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 ED)是全球男性常见的性功能障碍,定义为持续无法达到或维持足够勃起以完成满意的性生活。据统计,全球约 1.52 亿男性受 ED 困扰,且随年龄增长患病率显著上升(40 岁以上男性约 40%)。ED 不仅
—— 从 PDE5 抑制剂到新型靶向疗法
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 ED)是全球男性常见的性功能障碍,定义为持续无法达到或维持足够勃起以完成满意的性生活。据统计,全球约 1.52 亿男性受 ED 困扰,且随年龄增长患病率显著上升(40 岁以上男性约 40%)。ED 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密切相关。
传统治疗手段包括心理干预、生活方式调整及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因便捷性和有效性成为主流,尤其是磷酸二酯酶 5 型抑制剂(PDE5i)的问世彻底改变了 ED 治疗格局。
代次药物类型代表药物作用机制起效时间作用时长特点第一代PDE5i(短效)西地那非(伟哥)抑制 PDE5 酶,增加 cGMP 浓度30-60 分钟4-6 小时首个口服 ED 药物,需性刺激激活,食物影响吸收第二代PDE5i(长效)他达拉非(希爱力)同第一代,但半衰期更长30 分钟36 小时每日一次或按需服用,不受高脂饮食影响第三代PDE5i(快速起效)阿伐那非(Stendra)同第一代,结合速度更快15-20 分钟6 小时起效最快,适用于急性需求第四代非 PDE5i(中枢调节)阿扑吗啡舌下片激动多巴胺受体,促进中枢神经信号传导2-15 分钟1-2 小时无需性刺激,但可能引发恶心等副作用第五代多靶点联合 / 基因疗法实验性药物(如基因编辑)多通路调节或修复神经血管功能待定长期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未来可能实现个性化治疗第五代 ED 药物以 “精准化治疗” 为核心理念,旨在解决传统药物的局限性(如对部分患者无效、副作用明显)。目前研究热点包括:
基因疗法通过腺相关病毒(AAV)递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或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修复阴茎海绵体神经血管功能。2023 年《Nature Medicine》研究显示,AAV-eNOS 治疗可显著改善糖尿病模型大鼠的勃起功能,且安全性良好。干细胞治疗
间充质干细胞(MSCs)可分化为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促进组织修复。临床试验表明,局部注射 MSCs 可改善 ED 患者的勃起硬度和持续时间(《Journal of Sexual Medicine》2024)。双重机制药物
如 PDE5i 与 Rho 激酶抑制剂联合使用,可同时增强 cGMP 信号和松弛海绵体平滑肌,提升疗效(《European Urology》2025)。
作用机制:
阿扑吗啡是一种多巴胺 D2 受体激动剂,通过激活下丘脑 - 垂体 - 性腺轴,促进一氧化氮(NO)释放,从而增强勃起。与 PDE5i 不同,其作用依赖中枢神经系统,无需性刺激即可触发。
药代动力学:
起效时间:舌下含服后 2-15 分钟(平均 8 分钟)达峰时间:30 分钟半衰期:约 2 小时代谢途径:经肝脏 CYP450 酶代谢,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临床效果:
有效率:约 60% 患者在 60 分钟内达到有效勃起(与 PDE5i 相当)优势人群:对 PDE5i 无效或不耐受者、合并前列腺疾病患者副作用:恶心(15%)、头晕(8%),多为一过性对比研究:
2024 年《Urology》随机对照试验显示,阿扑吗啡组与他达拉非组在治疗 3 个月后的国际性功能障碍评分(ISSF)改善无显著差异(p>0.05),但阿扑吗啡组起效更快,而他达拉非组作用更持久。
女性性功能障碍(FSD)包括性欲减退、性唤起困难等,其中女性性兴趣 / 唤起障碍(FSIAD)最常见。传统治疗以心理干预为主,但近年药物研发取得突破:
氟班色林(Flibanserin)机制:5-HT1A 受体激动剂 / 5-HT2A 受体拮抗剂,调节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疗效:每日一次口服,可使每周满意性活动次数增加 1.5-2 次(《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5)注意事项:需避免酒精,可能引发嗜睡阿扑吗啡阴道凝胶(APG-1252)机制:局部刺激一氧化氮释放,改善阴道血流III 期临床试验:2024 年数据显示,使用 12 周后 FSIAD 患者性唤起评分提高 40%(p睾酮贴片适用人群:绝经期女性,可提高性欲和性满意度争议:长期安全性(乳腺癌风险)仍需评估维度西地那非他达拉非阿伐那非阿扑吗啡舌下片氟班色林起效时间30-60 分钟30 分钟15-20 分钟2-15 分钟2-4 周(每日服用)作用时长4-6 小时36 小时6 小时1-2 小时持续作用食物影响高脂饮食延迟吸收无显著影响无显著影响无影响无影响心血管安全性避免与硝酸酯类联用同左同左相对安全低风险适用人群大多数 ED 患者需要灵活时间者急性需求者PDE5i 无效者FSIAD 患者副作用头痛、潮红背痛、肌痛同西地那非恶心、头晕嗜睡、低血压总结:ED 和 FSD 的治疗已从单一药物转向多靶点、个性化策略。第五代药物的研发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而盐酸阿扑吗啡舌下片作为非 PDE5i 代表,填补了快速起效和难治性病例的空白。未来随着基因编辑和干细胞技术的成熟,性功能障碍治疗有望实现根本性突破。
参考文献:
Rosen RC et al. (2023). "Efficacy and safety of gene therapy for ED: A systematic review." Nature Medicine.
Giuliano F et al. (2024). "Apomorphine sublingual tablets versus tadalafil in ED: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Urology.
Berman JR et al. (2015). "Flibanserin for FSIAD: A phase III trial."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来源:仙正医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