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以来,聊城市坚持“小而精、微而实、细而暖”的医疗改革导向,在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广泛开展“小切口、微改革、大民生”改革创新项目“揭榜挂帅”活动,同步构建“征榜问需—发榜定项—竞榜攻坚—揭榜明责—亮榜督战—评榜提质”六维闭环工作机制,系统推进192个“小切口”卫
去年以来,聊城市坚持“小而精、微而实、细而暖”的医疗改革导向,在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广泛开展“小切口、微改革、大民生”改革创新项目“揭榜挂帅”活动,同步构建“征榜问需—发榜定项—竞榜攻坚—揭榜明责—亮榜督战—评榜提质”六维闭环工作机制,系统推进192个“小切口”卫生健康项目落地落实,推动医疗服务质效实现系统性提升。
征榜问需,多维穿透找准改革“小靶点”。坚持把群众“关键小事”作为改革“头等大事”,构建需求捕捉体系。一是三渠道立体征集。建立“线下调研+线上反馈+热线追踪”采集网络,由卫健、医保、医院管理专家组成8个调研组深入医疗机构开展“跟诊式”调研,在“聊城卫生健康”公众号开设“回音壁”专栏收集群众建议,联动12345市民热线提取近1年高频投诉,梳理出8类共性问题,形成可视化就医痛点热力图。二是双维度精准筛选。实行“专业论证+基层参与”双向研判,组织医院管理、临床医疗、公共卫生等领域15名专家,对梳理出的需求开展“可行性—紧迫性—社会效益”评估;邀请8家县级医院、10家县域医疗次中心负责人组成“实践论证团”,对项目进行落地性测试,最终筛选出51项192个“小切口”改革项目,平均实施周期控制在3个月以内。三是动态库智能储备。将首批未立项项目纳入动态储备库,并按“短期可解决、需政策突破、待技术成熟”分别建立标签,结合政策窗口期与技术成熟度重新评估、推动重点实施。目前,已有15个储备项目升级为重点项目。
发榜定项,清单管理明确改革“任务书”。以可操作、可量化、可复制为标准,构建清晰改革项目体系。一是编制项目清单。围绕流程优化、能力提升、基层创新等九大改革维度,编制“小切口”项目清单,每个项目明确实施主体、覆盖范围、量化指标“三要素”,确保项目进度时间轴清晰明了。二是配套申报指南。制定项目申报管理办法,明确“委托+申报”双通道,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等重点任务实行定向委托,对诊后服务延伸等普惠性项目实行自主申报,同步公布申报流程、材料清单及联络方式,确保基层单位看得懂、接得住、干得好。三是强化激励引导。构建正向激励体系,将项目认领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对完成优秀的单位予以加分,对入选省级以上典型案例的进行通报表扬并示范推广,营造改革有动力、落实有保障的政策环境。
竞榜攻坚,三级联动激活改革“源动力”。构建“市级统筹、县级主责、机构落实”的协同推进机制,推动改革项目精准落地。一是双轨揭榜。实行“点单+派单”并行模式,点单重在激发首创精神,鼓励各单位立足自身特色、瞄准民生痛点、评估项目可操作性,自主申报有优势、有创新潜力的项目;派单重在强化市级引导,由市级根据政策优先性、单位能力匹配度、区域平衡性等标准,对重点、难点或需统筹推进的项目定向分配。通过双轨互补,首批192个项目实现精准匹配,点单110个,派单82个。二是竞技比武。召开卫健系统改革攻坚评促会,组织10个意向单位“一把手”领衔竞标,通过方案路演,晾晒项目特色,形成比较优势,确保好项目找到强主体。比如,东阿县人民医院“门诊志愿服务”项目,全院职工轮值担任就医向导,实现门诊患者零投诉,凭借可操作性强的优势,经验做法入选“全国县市医院改善医疗服务十大杰出案例”。三是资源赋能。建立市级资源池,破解基层“不会干、干不好”的顾虑。提供智力支持,实施“聊智哺乡”行动,建立175名聊城籍在外知名医学专家智库,为复杂项目提供业务指导;开通绿色通道,对需跨部门协调的问题,聊城市卫生健康委建立直报通道,“一事一议”优先解决;推动资源下沉,开通“兴聊号”百镇千村直通车,组织市医学会12个专业委员会的专家团队,通过“培训+义诊”,为基层医疗人员充电赋能,累计培训乡村医生400余名。
揭榜明责,签约承办压实改革“责任链”。构建“签约定责—专班推进—台账倒逼”全链条责任机制,以契约化管理推动改革任务刚性落地。一是双签约定责。推行“现场签约+书面承诺”双定责模式,选取“乡村医生县招乡聘村用”“健康护航五大行动进校园”等6个标志性项目现场签约,全部项目均签订责任书,明确路线图,形成揭榜即领责、签约即攻坚的责任倒逼氛围。二是双专班推进。建立“市级指导+基层执行”双专班协同机制,市级专班由市卫健委分管负责同志牵头组建协调指导组,“线上调度+线下指导”跟进项目,协调解决医保支付政策衔接、人才编制等16项跨部门难题;基层专班由各项目承办单位“一把手”任组长,实行周例会会商、月进度晾晒,压茬推进各阶段任务。三是双台账管理。实行“任务分解+进度追踪”双台账管理,将每个项目拆解为具体任务,明确责任科室、完成时限,细化到人头;通过“一图一表”看趋势、查细节,进度图呈现推进节奏,数据表比对阶段成效,实现项目全周期可视化监控。对节点任务逾期的负责人进行约谈,推动滞后任务整改达标,真正做到清单化部署、节点化推进、闭环化验收。
亮榜督战,阳光运行打造改革“透明窗”。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监督体系,确保改革成效可感可知。一是媒体监督问政,以公开促透明。在市卫健委官网官微开设“改革进行时”专栏,同步搭建新闻发布矩阵,通过图文直播、视频专访等形式,全景展示项目推进轨迹与阶段成效。累计发布动态信息18件,编发工作简报29期,组织参与市级及以上新闻发布会12次。二是社会监督问责,以民意促整改。建立“扫码评价—实时反馈—立行整改”机制,在服务窗口、政务公众号等场景投放“改革满意度”二维码,累计收集群众意见2000余条,梳理形成18个方面的问题,均已限时整改到位。三是体验监督问效,以实景促提升。开展“市民开放日”“改革体验官”等活动,定向邀请“两代表一委员”、服务对象等组成体验团,通过实地观摩、流程跟办、座谈评议等方式深度参与监督,累计收集优化建议35条,其中12条已转化为具体改革举措。
评榜提质,多维验收构建改革“升级链”。建立“评价—管理—辐射”三维驱动机制,推动改革成果从单点创新向整体提升跃迁。一是实施五维评价。选择行业专家、媒体代表、群众监督员等组成评审团,按照“创新引领性、实践实效性、复制推广性、社会认同感、制度规范性”五项评估标准,通过“数据量化+场景化验证”方式,从46项推荐申报改革成果案例中遴选“十佳改革项目”并予以通报公示。二是推行四步管理。对优秀项目实行“调研诊断—试点验证—经验凝练—全域推广”四步工作法,形成“实践—优化—再实践”的螺旋上升机制。以聊城市人民医院“预住院”项目为例,通过术前流程重构,实现术前等待时间、平均住院日、患者费用、医保资金“三降一升”显著成效,目前该模式已在5家三级医院复制推广。三是拓展示范辐射。将优秀项目改革经验固化为长效机制,推动改革成果从“项目试点”向“制度常态”转化,先后出台“改善医疗服务60条”“缓解群众看病难20条”“智慧服务10条”等系列改革举措,形成多层次医疗惠民政策体系。同时,拓展经验输出渠道,108项改革举措获省级以上媒体报道,56次在省级以上会议作典型发言,接待外省市考察团109批次,形成“聊城样板”跨区域辐射效应。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