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鲁渝卫生协作是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重要内容。2025年7月,烟台市蓬莱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陈丽媛、普外一科主治医师马源,被选派赴重庆市巫山县开展为期6个月的医疗援助。这是该院近年来第五批选派青年业务骨干参加援渝支医任务。
鲁渝卫生协作是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重要内容。2025年7月,烟台市蓬莱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陈丽媛、普外一科主治医师马源,被选派赴重庆市巫山县开展为期6个月的医疗援助。这是该院近年来第五批选派青年业务骨干参加援渝支医任务。
医心相牵,鲁渝情深。五年来,一批批蓬莱医生传承和发扬援藏援渝光荣传统,不负期望、牢记嘱托,把援渝支医作为增长见识、锤炼本领的最好课堂,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点和技术特长,在有限的时间里为巫山人民多做实事、多做好事,以实际行动践行医者使命,为提升巫山医疗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把蓬莱医生的优良作风和优秀形象镌刻在了巫山渝水。
7 月 17 日19点,陈丽媛、马源一行乘动车G3226平安抵达巫山,当晚入驻巫山县人民医院。18日分别进入所在科室熟悉院情科务。21日,两位蓬莱医生披上了巫山县人民医院的战袍,也正式开启了蓬莱医生的援渝之旅。
看呼吸内科主治医师 陈丽媛——
时光飞逝,自七月盛夏来到美丽的山城巫山,转眼已一月有余。从蔚蓝的海岸来到青翠的山川,变的是风景,不变的是身为医者的初心。这一个多月,是适应与学习、挑战与感动交织的一个多月,让我对“千里支医”的内涵有了更真切、更深刻的体会。
初到巫山,面对不同的方言、气候、饮食习惯,我经历了短暂的不适应。但当地领导、同事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支持,以及当地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期盼,让我迅速坚定心态,明确了支医的目的和准则:不来做客,就此扎根,要尽己所能,将所学所长献给巫山人民。
作为一名呼吸内科医生,我深知呼吸之重,重于千钧。过去这一个多月,我深入门诊,看到了许多深受慢阻肺、矽肺等疾病困扰的乡亲。他们渴望健康的眼神,是我全力以赴的最大动力。每一次都仔细听诊,每一次都耐心问询,我希望也努力去为他们带来最精准的诊断和最温暖的治疗方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我格外珍惜每一次教学查房和业务培训的机会,我迫切地希望将我所学、所知、所能,将关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规范诊疗理念、最新指南知识,尽可能多地分享给巫山的同仁们。看到当地医生们认真记录、踊跃提问的样子,我倍感欣慰。我们不仅是同事,更是为同一个目标奋斗的战友。
一个月只是一个开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希望能和巫山县人民医院的同事们一起,进一步优化慢病管理流程,让更多的患者能够享受到规范化、连续性的健康服务。
巫山,已然是我的第二故乡。为此,我必将竭尽所能!
看普外一科主治医师 马源——
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我信奉“刀尖上的匠心”,更加信奉“刀尖下的仁心”。来到巫山县人民医院胸心乳甲外科的一个多月,是忙碌而充实的一个多月。
我们来自蓬莱,我们身在巫山。一个多月的时光,让我们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鲁渝协作”于我们而言,不再是一个遥远的口号,而是每天实实在在的门诊、查房、手术和培训。
手术台是无言的战场,也是传递技术最好的课堂。过去的一个多月,我和科里的同事共同完成了多台肺、甲状腺、乳腺肿瘤手术。每一次精准的解剖,每一次谨慎的操作,我不仅希望为患者解除病痛,更希望能通过“手把手”的演示,将微创、精准、规范化的外科理念传递给这里的每一位伙伴。当我看到本地医生能独立完成关键步骤时,那种喜悦与快乐,不亚于自己成功完成一台高难度手术。
门诊是发现疾病的“前哨站”。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帮助更多的群众树立“早筛早治”的健康意识,也希望我的诊断,能为他们后续的治疗赢得最宝贵的时间。
跨越山海,情谊更深。这一个多月,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巫山同仁们的勤学好问和患者们的淳朴信任。这让我更加坚信,我带来的不只是一门技术,更是一份共同守护健康的兄弟友谊。未来的岁月里,我将继续与兄弟们并肩作战,争取开展更多的新技术、新项目,真正为巫山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外科队伍”。
千里支医路,浓浓鲁渝情。这情,是医者与患者之间的信任之情,是山东与重庆之间的互助之情,更是所有华夏儿女守望相助的家国之情。山海可以相隔,但医者仁心永远相通。支医的一个月,从相识到融入,从熟悉到协作,这仅仅是一个开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定当不忘嘱托、不辱使命,继续以最大的热忱和努力,将我们的技术和经验留在巫山,与巫山县人民医院的同仁们一道,为守护巴渝百姓的健康贡献我们全部的“蓬莱力量”!
山海有约,情谊长存!
通讯员 孟彦祥 整理
来源:蓬莱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