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1年,华夏大地烽火连天,太行山麓硝烟弥漫,抗战形势复杂严峻,日军新乡留守处如毒瘤般威胁太行根据地。郜国武率武工队受命拔除这颗“毒瘤”。日军新乡留守处苦力董某负责发放“通行证”,成突破口。郜国武利用董某发放通行证之机,以探望其母、请求工作为突破口,成功获取
出身贫苦,16岁投身革命洪流,他以少年之躯潜入敌后,为八路军搜集情报,如暗夜利剑刺破敌军迷雾;
虎口拔牙,端掉日军新乡留守处,他偷袭新货场,智勇双全,在牧野大地上书写惊心动魄的抗日传奇;
转战太行山,孤身深入敌巢,他以无畏之姿摧毁敌军炮楼,如猛虎扑食,令敌寇胆寒;
15次重大战役,320余次生死搏杀,他以血肉之躯铸就钢铁长城,荣立战功27次,战旗上镌刻着“郜国武排”的赫赫威名;
太行山巅,“杀敌英雄”的称号响彻云霄,他以忠诚与热血,在民族危亡之际,挺立成一座永不倾斜的精神丰碑。
郜国武,一位用生命丈量信仰、以战功谱写忠魂的抗日英雄。
端掉日军新乡留守处
1941年,华夏大地烽火连天,太行山麓硝烟弥漫,抗战形势复杂严峻,日军新乡留守处如毒瘤般威胁太行根据地。郜国武率武工队受命拔除这颗“毒瘤”。日军新乡留守处苦力董某负责发放“通行证”,成突破口。郜国武利用董某发放通行证之机,以探望其母、请求工作为突破口,成功获取“通行证”潜入日军新乡留守处。经教育感化,董某成为内线,协助摸清敌情:日军新乡留守处50余人,仓库有大量鸦片和武器。郜国武趁午夜突袭,里应外合,没费一枪一弹,仅几十分钟便俘获51名日寇(含30余名女俘虏),缴获大批物资,彻底端掉日军据点。
女儿:顶天立地大英雄
在新乡第二干休所,记者见到了郜国武的小女儿郜岩。63岁的她,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言谈干脆利落,眼神坚定果敢,骨子里浸润着父亲的坚韧。
回望父亲的一生,那是穿越枪林弹雨、斗智斗勇的传奇史诗。抗日烽火中,他端掉日军新乡留守处,为抗日斗争史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鬼子来了,没有怕的时候,根本不怕!”父亲健在时,常向郜岩讲述那段峥嵘岁月。面对铁蹄,他冲锋在前,从未退缩。
新中国成立后,郜国武将家国情怀融入子女教诲,将3个孩子全部送入部队历练。即便身为领导,仍坚持把小女儿郜岩送往艰苦的新疆。“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他这句铿锵话语,成为郜岩的人生指南。
面对边疆风沙,她咬紧牙关坚守,从未落泪。父亲欣慰道:“好样的,像个战士!”这种传承,让军魂在血脉中代代相传。
另一件事,同样让郜岩受到巨大触动。1943年农历七月十五,郜国武率武工队赴太行山执行任务时,17名队员在辉县马营村遭日寇包围,仅两人逃脱,余者惨烈牺牲。因形势严峻,烈士未能及时追认。此后,父亲与牺牲者家属数十载奔走“追烈”。2008年5月19日,15名烈士终于安葬到卫辉市龙居山陵园,父亲为这场新乡版“集结号”画上了句号。
在郜岩心中,父亲永远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他的勇敢、正直与坚守,早已化作家族精神密码,指引后辈砥砺前行。“父亲教我们挺直脊梁,做事对得起天地良心。”这种传承,让她始终步履坚定,无愧家风。
9月18日,这个镌刻民族伤痛的日子,既是父亲与敌人搏斗的见证,也成了他生命的终章——离世那天,正是9月18日。命运交织,硝烟岁月与他永恒相连。
护师:低调内敛平易近人
“郜司令低调内敛,一生传奇值得铭记。”原新乡军分区第一干休所主管护师杨桂香如是说。提及郜国武,74岁的她泪光闪烁,这位曾多年服务郜老的主管护师,亲昵地称他“老头儿”“老爷子”,言语间流露着由衷的敬意。
杨桂香回忆,郜国武平等待人,尊重身边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无论是开会、读报,他总是保持着笔挺的坐姿,腰杆如松。然而,这位抗日英雄鲜提往事,认为与牺牲战友相比,自己的经历微不足道。这份沉默,是郜国武对英烈的致敬,也是英雄的谦逊。
晚年,郜国武虽腿脚不便,仍心系家国。坐在轮椅上,他依然关注国际时事,谈及国家安危时目光如炬。他曾豪迈宣言:“若鬼子再来,我照样能上战场杀敌!”
受其影响,1975年杨桂香入党,扎根护理岗位,以爱心服务众人。提及过往,杨桂香至今难忘那个风雪交加的冬日:母亲去世的消息让她陷入巨大悲痛,郜国武得知后,不顾年迈,冒雪徒步探望,留下100元钱叮嘱她保重。这分质朴关怀,深深烙在杨桂香的心里。
因工作出色,杨桂香三次被总政治部评为“全军先进老干部工作者”。面对赞誉,她谦逊摆手:“受郜司令影响,不敢懈怠。”这份敬业,既源于职责,更承英雄之风。
媒体:致敬英雄传承精神
多年来,本报多名记者深入探寻郜国武的抗日事迹,其中李青春不仅多次与郜老面对面交流,更怀着崇敬之情将访谈精华整理成书。
谈及这段经历,李青春感慨:“每次对话都是精神的洗礼,在历史长河中触摸英雄的忠诚与担当。采访亦是致敬,更是学习。”
李青春忆起,郜老在追溯烽火连天的往昔时,言语如磐石般沉稳而坚韧。这些故事不仅是个人记忆,更是民族史诗。
为还原历史细节,李青春深耕半年,不仅记录了战场上惊心动魄的战役,更捕捉到许多鲜为人知的抗战故事。最终,12万字的《开国将士——郜国武》著作问世,让英雄精神永续传承。
郜国武的英雄事迹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1940年,在新乡火车站,他智勇双全,以烈火焚毁日军物资;1942年,他乔装潜入沈小营,一枪毙命伪军杨二毛;1944年,他深入敌巢,雷霆出击生擒匪首秦保仁、张喜成......这些英勇壮举载入《太行报》,他因此被誉为“孤胆英雄”。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他历经血火洗礼,屹立不倒。特别是在淮海战役中,他率领一个连,以少胜多,消灭敌人一个加强团,荣获“淮海战役杀敌英雄”殊荣,永载史册。1966年后,郜国武历任洛阳、周口、商丘军分区副司令员,1987年离休至新乡军分区第一干休所,继续以另一种方式守护着这片土地。
郜国武,不仅仅是一个名字,他代表着一个英勇无畏的群体,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抵御外寇侵略的缩影。他是太行儿女的杰出代表,他的精神如同巍峨的太行山,屹立不倒,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文奇
编辑:魏涛
本文来自【新乡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