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爱东营讯近日,记者来到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团结社区睦邻书院,见到了一对年逾古稀的退休夫妻——洪序先和从品兰,他们是社区挖掘出的能人代表,退休后投身社区文化服务工作,用热爱与奉献推动着社区文化传承与创新。
爱东营讯近日,记者来到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团结社区睦邻书院,见到了一对年逾古稀的退休夫妻——洪序先和从品兰,他们是社区挖掘出的能人代表,退休后投身社区文化服务工作,用热爱与奉献推动着社区文化传承与创新。
团结社区睦邻书院大厅里,桩西老年柔力球协会的队员们正在排练。
“球拍要稳,手腕要柔!”每个工作日的早上八点半,睦邻书院活动大厅里,伴随着洪亮的指导声,桩西老年柔力球协会会长洪序先精神矍铄,准时带领协会队员们进行排练。作为协会会长,洪序先从2017年开始牵头成立桩西老年柔力球队,并且手把手耐心地教授每一名成员,带领球队不断发展壮大,如今这个球队已汇聚起74名队员,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成为社区一张闪亮的“健康名片”。
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办活动、共管事务”的理念下,团结社区与桩西老年大学以“趣缘”为原则,共同培育了12支充满活力的文体协会。一场场联合举办的文艺汇演、书画展览、趣味运动会,不仅极大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打破了年龄与背景的界限,让油地居民在共同的兴趣爱好中相识相知。“现在每周三的声乐课,成了我们几个老姐妹的固定约会,认识了好多新朋友。”一位合唱团成员笑着说。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融合,让社区治理与老年文化建设相得益彰,为辖区营造出积极向上、其乐融融的浓厚氛围。
当活动大厅的晨练喧嚣渐歇,睦邻书院另一隅则流淌着静谧的艺术气息。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从姨”的从品兰,正在社区为她打造的崭新工作室里忙碌着。她指尖生花,烙画、剪纸、国画样样精通。今年暑假,“从姨工作室”成了社区青少年们的乐园。她耐心地教孩子们用剪刀剪出各式窗花,用烙笔在葫芦上勾勒出栩栩如生的图案,用毛笔晕染出水墨丹青,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中。
洪序先与从品兰,这对“能人夫妻”书写着最美夕阳红的美好篇章,是团结社区“盘活空间、服务能人、惠及居民”理念的生动实践:通过科学规划、分时共享、精准服务,社区将有限的空间资源盘活、用足,为社区能人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而这些能人的倾情奉献,吸引了更多居民参与其中,形成了“空间服务能人,能人反哺社区,文化惠及居民”的良性循环。
“从早到晚,这里都是热热闹闹的。”居民李女士笑着说。近年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倾力打造集活动、阅读、教育、服务于一体的社区文化书院,搭建全周期、开放式的文化活动场景与文化交流平台,以文化浸润人心,以服务凝聚邻里,探索出一条可感、可及、可享的社区文化惠民新路径,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破圈出彩。
“我这退休在家的日子啊,比上班时还充实!”睦邻书院“一品轩”茶室里,居民王大爷端起茶杯细细品味,乐呵呵地与他人分享着他在老年茶艺班的收获,“跟着徐老师学茶品茶,还结交到咱这些老伙计,真是开心!”这声朴实的赞叹,道出了居民们共同的心声。睦邻书院以文化之力织就覆盖全龄、多元协同的精神家园网络,让书香、乐声、笑语成为社区的动人底色。
茶艺师徐琴是团结社区聘请的茶艺课老师,她的课堂中串起了三代情缘:儿童茶艺课带孩子们体验茶艺的仪式感;青年夜校的茶案是忙碌生活的诗意留白;老年茶学班将健康养生融入茶艺传承。在徐老师的带领下,茶室还是社区的“暖心会客厅”和“解忧调解室”——老街坊寄存的茶饼,泡开的是待客心意。两杯清茶下肚,邻里纠纷双方握手言和。“古人造‘杯’字,就是教我们包容。”社区调解员张先生道出文化治理的智慧,茶室以茶为媒,让文化传承、矛盾化解、邻里情谊都有了温暖的载体。
依托紧邻城市书房的地理优势,睦邻书院构建“主馆+分角”的立体阅读网络:作为主馆的城市书房,文学经典、科普读物、生活美学类书籍按受众画像精细分区,形成“一书一群体”的精准触达;社区服务大厅的阅览角则暗藏巧思,将居民办事等候的碎片化时段转化为“精神补给窗口”,让阅读从固定场所延伸至生活场景的每个角落。
到了寒暑假,城市书房便成了社区青少年们的“第二课堂”。针对双职工家庭的痛点,团结社区招募青年志愿者开设“萤火虫学堂”,推出暑期托管服务。孩子们不仅能在志愿者辅导下完成作业,还能沉浸在绘本故事、非遗剪纸等趣味活动中。安全的环境、丰富的安排,让家长安心,让孩子假期充实有意义。
针对不同时段的人群需求,城市书房空间功能呈现动态转换,常态化开展读书沙龙、技能培训、国学讲堂、亲子教育、社区公益等多元活动,不断丰富文化活动供给。待到饥肠辘辘,穿过书房回廊便是社区食堂,一碗热腾腾的饭菜,恰如其分地接续着求知之旅,实现了“家常饭香”与“翰墨书香”交融,“烟火气息”与“文化气息”共生。
为了让文化的力量在社区绽放出更加多元的花朵,团结社区提供“点单式”服务,组建了一支由退休职工、专业人士、协会骨干组成的师资库,实行“月度主题+节日特色+定制服务”,激活居民的参与热情。居民通过议事会、线下征集“点单”,吸引了更多中青年群体参与,青年夜校理财讲座、茶艺课、面点培训等,让中青年在家门口“充电”。
“文化不是‘送’出来的,是‘长’出来的。”团结社区党委书记张雪梅表示,下一步,睦邻书院将深耕文化惠民理念,持续创新活动形式,挖掘更多社会资源,让专业力量与居民智慧共同为书院注入活力,持续滋养社区的和谐根基,点亮每一位居民心中的幸福感与归属感,为新时代共建共享美好社区生活提供温暖的“团结样本”。
短评
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团结社区,文化书院像一条温柔的纽带,串起居民的幸福感与社区的凝聚力。这里以空间激活文化,以服务温暖人心,以共建凝聚合力,一幅幅生动画面勾勒出基层文化惠民的鲜活图景,让“睦邻友好、守望相助”的家园情怀在文化的滋养下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成为社区居民心中温暖而富有活力的精神家园。
来源:东营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