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开滦股份吕家坨矿持续推进矿井智能化转型,以智能开采促进少人生产,先后投入使用智能采煤机、变频一体机、电液控支架、智能液泵等高效设备,实现了采煤机记忆截割、液压支架自动移架、多系统联动控制和远程监测监控等一系列功能。随着操作人员在地面集控室和工作面集控仓
本报讯(通讯员张纳军 任蕊)近年来,开滦股份吕家坨矿持续推进矿井智能化转型,以智能开采促进少人生产,先后投入使用智能采煤机、变频一体机、电液控支架、智能液泵等高效设备,实现了采煤机记忆截割、液压支架自动移架、多系统联动控制和远程监测监控等一系列功能。随着操作人员在地面集控室和工作面集控仓遥控开机,井下千米深处工作面的运煤系统、采煤设备开始自动运转,传统采煤作业中“挥汗如雨、肩扛手抬”的场景,正逐渐被“一键启停、智能管控”的科技图景取代。
走进开滦股份吕家坨矿6393“双大”智能化工作面,集控室内的大屏幕实时跳动着采煤机、刮板运输机、转载机的运行参数,操作人员轻点鼠标即可完成全流程启停。而在以前,这样的场景还难以想象——那时设备启动依赖岗位员工现场操作,几乎每台设备都需要专人看守。
“智能化不是简单的设备叠加,而是系统思维的重塑。”开滦股份吕家坨矿生产技术部数控室副主任陈安国介绍。为此,他们以“远程集控、无人值守、减人提效”为目标,对运煤、辅助运输、液压三大系统实施系统性技术改造,提高智能化工作面创建水平。他们借助5G技术在井下的应用,为单轨吊机车上加装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实现单轨吊机车运行视频、机身状态的实时回传,操作人员坐在单轨吊充电硐室就能精准远程控制车辆启停,不仅有效地提升运输安全可控度,还可每天减少4名作业人员。
打造真正高效的智能化作业线,离不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持续注入与创新应用。因此,开滦股份吕家坨矿将“四新”作为破解安全生产瓶颈、驱动技术迭代的利器。
在6393工作面转载机入料口,一台形似“安全卫士”的智能装置格外醒目,原来,这是开滦股份吕家坨矿为避免有人误入危险区域,安装的探测人员定位标识器,当其发现有人误入时,便能立即联动,让转载机和破碎机同步断电、闭锁并发出预警。“过去依靠人工监护,难免有疏漏,现在科技成了‘安全哨兵’。”支护工李玉超感慨道。
从“一膀子力气”到“一揽子科技”,变的是作业方式,不变的是保障安全生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初心。在智能化建设进程中,开滦股份吕家坨矿始终将人的安全放在首位,还陆续投入电子围栏、矿压监测示警系统等“电子哨兵”,从而推动安全生产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跃迁。
本文来自【河北经济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