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中的宗馥莉:从争产漩涡到接班实控,她如何挑起娃哈哈的未来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8 12:18 2

摘要:8月27日,她在《财经杂志》专访中回应了外界最关心的三个问题:遗产、股权和娃哈哈的未来。

在争产、家族、股权的漩涡里沉默了一个多月后,宗馥莉终于开口。

8月27日,她在《财经杂志》专访中回应了外界最关心的三个问题:遗产、股权和娃哈哈的未来。

宗馥莉语气平静,但抛出的消息无疑是重磅的:

宗庆后持有的29.4%股权,已经100%过户给她,遗嘱公证、工商变更均已完成。无论杜建英,还是三个所谓“弟妹”,在娃哈哈股权上都已无路可走。

从这一刻起,娃哈哈正式进入“宗馥莉时代”。

01

从宗庆后去世的那一刻起,外界最关心的就是谁是娃哈哈真正的主人?

如今答案揭晓,宗庆后直接持有的29.4%股份,已经全部过户给宗馥莉,配合她在职工持股会的身份,她成了娃哈哈事实上的最大股东。

这一步,让杜建英母子最有力的诉求被彻底堵死。

宗馥莉在专访中表现得很平静:“杜建英一方的诉求,并没有涉及娃哈哈的股权。”换句话说,他们即便赢下部分诉讼,也不可能动摇娃哈哈的控制权。

对宗馥莉而言,这才是根本。

她手里握着公证遗嘱、工商变更文件,主动权已经牢牢掌握。

外界再怎么传言,股权争夺的天平都不会再倾斜。

输赢已分,剩下的只是面子问题。

02

比起杜建英母子的诉讼,宗馥莉更意外的,是老员工的集体“发难”。

她在专访中特别用了两个词:“突然”“诉讼方式”。

在宗庆后生前,2018年那次回购没有人提出异议,协议、录像、转账凭证都在,程序合法,事实清楚,但在他去世后,部分退休和离职员工,却选择绕过跟宗馥莉的沟通,直接上法院。

为什么当年没人反对,今天却集体翻旧账?为何没有沟通,直接撕破脸?是情绪驱动,还是另有推手?

答案外界不得而知,但这次发难,让宗馥莉感受到,掌门人的考题不仅来自家族,更来自内部。

这也是宗馥莉不得不面对的成长代价:真正的掌门人,必须快速的成长。

香港高院8月15日的一纸判决,曾被解读为宗馥莉“输掉”信托案,但她在专访中明确指出:这只是程序衔接,实质问题仍在杭州中院。

实情是,杜建英母子盯上的,是宗庆后可能设立的21亿美元离岸信托,问题在于,这笔信托是否合法、是否真正成立,至今没有定论。

宗馥莉在面对“21亿美元信托”的问题时,给出的态度是等法院判定。

表面看,这像是一种回避,但其实是一种精心的算计。

如果法院认定信托合法,那她完全可以履行承诺,钱照样分,但这不会动摇娃哈哈的股权格局,可要是信托本身有瑕疵,甚至根本不成立,她就能堂而皇之地拒绝兑现。

这样一来,无论结果如何,主动权都握在她手里。

对杜建英母子来说,这笔信托是最后的救命稻草,他们必须死死咬住,可对宗馥莉来说,这笔钱可有可无,就算没有,她依旧是娃哈哈的实际控制人。

所以,外界才会说:这场遗产争夺战,宗馥莉已经赢了八成。

03

家族的争产只是外部的风暴,而真正让宗馥莉面对刀光剑影的,其实是娃哈哈内部的改革。

过去一年,她的手笔可以说是大刀阔斧的:

全国范围内关停了一批效益低下的工厂,把多年累积的冗余产能一刀切掉;

撤销、合并了企管办、品牌公关部、政治部等多个部门,让庞杂的组织结构重新“瘦身”;

对经销商体系大洗牌,凡是年销售额不足300万元的,经销合同直接不续;

要求员工和经销商重新签约,甚至把一部分资源转移到自己掌控更强的宏胜体系里。

这些动作无一不触动了既得利益者的神经,有人气愤地说她在“掏空娃哈哈”,有人抱怨这是“卸磨杀驴”,把跟随多年的老人排挤在外。

但在专访里,她给出的回应很干脆:“组织要为战略服务。不同频就是内耗,职业化升级势在必行。”

宗馥莉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白,企业不能再靠人情维系,不能再“倚老卖老”。

宗庆后时代,很多人是凭着资历和情义吃饭,经销商靠绑定关系维持稳定,可到了她手里,规则换了能上能下,靠的是贡献和结果。

宗馥莉是典型的效率派,这一改革意味着娃哈哈再也不是什么“铁饭碗”,而是一家要创造价值的公司。

04

外界最敏感的问题之一,是她对宏胜的偏重,毕竟宏胜是她一手带大的企业,也是她完全控股的资产。

有人怀疑她把娃哈哈的资源“转移”到宏胜。但她在专访中直接否认:“这是误解。”

在宗馥莉的设想里,娃哈哈和宏胜不是对手,而是分工明确的一体两面。

娃哈哈是前台,承担着品牌与消费市场的角色,它面对的是消费者的感知,是超市货架上那瓶AD钙奶、八宝粥和矿泉水,它是符号,是口碑,是营收的直接来源。

宏胜则是后台,负责产业链和智能制造。它像是隐形的发动机,把原料、生产、供应链串在一起,让整个系统运转得更高效。

未来的饮料行业比拼的不只是营销噱头,更是生产效率、供应链弹性、食品安全标准。

宏胜补的,正是娃哈哈欠缺的底子,两者合在一起,才算一个完整的生态。

这和宗庆后当年的打法不一样。

父亲时代,娃哈哈最强的武器是“联销体”,靠经销商网络打下江山,渠道就是壁垒。

但在宗馥莉看来,这套打法在今天已经过时了。她要的,是体系化的效率,也就是做完父亲还没来得及做的事情。

05

2024年,娃哈哈营收突破700亿元,打破9年困局,但宗馥莉很清醒:“今年的表现可能不如去年。”

她不追逐短期爆款,而是强调长期文化。

“企业的强大,不靠一款爆品,而是靠一种文化。让员工愿意突破自我,承担责任,创造价值。”

这与她父亲的风格迥异,宗庆后是实干派,她更像是管理派,强调机制、文化和职业精神。

宗馥莉曾经说过:“接班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她继承的不只是财富,还有遗产官司、员工背刺、舆论质疑,换个二代,也许早就被压垮,她的选择,却是迎难而上。

风波只是考题,方向才是答案。

来源:猫眼看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