易行的体育项目,广泛组织班级联赛、周末联赛等校内、校际体育竞赛,促进体育竞赛活动全员化、常态化、品牌化。

小编从多所学校了解到,各学校可谓各显神通、百花齐放。比如青山区哈达道小学、昆区第一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东河区的包头市第一实验小学、九原区的世纪路第二小学、稀土高新区南开小学等,均利用校园内的“金边银角”,施划游戏区域,设计各种与语文、数学、美术、音乐等相结合的游戏。其中,包头市第一实验小学给学生定制的清单分为体能素质、传统游戏、趣味体验、竞技比赛四大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此外,学校还把立定跳远、沙包投掷作为课间体能素质的练习项目;除课间活动时间外,每天下午,学校还安排了集体跑操。同时,学校鼓励各班级开展“一班一品”“一班多品”等活动,从而更好地开发班级特色团建游戏,增强班级凝聚力。

为优化课间活动,青山区幸福南路小学教育联盟的3个校区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游戏互动以及AI智慧体育互动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课间时光。

为确保课间时长要求落实到位,各校均对各班级加强监督检查,严禁文化课老师拖堂或提前上课。此外,学校还在校园内补充必要的体育器材,以吸引更多学生在课间走出教室,享受更加健康活力的校园生活。

花样评价

促进学生体质健康

“教学评一致性”是教育的基本要求,为此,在加强体育锻炼的同时,为切实增强学生体质,自治区也出台了检验、考核及评价体育活动的相关规定:各校要规范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对标对表抓落实,切实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其中规定,学生测试成绩评定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成绩达到优秀者,方可获体育奖学分;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标准》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

小编从学校了解到,各学校每年都会对学生进行体质监测,而监测表上的很多数字不是某一次的数据,而是日常加专项测试形成的,其中细致处不乏体育老师对学生参加锻炼情况的记录和考核。

采访中小编获悉,随着各种AI智慧体育设备进入校园,学生不但增加了运动乐趣,还能在体育课上活动课间活动时随时随地生成各种监测数据。这些数据有的运用到运动会成绩中,有的生成学生个性运动档案,老师则依据数据实现分层教学、精准管理、激励反馈,进而让每名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一些学校还推行“运动积分卡”等制度,学生完成运动任务可获积分,用于兑换文具、运动器材等小奖品。同时,设立“运动之星”评选,定期表彰在体育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学生。

除常规体育课程外,各初中学校还以体育新中考为导向,积极探索、实践新中考专项七选一教学模式,为初三学生定制中考体育进阶方案,从而科学开设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丰富多样的体育专项课程,让学生真正能掌握一两项体育专长。

“面向人人、惠及人人,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已成为很多学校体育健康工作的宗旨;“以体育人,一月一赛,全员参与的原则”,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运动项目中来,进而营造出“月月有活动、班班成特色、人人能参与”的良好校园体育运动氛围,为学生健康成长持续加码。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