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年来狼性不改,日本,野心从未消失!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7 20:43 1

摘要:“九三大阅兵”日益临近,日本外务省又在中文互联网兴风作浪:说“日本反华,是中国逼的”;说“日本早已面向未来,中国却一直抱历史不放”;还说“经济合作比拱火历史情绪重要”……这类颠倒黑白、说溜了嘴的“奇谈怪论”,在中文互联网上满天飞,让不少人误以为“中日真的有可能

“九三大阅兵”日益临近,日本外务省又在中文互联网兴风作浪:说“日本反华,是中国逼的”;说“日本早已面向未来,中国却一直抱历史不放”;还说“经济合作比拱火历史情绪重要”……这类颠倒黑白、说溜了嘴的“奇谈怪论”,在中文互联网上满天飞,让不少人误以为“中日真的有可能未来携手”。你以为“中日友好”?别傻了!明明历史教训摆在眼前,日本不光没悔,反而频频出手挑衅。今天我就好好帮诸位国人仔细捋一捋这些历史——让你明白,日本从来没放下过屠刀!

“中日友好”是天下最大的笑话

你知道日本第一次真正闯进中国历史是在什么时候吗?答案是公元663年,白江口之战。那时候,日本盯上了朝鲜半岛,想趁机插手扩张。结果唐朝出手了,军队直接跨海迎战,把日本主力打得七零八落。那一仗,日本算是彻底服了唐朝。

白江口之战介绍

被打怕了之后,日本没再硬碰硬,而是换了一招:派出一批又一批的遣唐使,跑来中国学习。政治怎么管、经济怎么搞、文化怎么繁荣,他们统统想抄走。唐朝也挺大气,没想着藏私,反而是能教的全教,能给的全给,把自家最精华的那一套几乎倾囊相授。结果,日本的文明就像开挂一样往前窜了一大步。今天大家说的什么茶道、和服、神社建筑,甚至樱花,追根溯源都能扯回唐朝。就连日本人自己,也不否认他们的“传统文化”里打着浓浓的唐朝烙印。

日本人至今也不否认他们的“传统文化”里打着浓浓的唐朝烙印

问题来了——中国对日本这么慷慨,把邻居从“学徒”硬是养成了“文明人”,日本又是怎么回报的?答案让人心寒。弱的时候装乖、低头、耐心等待;一旦觉得翅膀硬了,立刻撕下伪装,露出獠牙,把矛头重新指向中国。这种翻脸的速度,比翻书还快。

日本强大后,把矛头重新指向中国

日本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残酷的道理——不是所有“学生”都会感恩,有的只是在等机会,等他有力气了,就会转身掐你脖子。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日本第二次大规模战争写进中国历史,是在明朝万历年间,1592年,明朝万历抗倭援朝战争。丰臣秀吉结束了日本长期混战的战国时代,手里终于有了力量,于是野心开始膨胀。他不满足在本土当老大,直接打起了朝鲜半岛的主意,更狠的是,他的算盘很清楚:拿下朝鲜,就能把矛头对准整个中华。

朝鲜人笔下的明朝万历抗倭援朝战争

眼看着朝鲜扛不住,日本大军节节推进。明朝这边虽然万历皇帝口碑不咋好,但在关键时刻没掉链子,立刻拍板派兵出征。明军和朝鲜联手,一场硬仗下来,日本人吃了大亏,主力部队被打得崩溃。丰臣秀吉被这场失利打击得不轻,最后郁郁而终。日本的野心,短暂地被按下去了。

万历抗倭援朝:明朝如何痛击日本侵略者

然而,结局却让人唏嘘。明朝明明赢得这么漂亮,完全有机会趁机压制日本,甚至逼他们割地赔款,让他们一百年不敢再作妖。可当时的明朝,没这个“国际政治”的概念,想着打跑就算了,邻居嘛,不至于赶尽杀绝。日本低头认怂,事情就这么过去了。可这就是悲剧的开端——你仁慈,他记在心里;你留情,他暗暗积蓄力量。

万历朝鲜战争:大明王朝的军事巅峰

你以为打赢一场仗就能换来长期安宁?错了,对日本这种对手,怜悯往往就是在给未来埋雷!

如果说白江口之战和万历援朝还能让中国抬起头,那么到了1894年的甲午战争,一切都变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让日本人第一次尝到了在战场上打败中国的甜头。就在朝鲜半岛这一带,中国居然被日本打趴下,这在历史上可是头一回。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的血腥篇章

胜利后的日本,立刻疯了。谈判桌上,他们开口就要天价——三亿两白银!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当时日本三年的财政收入,差不多把大清的骨髓都抽干了。还不止,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全都要割给他们。就连一向被骂“卖国贼”的李鸿章,当时都被吓懵了,他当场质问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中国以前赢了那么多次,从来没要过你们一寸土地、一两银子,你们今天赢一回,就想把中国榨干?

日本要求清政府赔款3亿两白银

结果伊藤博文冷冷回了一句:管不了那么多,日本现在肚子饿,恨不得一口吞下中国。之后因为李鸿章在日本街头挨了一枪,赔款降了1亿两,但大清还是得吐出2亿两白银,外加台湾、澎湖全被割走,就这,还要再掏3000万两,把辽东半岛赎回来,共计赔付2.3亿两白银。可以说,甲午战争直接把日本推上了帝国主义的快车道,让它瞬间成长为世界强国。

伊藤博文与李鸿章

而中国呢?满清的无能把几千年的底子一次败光。中国人辛苦攒下的财富,被日本人轻轻松松装进口袋。历史的讽刺就在这:当年唐朝、明朝对日本倾囊相授,从文字到制度,从文化到礼仪,没一点藏私。可轮到日本强大了,他们非但没有拉中国一把,反而选择狠狠踩在我们的脊梁上。

日本强大之后,又一次狠狠踩在我们的脊梁上

中国人用真心换来的,却是日本人毫不掩饰的獠牙。仁义换狼心,甲午一战,中国彻底看清了日本的真面目。

如果说甲午战争是中国的惨痛教训,那么九一八事变就是彻头彻尾的噩梦。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制造了那场所谓的“铁路爆炸”,然后以此为借口,占领了整个东北。短短几个月,中国三省全丢了,四亿亩土地、一亿多人口落入日本铁蹄之下。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开端,多少家庭一夜间流离失所。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可日本并没有满足。1937年7月7日,他们又在卢沟桥挑起全面战争,彻底撕掉了所谓“和平”的假面。北平、上海、南京……一个个城市陷落,尸山血海。南京大屠杀的场景,今天一提仍让人心口发紧,三十多万同胞惨死在日军屠刀下。女人遭受凌辱,孩子被活埋,老人被活活烧死,这不是战争,而是野蛮的屠杀。日本军国主义者想的不是如何与中国并肩,而是如何把整个中华民族灭掉。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更可怕的是,这一打就是十四年。整个中国的近代苦难,几乎都与日本息息相关。数千万同胞死在他们的枪口下,多少城市被炸成废墟,几千年积累的财富被洗劫一空。日本的侵略,不只是枪炮上的杀戮,更是想彻底摧毁中华的文化与根基。

《南京大屠杀》书评:历史沉痛,女性坚韧

很多人会问:日本如今不是已经成了和平国家吗?不是天天喊着“中日友好”吗?可别被这表面迷惑了。历史告诉我们,日本一旦弱了,就装孙子;一旦强了,就露獠牙。今天他们说友好,更多是因为中国重新强大,他们没法正面对抗。

“中日友好”,是天底下最大的笑话

看看现实就明白了。日本政客动不动就跑去靖国神社拜鬼,否认侵华罪行,美化战争;在钓鱼岛、台湾问题上挑衅不断,嘴上喊合作,手里却不断加码军事扩张,还拼命抱美国大腿。更讽刺的是,他们在中文互联网上散布“历史翻篇论”,说什么“中国人别老揪着历史不放”,这不是笑话吗?是他们先拿刀子砍过来,现在还想装无辜?

日本海上自卫队员集体参拜靖国神社

我们不能天真。1300多年历史早就证明了,日本的“友好”只是权宜之计,他们从未真正放下野心。今天的他们,也许不会立刻开战,但在暗中积蓄力量,随时准备再度伸出毒手!

从公元663年白江口之战到1937年南京大屠杀,从文化输血到屠刀血债,日本不仅没放下屠刀,还在伪善旗帜下持续试探边界。别让“经济往来”“文化交流”的表象成另一种欺骗。未来,我们这一代人是否会被“表面的友谊”蒙蔽,重走历史老路?历史已经给我们答案:只有真正警醒,才能给“野心未消”的日本筑起一道更坚实的防线!

PS:作者心声:对不起各位,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情绪有点激动了,我想说的是,我不是要煽动对立,更不是要否认今天的中日交流,而是要时刻提醒自己: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怎样的屠杀与掠夺,多少同胞在日军的枪口和刺刀下倒下。很多人说,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中日之间应该放下历史。但问题是,如果我们选择遗忘,那些曾经的血与泪,就会白白流淌在时间的河里。忘记意味着背叛,意味着让无数亡魂再一次在沉默中被掩埋。今天我们谈友好,没错,这是一种文明姿态;但友好不是失忆,不是装作什么都没发生过。记住屈辱,是为了不再重蹈覆辙;记住历史,是为了让后人活得更挺直。中日关系可以合作,但前提是,我们绝不能在和解的旗帜下,把曾经的伤口抹掉当作不存在!

来源:时光档案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