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毛泽东各自带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区别在哪里?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8 12:14 2

摘要:辛亥革命之后,人人都知道那个“天下围着皇帝一个人转”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封建帝制这个旧秩序已经坍塌,可适合中国走的路在哪儿?当时没有人知道,也没有现成的路可走。

辛亥革命之后,人人都知道那个“天下围着皇帝一个人转”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封建帝制这个旧秩序已经坍塌,可适合中国走的路在哪儿?当时没有人知道,也没有现成的路可走。

历史的发展总会有些相似,虽然历史的变革与现代商业的变革不属于同一范畴,但它的底层逻辑却是相通的:旧秩序坍塌、新秩序还未成熟,注定要有一批人在黑暗中探索出路。

在近代史上,有很多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人,其中影响最深远、最具代表性的两个人,就是孙中山和毛泽东。

孙中山先生

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的毛主席

伟大领袖毛主席

孙中山与毛主席带领人民革命的区别在哪里?

纵观中国历史,造反的人每朝每代都不缺,但革命的人才似乎就出现了那么两个:一个孙中山,一个毛泽东。两个人看起来做的事都是反帝反封建,但孙中山的具体做法是先反封建再反帝,可惜的是反完封建人就走了,而且还没反彻底。而后来追上的毛主席,则是双管齐下,反封建的同时也反帝。

1921年,鲁迅先生完成了《阿Q正传》,这部白话文小说刚出版的时候,大家都说好,至于里面文学艺术成分有多高,咱就不知道了?咱知道的是那时候的百姓肯定不会看这些,因为这写的不就是当时大家的日常吗?就跟日记一样,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部小说就相当于一部纪录片,把中国当时百姓的生活现状刻画得非常生动,大力批判封建旧思想残余和旧制度。最重要的一点,鲁迅写它的时候,辛亥革命已经过去10年了,也就是说满清和封建帝制已经被推翻10年了。但当你阅读这部小说的时候,你会发现辛亥革命后的所谓民主共和,只不过是“新瓶装旧酒”,社会底层百姓还是被那些地主官老爷,在用土地和权力把控着;所有的民事、刑事、监狱、学堂、地方行政都和以前差不多;只不过,过去的大人、朝廷、皇上现在叫国会、政党、总理。在百姓眼里,孙中山的革命党除了摘下了满清这块招牌,改换了民主共和的门面外,其他的似乎都没怎么变。帝制是结束了,但阿Q们还在这种荒唐可悲的生活里。可以说孙中山的辛亥革命算不上成功,只斩草却未除根,极不彻底地保留了很多封建残余。

民国政府成立后为了继续得到列强的支持和承认,大方地当了满清的接盘侠,把清朝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都给全盘继承了下来,并承认列强帝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结果成为了帝国主义的附庸。

作为孙中山的后辈,毛主席则认为封建主义、帝国主义都是祸害中国的元凶,都要革掉!

1949年6月,毛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

可以看出在毛主席心中“辛亥革命”其实是失败的。

为什么会认为是失败的呢?

【1】早在1928年,毛主席便已经在井冈山推行《土地法》革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命了。建国后,更是全面铺开了土地革命改革。让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愿望。

【2】再就是“剿匪”。

新中国成立之前,全国各地的土匪武装保守估计得有300万人在危害地方百姓。那时候一个县的百姓可以不听政府的,但绝对不能不听土匪的;甚至连政府派来的官员说抢就抢,说杀就杀,就是这么嚣张。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一声令下,几十万解放军开进大山,4年的时间歼灭土匪260多万,一举消灭了从封建王朝到国民政府都无法根除的匪患问题。还在稳定经济、废除农奴、废除娼妓、禁毒运动、妇女解放、卫生运动等等进行外科手术。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荡涤了旧社会污浊。

【3】再说说“反帝”

1949年4月,英国远东舰队紫石英号不顾解放军《通告》,强行闯入长江为国民党军助威。解放军在警告无果的情况下,炮击紫石英号,打击了英帝国的嚣张气焰。

从毛主席登上天安门城楼上的那一刻,过去那些欺负过中国人民的列强们,同时也收到了人民政府发来的《通知》:新中国将废除旧政府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中,英勇无畏的人民志愿军在各方面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抗击以美国为首的16国联军,硬是把他们打回到“三八线”以南。

这些都是毛主席在告诉列强们,新中国关于反帝反封建的决心是坚决的,千万别惹!

来源:聂国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