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污攻坚|“小切口”撬动“大治理”,南京玄武走活一盘棋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8 14:31 2

摘要:近日,在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与省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第五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典型案例中,南京市玄武区承办的几起扬尘污染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系列案,以其独特的创新思路和显著成效而被成功入选,充分展现了玄武区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领域的创新实践与阶段成果。

近日,在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与省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第五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典型案例中,南京市玄武区承办的几起扬尘污染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系列案,以其独特的创新思路和显著成效而被成功入选,充分展现了玄武区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领域的创新实践与阶段成果。

精准施策

从“查问题”延伸到“算好账”,损害责任可量化

针对扬尘污染具有“一过性”和“难追溯”等特点,玄武区督改和攻坚办会同玄武生态环境局,打破传统“重修复、轻补偿”等惯性思维,强化巡查联动,精准锁定3家施工企业因扬尘防控不到位而产生空气污染问题。

针对小微生态赔偿案件,为减轻赔偿义务人支付鉴定费用的经济负担,玄武生态环境局采用“简化评估”模式,最终核定3家赔偿义务人支付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款合计9544.5元,确保了责任认定的公平公正,进而让企业从“被动应付”转向“主动认责”,真正实现“小成本、大警示”。

创新机制

从“赔资金”转变为“买减排”,生态价值可转化

扬尘污染虽不具有长期污染环境及残留现象,但其碳排放影响不容忽视。如何让有限的赔偿资金发挥最大生态效益?玄武区找到“破题思路”:跳出“单纯替代修复”的传统框架,探索“赔偿+碳减排”的融合路径。

在省、市生态环境部门及权威机构的技术指导下,玄武生态环境局最终与3家赔偿义务人达成一致:通过第三方平台购买480吨浙江东南电力天然气VER减排量。其中,143吨用于核销企业未落实防治措施的直接责任,剩余337吨则定向用于南京徐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低碳场景建设,推动赔偿资金从“补偿损失”向“创造绿色价值”升级。

共治多赢

从“单一罚”过渡至“协同治”,绿色成果可持续

在实践中,玄武区积极探索实践“纵向协同+横向合作+长效监管”等立体化推进机制。

纵向联动提效能,玄武生态环境局依托省市生态环境部门、环科院的专家指导,确保赔偿程序合法合规;通过案审会集体审议、类案经验借鉴,既降低企业(赔偿义务人)事务性成本,又强化了“环境有价、损害担责”的法治意识。

横向合作促“双碳”,与南京徐庄高新区深度合作,将减排量注入区域低碳场景,不仅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率,更以“看得见的绿色成果”推动园区绿色发展,为同类区域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办理提供了“生态赔偿+低碳建设”的可复制模板。

长效监管固成效,玄武生态环境局联合区督改和攻坚办对涉事企业开展“回头看”,通过定期回访与普法宣传,推动其他施工单位主动完善扬尘污染防治措施,形成“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良性循环。

见微知著。玄武区通过“小切口”“小案例”撬动“大变革”“大治理”,用实际行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丰富内涵。下一步,玄武区将继续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创新实践,带动区域生态环境的大治理大改善,千方百计走活“双碳”这盘棋,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续写精彩篇章。

供稿:南京市督改和攻坚办

编辑:李萍 乌恩奇达来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