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毅: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8 14:38 1

摘要:初秋时节,河北唐河两岸风光旖旎,游人络绎不绝。然而在八十多年前,正是在这片土地上,晋察冀革命根据地的一支抗日小队在反“扫荡”斗争中与敌人遭遇。年仅29岁的佘毅为掩护战友,壮烈牺牲于此,将生命永远定格在这片他深爱的山河之中。

铭记抗战历史

激扬奋进力量

初秋时节,河北唐河两岸风光旖旎,游人络绎不绝。然而在八十多年前,正是在这片土地上,晋察冀革命根据地的一支抗日小队在反“扫荡”斗争中与敌人遭遇。年仅29岁的佘毅为掩护战友,壮烈牺牲于此,将生命永远定格在这片他深爱的山河之中。

1932年,18岁的佘毅考入北平税务专门学校内勤班,成为该校第26届学生。其时九一八事变爆发未久,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国内时局动荡,民众抗日情绪高涨。在校期间,同学胡实声组织“新文艺研究会”,众人集资购书、集体研读、热烈讨论。佘毅积极投身其中,以先进思想分析时局,探求救国道路。

1934年,日本帝国主义公然纵容浪人走私,严重破坏我国国民经济。同年秋,佘毅提前毕业,被分配至上海江海关任稽查员。在此岗位上,他亲眼见到旧海关被帝国主义操控、国家经济遭掠夺的现实。日本浪人肆意走私、殴打关员和税警,而当时的政府应对无能、屈辱妥协,这一切都深深刺痛了他,也更坚定了他救国救民的决心。

1935年,佘毅积极投身上海职业界的抗日救亡运动,主动将宿舍提供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学联使用,为其保管文件,并常常利用夜间休息时间协助邮寄宣传材料。他还多次捐出薪水,作为学联的活动经费。同年,他加入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并参加了上海大中学生响应北平“一二·九”运动的示威游行。1936年4月,佘毅正式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同期入团的还有殷之钺。此后,两人又先后发展王宗浚、高仕融加入,并成立了海关地下团支部,这是在旧海关关员中最早成立的共青团组织。

江海关团支部成员佘毅

1936年9月,江海关地下党支部正式成立。为推动职工抗日救亡运动,党支部组织发起乐文社,佘毅当选为干事。在艰难的环境中,他提倡通过座谈、讲演和文艺活动来提高同胞们的民族觉悟。作为一名音乐爱好者,佘毅也是乐文社合唱队的主力,经常教唱聂耳、冼星海等音乐家创作的救亡歌曲。

淞沪会战爆发后,江海关地下党支部通过乐文社发起成立“海关华员战时服务团”。佘毅主要负责慰问组工作,频繁前往难民收容所与伤兵医院进行慰问,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并曾两次冒着枪林弹雨奔赴前线,运送慰问物资、宣讲抗战形势、高唱救亡歌曲,以振奋军心。三个月后,随着驻军撤退,上海沦为“孤岛”,活跃于同益里海关俱乐部的战时服务团,被迫中止活动。

1937年,佘毅与殷之钺、王宗浚等人共同发起成立“江海关同人救亡长征团”(以下简称“长征团”),沿粤汉铁路前往各地海关开展抗日救亡宣传。该团于同年11月27日离开上海,月底抵达广州。佘毅主要负责宣传工作,组织团员在粤海关内外制作墙报、写传单、介绍抗战形势,他们在宣传党的政策、反映各地救亡动态的同时,还牵头组建合唱队,举办歌咏晚会,并前往广播电台演唱救亡歌曲,以歌声唤醒民众、鼓舞斗志。

在广州,“长征团”积极与当地救亡组织、八路军办事处及由沪迁穗的文化团体取得联系,推动工作开展。然而,粤海关税务司对此极为恐慌,将“长征团”逐出粤海关俱乐部,严禁关员与其往来,并秘密监视团员行动,极力阻挠“长征团”活动。面对重重阻碍,工作难以深入开展,佘毅等人认为不如尽早奔赴延安学习。1938年1月底,佘毅与其余10名团员毅然启程,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抵达后,佘毅被分配至陕北公学第十三队学习,并于同年4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他留校继续工作,投身于党的教育事业。

之后,佘毅被调往陕北公学分校,担任政治部宣传科副科长。在他的积极推动下,分校建立起俱乐部,成立歌咏队和话剧团,每个连队均设歌咏干事,每逢五一、七一,组织游艺会,演出话剧、举办歌咏活动。1939年底,组织调佘毅赴晋察冀抗大二分校担任中国问题教员。在图书资料极为匮乏的条件下,他备课极为刻苦认真,常与其他教员共同研讨,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同时,他充分发挥文艺特长,为庆祝建校周年谱写了《抗大二分校周年纪念歌》。这首歌曲旋律雄壮、歌词振奋,极大地鼓舞了全校师生的革命斗志。

1943年5月,日军对晋察冀边区发动频繁扫荡,边区全面开展反“扫荡”斗争。当时,所有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机关干部均下派至基层部队协助作战,佘毅被派至主力军团二团任政治处副主任,随部队在唐河两岸与敌军周旋战斗。同月,反“扫荡”接近尾声,部队在向原驻地转移途中突遭敌人包围,被围困于一处山头达三天三夜。在组织突围过程中,佘毅不幸腿部中弹、血流不止,却毅然主动承担断后任务,掩护战友撤退。任务完成后,为不被敌军俘获,他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牺牲时年仅29岁。

来源/转载于:中国国门时报

来源:中国海关传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