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上新 | 2025年7-8月中文上架新书推荐(部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8 14:15 1

摘要:在山呼海啸般的历史进程中,在政治、文化、习俗的高压背后,一个个具体的人如何在夹缝中维系日常生活?他们的人生如何被时代左右?他们如何看待那些改写历史和命运的重大事件?

看不见的中东 : 深入日常生活的中东之旅

姚璐 著

【出版者】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馆藏地】文科馆文学艺术书库

【索书号】I267.4 /Y35A

【简介】中东拥有着古老、璀璨的历史和文明,也是一片时常被战火和纷争阻隔的神秘土地。

在山呼海啸般的历史进程中,在政治、文化、习俗的高压背后,一个个具体的人如何在夹缝中维系日常生活?他们的人生如何被时代左右?他们如何看待那些改写历史和命运的重大事件?

在性别极度不平等的国度,女人过的是怎样一种生活?她们的人生多大程度上受制于性别?她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存现状?

带着诸多好奇和疑惑,作者姚璐用四年时间(2016—2020),克服各种困难,独自前往几乎所有的中东国家——伊朗、土耳其、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埃及、伊拉克、叙利亚、沙特。同时她以女性身份的便利,以“沙发客”这种独特的旅行方式,深入31个陌生的中东家庭内部,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尤其难得的是她得以与当地的许多女性密切地相处、交流。

经过四年扎实的旅行和深度的观察,作者用这本《看不见的中东》,为我们揭开一个新闻之下长期被硝烟和纱袍遮掩着的更为鲜活、丰富的中东世界,以及这个动荡、神秘的世界里个体的命运、普通人的生活日常和女性的生存状态。

作者姚璐也是一名摄影师,书中配有70多幅高质量的纪实与风光摄影作品,与文字互为补充、交相辉映。

湖水永远不会甜

(意) 茱莉亚·卡米尼托 著

【出版者】南海出版公司

【馆藏地】文科馆文学艺术书库

【索书号】I546.45 /K129

【简介】这是一部女性色彩浓厚的小说——是那种最强悍的女性,即使身处最恶劣的情境,也始终充满激情和决心。强烈的对比像雨水一般猛烈地落在这部小说中,不加过滤和节制,这也是在向这个纵容一切不公正不平等的社会痛哭和呐喊的方式。——米凯莱·德·安杰利斯(意大利导演)

恐惧、欲望、伤痛与享乐占据了我们这一代人的青年时代。我们是一群可怜虫,哪怕衣食不愁、深受溺爱,但从未有人教我们如何面对自己的情感。我们在一夜之间长大,俯首于生活不确定性的枷锁下,寻找一种永远都不可能拥有的满足感。湖水干涸了,电视里都这么说。夏天,为了维持城市供水系统的运行,他们抽走了水。湖岸的沙地越来越宽,岩石浮现,一块块宛若孤岛。我听见遥远的虚空传来自己跃入水中的声音。我感觉胸口正中间开了一个口,那里曾是一座火山。也许经历了几个世纪的雨水浇灌后,人们会认为那是一片湖,而它原本不过是一个洞,一个生命消亡后留下的幽魂。我走进浴室,把水龙头开到最大,苔藓、鱼和天鹅的气味在鼻尖萦绕。我坐在客厅中间,思索需要多少时间,水就能没过我的脚趾,然后是我的脚踝。这是掠夺而来的湖水,苦涩而又完美。我闭上眼,心中默数。

过去人们认为学习对女性来说毫无用处,而现在,让女儿读书、毕业、找到不错的工作,已成为许多工薪家庭的目标。

创作过程中,我在想,这一切是否值得,学习是否依旧能克服贫困、改变命运。小说里,主人公忍受着学习之苦,不想让母亲失望。她期待努力能得到回报,但她所处的世界并非“天才女友”的时代,而是失业、经济下行、充满不确定的新千年。落差之间,她感到愤怒,这愤怒最终延伸成暴力,一种对没能得到保障与认可的抗议。她代表了年轻世代的呼声——没有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属于他们的“风口”永远不会到来。——作者茱莉亚·卡米尼托

希腊别传

陈嘉映 著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馆藏地】文科馆文科综合书库

【索书号】K545.0 /C45

【简介】倘将希腊视为一个生命体,这本书可以说是一部希腊的传记。从她的源头迈锡尼文明的发端直写到希腊化时代,希腊城邦文明由兴起到兴盛,渐渐走向衰败。在此过程中,希腊孕育出我们今天所熟悉的科学、民主、公民等观念,希腊人的思想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荷马英雄式的追求个人卓越到成为城邦的一员,以荣耀城邦为荣,而在希腊化时代,希腊人更像现代人,关注的是在这个纷乱无绪的世界上怎样保持个体心境的安宁,因为他们被抛入一个大的世界,而不再是城邦中的人。

此书展现了哲学家陈嘉映眼中的古希腊,他将多年来对古希腊的理解、心得和情感都写在了这本书里。 诚如书中所言,达乎更高的生存始终是希腊理想。而何为良好生活,古希腊始终给我们以启示。

黑夜突如其来 : 理解自杀

(美) 凯·雷德菲尔德·杰米森 著

【出版者】上海译文出版社

【馆藏地】文科馆文科综合书库

【索书号】B846-49 /J322

【简介】自杀是可以预防,但首先你要理解它,自杀是一个问题,事关生死存亡。《黑夜突如其来》主要关注自杀心理学,也将自杀视为医学和社会问题。具体来讲,本书讨论自杀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如何防止自杀。

自杀是美国年轻人的第三大死因,也是美国大学生的第二大死因。本书重点关注四十岁以下人群的自杀。1955年至1995年,美国年轻人的自杀率至少增加了两倍。自1950年代中期以来,青少年和年轻人的自杀率急剧上升,累计死亡人数也同样如此。每年有3万美国人自杀,还有将近50万人的自杀未遂严重到需要急症治疗。为什么会这样?对此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措施?这些问题就是本书的核心:理解人们为什么会自杀,并确定医生、心理学家、学校、家长和社会能做些什么来阻止自杀。

歧路彷徨:明代小读书人的选择与困境

张艺曦 著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馆藏地】文科馆政经法阅览室

【索书号】D691.71 /Z362B

【简介】一个时代会有各个思潮、学风的流行,此种多元竞逐、众声喧哗的现象,在晚明明末尤其常见。明中期以来有几个运动或风潮,包括心学运动、文学复古运动、三教合一、制艺(即八股文)风潮,过去的研究较多把焦点放在大名字大人物,看他们引领或主导某个运动或风潮。

本书则把眼光转移到明中晚期的江西及周边地区的小读书人身上,这些小读书人往往同时受到数个风潮的影响,在各风潮间摆荡徘徊与彷徨,甚至陷入抉择的困境,又或者是试图为不同风潮找到同时并行的可能性。这些小读书人或许不是历史舞台的主角,但这些人其实反而更贴近当时大多数士人的处境。通过对其生活、思想和实践的深入分析,本书揭示了他们在思想解放、文化传承和社会变迁中的复杂处境。这些小读书人虽然未能成为主流学术的代表,但他们的活动和选择却深刻影响了明代中晚期的文化与思想格局。

黑塞四季诗文集:夏

(德) 赫尔曼·黑塞 著绘

【出版者】浙江文艺出版社

【馆藏地】文科馆文学艺术书库

【索书号】I516.15 /H36D /2

【简介】“对一些人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样的夏天更美了,即使在最潮湿的沼泽中,芦苇也被晒焦了,热气直入骨髓。只要一有机会,他们就会从中汲取温情和安慰,对自己常常并不忙碌的生活状态感到如此安乐而快活,而其他人永远无法分享这种生活。我也属于前一类人。”

夏日的辉煌时刻激发了赫尔曼·黑塞的创作灵感,他写下了许多诗歌和散文,诉说着夏天的美丽和繁盛。他虽赞美春天“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但又写下“它最美丽的地方是对夏天的期待”。

赫尔曼·黑塞一直和自然保持着亲密的关系,他从四季中汲取灵感,创作了大量构思精巧的诗歌和散文。乌尔丽克·安德斯精心选编了这些精彩的篇章,展现出黑塞对四季特有魔力的独特洞察:春天万物复苏的急切,夏日景色的繁盛华美,秋天色彩的绚丽变幻,以及冬日雪景的沉思静谧。黑塞全心全意地醉心于观察并描绘他周围的自然及其变化。他优美的文字年复一年地陪伴我们度过每一个季节。

从莫扎特到贝多芬:侯麦的音乐电台

(法) 埃里克·侯麦 著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馆藏地】文科馆文学艺术书库

【索书号】J605.1 /H45

【简介】本书是二战后法国新浪潮导演埃里克·侯麦的一本音乐评论集。侯麦曾受邀在一个法国知名音乐广播节目里讲莫扎特和贝多芬,由此生发而撰成本书。身为导演的侯麦以其崭新独特的眼光看待音乐,将对电影艺术的思考方法应用到音乐领域中。书中谈论了莫扎特、贝多芬等音乐家激动人心的古典音乐作品,映照时代思想潮流的变化,从主题、调式、声音与色彩等分析音乐,探讨了古典音乐的性质,挖掘其哲学内涵,更将之与文学、绘画等艺术交相比照,引读者沉潜于艺术之美中。

燕子呢喃,白鹤鸣叫

阮夕清 著

【出版者】上海文艺出版社

【馆藏地】文科馆文科综合书库

【简介】停笔十一年后,阮夕清拾笔再写。这是他的第一本书,收录短篇小说《华夏第一公园》《运河铁人》《燕子呢喃,白鹤鸣叫》《讲苏州话的人》《窗外灯》《八音枪》,以及非虚构《“鬼迷”与“唔不交易”》。

阮夕清是一个在低处发声的写作者,低到我们开始沉默后,才能听到他的声音,就像听到我们自己内心幽深处的爱与惧。他的书写总在探索这样一个主题:在生活无以为继时,如何继续生活?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面对的人生课题,或因由时代的变奏,或缘于琐细的意外,抑或在被无力感充塞的瞬间。换句话说,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都是“幸存者”。此外,在他笔下,时代不是背景,而是与我们的生活长成一体的异物,他精准地写出了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经受着的排异反应。这些作品将我们带入对“失去”与“重新寻获”的思考,予人慰藉,给人勇气和力量。

夏日木屋札记: 一场跨越物种的生命对话

(瑞典) 妮娜·波顿 著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馆藏地】文科馆文学艺术书库

【简介】一本诞生于瑞典夏季小木屋的优雅小品,一次奇妙又有趣的乡间避暑之旅。

瑞典奥古斯特文学奖获得者妮娜•波顿全新力作,讲述了作者在母亲的乡间木屋度假时,与周围世界的小生物邂逅、互动的奇妙经历。飞蚁共舞其实是一场盛大的“婚礼”?看似讨厌的乌鸦其实聪明可爱又有同情心?在作者笔下,狐狸、蜜蜂、松鼠等动物是启发日常哲思的邻居与访客,植物和细菌也有着独特的生命语言和沟通方式。作者以诗意而洗练的文字,呈现了一位文学家兼生物学家眼中的生命百态和物种进化史,同时呼吁人们与不同物种平等对话,和谐共生。

暗淡蓝点:探寻人类的太空家园

(美) 卡尔·萨根 著

【出版者】人民邮电出版社

【馆藏地】理科馆理科书库

【简介】本书是萨根在60岁那年出版的科普名著,宛如一部纵贯往昔、今日与未来的史诗,于宏伟缜密间编织着大量扣人心弦的精彩故事。他首先回顾了历史上有关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的种种观念,接着根据20世纪下半叶太空探测的成就对太阳系做了全方位的考察,然后评估了将人送入太空的种种理由,最后对人类未来的太空家园进行了长远展望。阅读这本书就像在与萨根进行亲切的交谈,他将引导我们放下人类的自大和傲慢,然后鼓足勇气去探索更辽阔的星际宇宙。这不仅是我们长久以来的愿望,更是人类生存与文明进步的必然。

一份爱的礼物,星球与你,都很珍贵。我们的星球是一个蓝点,我们不会由于蓝点的暗淡和脆弱而不热爱它。我珍视这个星球,更因为星球上有我珍爱的你。“太空浩瀚,岁月悠长,我始终乐于和你分享同一个星球和同一段时光。”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