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复活亲人:背后的伦理挑战不容忽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0 19:41 1

摘要:3月19日凌晨,大S的妈妈在社交媒体上连发3篇博文,内容是一张影片的截图。画面中,大S留着一头乌黑长发,对着镜头露出灿烂的笑容。该片段特别标注是“AI生成”。根据网络发布的视频片段,视频中有大S的声音说:“今天是我走的第41天,我以这样的方式和你们说话,或许你

□王雨荷(重庆大学)

3月19日凌晨,大S的妈妈在社交媒体上连发3篇博文,内容是一张影片的截图。画面中,大S留着一头乌黑长发,对着镜头露出灿烂的笑容。该片段特别标注是“AI生成”。根据网络发布的视频片段,视频中有大S的声音说:“今天是我走的第41天,我以这样的方式和你们说话,或许你们会觉得不可思议……”大S的妈妈配文称:“我女儿回来了”“宝贝回家”。据了解,类似这种通过照片、视频让逝者“复活”的服务已经有不少商家提供,有的店铺只需10元就能通过老照片AI生成动态视频。(3月19日 《三湘都市报》)

AI复活逝去亲人的出发点在于利用科技进步来传递人文关怀,但由于法律的不完善,也会涉及道德伦理和法律问题。此外,这一方式在为失去亲人者带来心理慰藉的同时,人们也要仔细考量,这是否是对家属的“二次伤害”和对死者的无情消费。

本质上说,AI复活逝者给亲属带来的安慰犹如夕阳最后的余温,只能是暂时的温暖而非永恒的停留。亲属从中得到慰藉,却也要在与现实的割裂中再次承担悲伤和痛苦。同时,斯人已逝,像大S这样的公众人物的AI视频频繁在网络上传播,可能会陷入消费死者的流量陷阱。并且,AI对语音内容和人物图像的随意变换容易被有心者利用,为满足自身的需求而造成对亲属的情感剥削。更重要的是,AI复活的价格已低至10元,生成内容的参差不齐极易迷惑网民,破坏网络空间的秩序。

目前,我国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有关“数字复活”方面的规定也十分缺乏。但在3月15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其中指出:“在视频起始画面和视频播放周边的适当位置添加显著的提示标识,也可以在视频末尾和中间适当位置添加显著的提示标识。”市面上有部分AI复活视频存在缺乏标注、以假乱真、破坏社会秩序的现象,使得公众对生死的界限感到模糊。这一规定的出台有助于遏制AI复活逝者的乱象,是我国在AI管理上迈出的全新一步。

面对AI复活亲人带来的伦理挑战,需要法律的明确规制和社会的监督。对于亲属来说,亲人是否要被AI复活是自由的情感选择,但要尽量避免视频等内容在网络上的大量传播。法律监管也要提上日程,AI技术的管理走向细化刻不容缓。对于民众来说,需要注意视频内容的AI标识,辨明视频的真实性,不要利用AI恶意传播或伪造内容。

来源:红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