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既是一次隆重的纪念活动,也是一场特殊的‘归队’仪式。”耳边热烈的掌声,把邢峻恺的思绪带回到2000公里外的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那些在深山中“找”史料的画面不断浮现在脑海。
“请全体起立,共同缅怀胡长保烈士……”
今年6月初,武警北京总队执勤第三支队礼堂内,红绸缓缓揭开,胡长保烈士雕像矗立在官兵面前。
“这既是一次隆重的纪念活动,也是一场特殊的‘归队’仪式。”耳边热烈的掌声,把邢峻恺的思绪带回到2000公里外的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那些在深山中“找”史料的画面不断浮现在脑海。
1935年6月4日,中央红军行军至四川荥经茶合冈一带时,突遭几架“黄膀子”敌机袭击,一枚炸弹呼啸袭来。为保护中央领导人,警卫班班长胡长保腹部不幸被弹片击中。“我牺牲之后,如果可能,请您转告我的父母,他们住在江西吉安。”“祝革命胜利!”断断续续说完这两句话,胡长保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邢峻恺上小学时看过电视剧《长征》,剧中的“胡班长”壮烈牺牲的一幕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直到9年前来到支队工作,他才惊讶地发现支队史馆中记载的胡长保就是他心中敬仰已久的英雄。
“虽然史馆里有记载,但缺乏内容和细节;上级印发的《英模故事集》中也没有收录胡长保的名字和事迹。”邢峻恺注意到,支队还有一位烈士叫刘艳坡,牺牲于上世纪80年代,有关记载也只有寥寥数语。
“时光流逝,人证、物证在慢慢消逝,这些历史丢了就再也找不到了。”邢峻恺萌生了进一步挖掘、搜寻史料的想法。他的想法得到了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为此,支队专门成立胡长保烈士事迹搜寻整理工作小组。在查询到荥经县小坪山烈士陵园内建有胡长保烈士纪念馆后,工作组迅速踏上“寻亲路”。
2024年11月初,工作组在荥经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帮助下,经历两个多小时山路颠簸,终于来到了胡长保的牺牲地——牛背山镇建政村(旧称三合乡黍子地)。但村支书说,胡长保牺牲的具体位置还在更远的山坳里。邢峻恺一行顾不上吃午饭,背上摄录器材就往深山里走。
“这是一片原始森林,不少地方植被茂密遮天蔽日,仅有的小路被没脚的落叶覆盖,沾着初冬的雾气又湿又滑,每走一步要先伸着脚尖试探试探,小路的一侧是山壁,另一侧就是崖沟。”邢峻恺回忆道。经过一个小时的艰难跋涉,他们终于抵达了胡长保烈士血染青山的殉难处——茶合冈,拍摄留存了宝贵的影像资料。
按照胡长保战友回忆录里所述,胡长保牺牲在深山里的“茶合冈”,这跟村支书指引的地点一致;但在电视剧《长征》中,故事发生在雪山上。烈士牺牲地到底是哪里?邢峻恺和战友又忍着高原反应,登上海拔4114米的夹金山垭口求证。最终,他们确认了胡长保牺牲的地点就是“茶合冈”,埋葬于“黍子地、深基湾”,而非部分公开资料中记载的“水子地、生基湾”。
随着资料越来越多,胡长保烈士的形象也丰富饱满起来。求证途中,他们还巧遇江西广播电视台的记者,对方也在寻访江西籍烈士事迹。这次偶遇,让双方都如获至宝——原来,烈士家乡也在寻找烈士生前所在部队;从记者口中,邢峻恺了解到不少关于胡长保家乡和后人的线索。
6月初,支队与雅安市有关部门共同开展的纪念胡长保烈士牺牲90周年活动一结束,邢峻恺又前往胡长保的家乡江西吉安,深入查证其生平信息。目前邢峻恺已经找到一户高度疑似胡长保后人的人家,正待下一步确认。
支队另一位烈士刘艳坡留下的资料相对多些,他的妹妹刘艳红就在北京工作。在刘艳红带领下,邢峻恺一行赶赴石家庄开展寻访。刘艳坡的母亲展示了刘艳坡生前的照片、入伍通知书和牺牲后家人保存的简报等重要资料50余份。
从刘艳坡家人口中得知,刘艳坡小时候住在乡下的老宅。时过境迁,老房子早就没人住了,但邢峻恺还是决定到刘艳坡长大的地方走一趟。
推开老宅偏房的木门,潮湿的霉味混合着尘土扑面而来,一只落满尘灰的旧木箱安静地躺在角落。“里面会不会放着有价值的物件?”工作组打开了箱子,没想到竟然发现了刘艳坡的胶鞋、棉帽和口缸。“我们想给刘艳坡烈士建一个展室,这些实物很有价值!”
邢峻恺还联系到了刘艳坡生前的战友。当得知刘艳坡执行任务时还是名新兵,从下连到牺牲仅在中队住了一天一夜,其间还发挥特长给中队出了一块板报时,大家的眼睛湿润了。
如今,烈士资料逐步丰富起来,两位英雄的纪录片正在加紧制作。“找资料、挖历史是个良心活儿。当好历史‘守护人’,我会跑好这一棒。”邢峻恺说。
记者:代丽丽
来源:子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