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蝴蝶兰作为盆栽花卉的“当家花旦”,多年来一直稳坐盆花交易的头把交椅。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蝴蝶兰种苗年产量约3.5亿~3.8亿株,中国大陆年产量约2.5亿株,而且呈逐年增长的态势,蝴蝶兰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引领蝴蝶兰产业从“量变”到“质变”
王新悦 李艳梅
蝴蝶兰作为盆栽花卉的“当家花旦”,多年来一直稳坐盆花交易的头把交椅。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蝴蝶兰种苗年产量约3.5亿~3.8亿株,中国大陆年产量约2.5亿株,而且呈逐年增长的态势,蝴蝶兰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从林中仙品到主流盆花
蝴蝶兰原产于我国台湾及东南亚一些国家,主要分布在低海拔的热带和亚热带的丛林树干上。其中,台湾的原生种白花蝴蝶兰( Phal. amabilis ,台湾阿嬷蝴蝶兰)和桃红蝴蝶兰( Phal. equestris ,小兰屿蝴蝶兰),是世界蝴蝶兰园艺品种最初的重要亲本。早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即有日本人米泽在台湾进行蝴蝶兰的育种工作,民间也有爱好者培育蝴蝶兰。20世纪70年代,台湾大学园艺系开始培育蝴蝶兰商业品种。到了80年代,出现蝴蝶兰的小农经营。
蝴蝶兰有着高经济价值,1986年,台糖公司接受台湾大学园艺系教授李哖的建议,于1988年开始大规模投入蝴蝶兰研发,开启企业化经营之路。清波兰园、一心兰园、台大兰园、圣东公司、今日兰园等企业也纷纷投入资金,建立现代化温室,研发蝴蝶兰栽培技术与设备。之后,蝴蝶兰被台湾列为精致农业旗舰产品,管理部门举办各类产、商、学研讨会,推广栽培技术,范围涵盖育种与繁殖、自动化栽培管理、新介质材料、肥料、病虫害、温室设施等。蝴蝶兰栽培管理上的改进,如工厂化组培育苗、液体震荡培养技术及三段式温控栽培技术等,缩短组培苗生产周期,实现全年开花调控,在20世纪末的最后10年,成就了台湾蝴蝶兰规模化生产。
在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台湾业者不断收集品种,选育了大量不同花色、花朵大小、花枝数、开花特性等的优良品种。在世界各地举办的兰展中,台湾蝴蝶兰屡获佳绩,奠定了其“蝴蝶兰王国”的根基。台湾也由最初的卖盆花和切花转为出售蝴蝶兰中、大苗,成为重要的蝴蝶兰种苗外销地区。2004年,台湾成为全球最大的蝴蝶兰种苗输出地。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就有不少研究单位引进热带兰,对其栽培技术、花期调控、病虫害防治、组织培养等技术进行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但因产量有限,售价很高,并没有推广开来。蝴蝶兰真正形成商品化生产是在台湾企业大批进入后。
30年前,台湾商人把蝴蝶兰引入大陆,此时,年宵期间的蝴蝶兰作为高档礼品花,单株售价可达200元。在2000年之前,是台湾企业到大陆“抢滩”的高峰期。台糖公司、清波兰园、三益兰园、欣怡兰业等10多家台湾蝴蝶兰著名企业纷纷在大陆建立基地或公司。2000年以后,受高利润的吸引,更多的台湾经营者来到大陆,很快,上海、南京、福州、厦门、漳州、深圳、长春、沈阳等均有了台商经营的蝴蝶兰企业。台资企业的进入为大陆带来了信息、品种和技术。
与此同时,一些大陆企业也意识到蝴蝶兰的巨大发展前景。他们有的积极与台商合作合资,从台资企业或日本引进种苗和技术,有的利用原有温室大棚和组培设备转产蝴蝶兰。广东、福建等地凭借地域优势,引入三段式温控技术,实现蝴蝶兰周年生产。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以经济强省为主,以北上广等发达城市为依托,大陆兰花企业也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生产基地。这一阶段,大陆蝴蝶兰产业迅速发展,但主要还是依赖台湾的技术和品种。
台湾原生种蝴蝶兰 Phal. amabilis ,因易生侧芽,成为 现在多梗蝴蝶兰的重要亲本来源
随着蝴蝶兰生产的不断扩大,2004~2005年,我国蝴蝶兰产业经历第一次调整,向专业化、区域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2007~2009年,是第二次调整,形成以广东、福建、山东为主的区域化布局。各产业区域充分利用自身产业优势,不断扩大规模,提高种苗和成品花的产量和质量。在世界范围内,2007年前后,在经历10年迅速发展后,荷兰蝴蝶兰产业在世界蝴蝶兰版图上占据了一定的地位,向台湾的霸主地位发起了挑战。
平时花消费以杂色花、中小花型为主
日常销售的小株型礼盒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区域特征明显
历经近3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蝴蝶兰产业已经形成庞大规模,尤其是近四五年,全国各地蝴蝶兰产量大幅提升,成品花年均增长超过20%。目前,全国年种苗供应量已达2.5亿株,成品花消费量约2.2亿株,年种苗出口量约2000万株。其中,广东地区以1亿株的开花株生产量领跑,占据全国半壁江山,年均增长约37.5%。山东地区以3300万开花株位居第二,但增长速度最为迅猛,年均增长约57.5%。福建、江浙沪等产区紧随其后,陕西、河南等新兴产区也纷纷加入。我国已成为世界蝴蝶兰产业格局中重要的生产区和消费市场。
蝴蝶兰产业已形成三大核心产区。一是广东产区,生产从种苗到开花株的各种规格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其中,成品花主要供应华南地区及线上销售。二是以漳州钜宝、厦门和鸣等育种、种苗企业为代表的福建产区。他们以新品种培育和种苗生产为主,种苗面向全国销售,少量培育成品花来供应本地市场。三是山东产区,将中大苗培育到成品花,销往北方及西部地区,网络销售是近些年青州最重要的销售增量来源。由于蝴蝶兰开花株运输成本较高,且冬季需要保温设施,因此,除了三大产区,在各大消费城市周边都会有一定数量的蝴蝶兰成品花生产企业。他们从主产区购买大苗或开花株,进行催花处理后上市销售。
广东蝴蝶兰产业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台商在珠三角地区引入蝴蝶兰商业化种植,率先在东莞、广州建设基地。目前,佛山市里水镇是全国最大的蝴蝶兰集中产区,以广东万顷园艺世界、南海花博园为两个集中产区,产量可达全国的30%。山东青州蝴蝶兰种植已有20多年。2001年,首批台资企业在青州建立蝴蝶兰种植基地。2009年,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在青州举办后,10余家企业转型为专业蝴蝶兰种植,绿圣兰业、科隆园艺等先后启动蝴蝶兰种苗研发和新品种培育,建立育繁推一体化基地。2022年后,随着花卉直播电商蓬勃发展,青州市蝴蝶兰产量迅速上升,直至2024年达3000多万株,市场交易量3700万株。
缤纷新品种‘安妮’
万花园林切花生产基地
周年消费格局形成 网络电商正在风头
2010年前,中国大陆的蝴蝶兰产品以大花、单梗、红色为主,而在欧美以小花、多梗和淡色调为主。2010年之后,随着集团消费转向大众消费,中国大陆的蝴蝶兰也出现了更多的中小花、多梗、杂色产品。2013年,蝴蝶兰盆花价格经历了一波下跌,之后,产业开始注重开发中小株型品种,来适应家庭消费和线上销售。蝴蝶兰也从年宵花逐渐进入大众家庭日常消费,成为最流行的盆花产品之一。
从市场端来看,开花株周年消费的格局已经形成。年宵花占比约66%,平时花占比从4年前的29%提高到34%,教师节、母亲节等节日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周年消费对增加市场需求、做大市场蛋糕、均衡行业产能、降低成本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从品种上来看,总体表现为年宵花仍以大花、组盆销售为主,其中大红花作为国民花色,数量上占有优势,小花因不易组盆搭配而销量受限,大彩斑花较为抢手。平时以中、小型花、电商消费为主,其中适合现代物流方式的多梗、多分枝、树形的中小花品种尤其受欢迎。近两年由于鲜切花、染色花的快速发展,白花因易喷染开始在品种构成中占据一席之地。随着消费者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对品质和品种要求更高,传统品种和普通品质蝴蝶兰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加剧了价格波动。
蝴蝶兰电商经过近4年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扩张了市场规模,电商年销量已超过3000万株。各网络平台纷纷发力,很多原本销售其他植物的电商也开始聚焦蝴蝶兰,形成了广东、云南、江苏、山东等电商核心区。商品花的电商销售分化出两个方向,即高品质、高价格、高文化附加值的精品路线和多元化、平价、亲民的大众路线。趣味品种电商则自成体系,形成从育种、种苗、栽培到直播、物流全链条的专业细分市场,价格炒作火爆。
品种研发方兴未艾 珍奇品种是新方向蝴蝶兰品种极为丰富,更新换代日新月异,可以持续激发和满足新的市场需求,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这几年,国内蝴蝶兰育种方兴未艾,自主培育的品种精彩纷呈。
目前,蝴蝶兰市场上供应的种苗产品价格,存在明显的品种权划分。一类是公有品种,无品种权购买成本,瓶苗价格可降至2元以下。此类品种性状优劣变得不那么重要,而是以市场投放量来维持价格。供过于求,有时甚至是只要出现“过剩”的声音,马上出现兴衰拐点。另一类是权利品种,因性状新奇、投放有限,价格可维持在2元以上。品种权界限划分进一步凸显了新品种、好品种的价值,这也促使更多企业引进或研发新品种。
因为靠近台湾,是台商投资的重要区域,福建蝴蝶兰产业发展较早,形成了较强的产业基础,具有从科研育种、种苗研发、规模化种植到市场销售的完整产业链。近年来,在漳州钜宝、厦门和鸣等种苗商、育种商的带领下,越来越多企业注重品种创新,涌现出‘唯美’‘幸福小仙女’‘大鲑鱼’‘甜格格’‘满天红’等大量畅销品种。市场上的公有品种比例逐步减少。
杨寒娟从2001年开始进入蝴蝶兰行业,2010年在漳州创建了新百盛公司。创业之初,市场上99%都是大红花,她却另辟蹊径,以杂色花为主,并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采购服务。五六年后,市场上的杂色花比例渐渐增加,她又转入欧系品种生产。2020年左右,她开始意识到一定要有自有品种才能长久发展,于是走上了育种、选种、测试之路。她计划在国内市场主推中小型花、原生种及带香味品种,针对东南亚国家、美国等定向培育大中型花、大白花。还担任着漳州蝴蝶兰协会会长的杨寒娟告诉记者,去年漳州地区新增蝴蝶兰新品种证书18个,现在全地区总数达200个。
2025年,山东青州举办蝴蝶兰新品种展示会
泉州市阿波罗园艺负责人蒋思红深耕蝴蝶兰产业已有28年。8年前,他开始蝴蝶兰种质资源收集,专注于珍奇类蝴蝶兰、香味蝴蝶兰的资源开发利用,目前有小花型、带香味的‘小红梅’,中花型、全天具有香味的‘玉女香’和‘小龙虾’等3个自主培育的新品种即将推向市场。其中,全天具香是香味蝴蝶兰育种领域的新突破。随着电商兴起,原生类和珍奇类蝴蝶兰客户群体快速增长,珍奇珍稀类蝴蝶兰消费市场悄然形成,成为蝴蝶兰育种的新热点。漳州新镇宇种质资源圃保存蝴蝶兰种质资源700余份,其中原生类蝴蝶兰及其近缘种150份,香味蝴蝶兰80余份。目前,公司拥有蝴蝶兰新品种权14个。
济南麒麟花卉负责人张冀华从2009年开始从事蝴蝶兰行业,2013年底开始育种研发,现保存兰科种质资源15000余份,申报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权(蝴蝶兰)80余个,获得授权10余个。张冀华的育种目标是培育多梗、多分枝、直立型、有香味的品种,前提条件是花期长、耐摆放、易养护。为此,他在收集资源时尤其注重抗性特征,比如抗干旱、耐高温、耐低温等。一个品种从选育到推向市场大概需要10年以上时间,经过前期积累,麒麟花卉已有几十个品种投放市场,‘鲁卉彩月’‘小浣熊’‘QL粉玲珑’‘月之光华’‘金色传说’等受到市场青睐。在钻研蝴蝶兰的同时,他还选育出腭唇兰、剑叶文心兰、卡特兰、角茎兰、萼脊兰优秀个体30余个。
济南麒麟花卉新品种
盐城万国兰业代理的染色剂中,孔雀蓝、翡翠绿最受欢迎
切花、染色花市场兴起
近两年,国内蝴蝶兰切花市场需求量开始变大,不论花束花艺作品还是婚礼用花都有显著增长,很多甜品店还会用白色蝴蝶兰花朵点缀蛋糕。近3年来,相对于盆花价格的低迷,切花行情一直不错,2024年下半年由于需求量显著,一度增长涨至每支25~26元。同时,染色花产品受到市场追捧,价格高居不下,吸引了许多业者涉足。行业已出现一批较大型的白花切花专业生产商,运作模式逐渐成熟。
福建万花园林从2019年开始生产蝴蝶兰切花,是国内较早供应蝴蝶兰切花的企业,前几年主要出口日本,现在以国内销售为主。负责人谢凡生介绍说,目前出口日本与国内销售利润差别不大,国内产品主要通过电商销售,可以先收到货款,而且产品运至东北、新疆等边远地区最多只需要三四天,损耗非常低。今年万花的切花产量约80万支。由于花径大、花序长、品质高,在市场上的同类产品中单价相对较高。目前公司主要对接全国一、二线城市的花店客户。
由于蝴蝶兰切花行情一直处于高位,而产量相对较少,加上蝴蝶兰盆花很多品种行情低迷,一些大型生产厂家开始逐渐把产能转移到切花生产上。山东鲁台成立于2022年底,以大白花切花生产经营为主,从2024年3月至今已经出口至日本60万支。总经理郭彦青介绍,国内外市场对白花切花的需求量都非常大,在国内婚礼用花需求逐年增加,销售旺季通常从母亲节开始持续至12月底,日本的销售旺季从每年8月持续至翌年3月。
吸染色蝴蝶兰在 2023年中国国际花展上引起轰动
切花与盆花的要求不同,需要花朵全开,因此养殖管理过程不同,对温室设施的要求也不完全相同,保鲜液、包装等环节都需要一定技术和经验积累。蝴蝶兰盆花从催花到销售需要4个月,但切花需要6个月,养护管理得当一年可以出两茬花。鲁台公司定位高品质切花。对于出口而言,从剪切、包装再通过海运运输到日本客户手上,往往需要3周。有一次他们的产品从青岛港出发遇到大雾,船只延迟了10天,但客户收到产品时,花的品质依然很好。由于产品供不应求,他们正在对温室进行扩建,预计2026年年产量可达到120万~150万支。
染色蝴蝶兰弥补了自然界不存在的花色,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近年来迎来了一轮市场爆发。巨扬园艺是国内较早从事吸染色蝴蝶兰的企业,采用了荷兰企业在亚太地区独家授权的活体染色技术,不影响植株的花期和生长。用于染色的大白‘V3’巨扬月产量约10万株,其中一半会用来生产吸染色蝴蝶兰,其余作为切花销售。色彩饱和度较高的“午夜蓝”及复色产品“蓝色珊瑚”较受市场欢迎,零售价单株60~100元。另一家盐城万国兰业代理从荷兰进口的染色剂,近几年市场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他们的染色剂颜色丰富,安全性高,不影响植株的花期和生长,目前有30多种颜色,孔雀蓝、翡翠绿以及具有条纹色彩的颜色很受欢迎。前两年他们也开始生产白花切花,年产量约80万支,主要供应出口市场。
积极开拓出口市场
去年,国内蝴蝶兰种苗出口量约2000万株,最大的出口目的地是越南,销量约1000万株,韩国排名第二,销量约800万株。从去年开始,东欧和俄罗斯市场展现出较大潜力。在广东和福建,春节过后有不少开花株出口至俄罗斯。一些俄罗斯客商开始到昆明花展、上海花展寻找合作商机。
在漳州,种苗出口订单约占总订单的30%左右,越南、韩国、日本、美国、新加坡、泰国等都有出口。森晖兰花产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种苗及开花株,这几年一直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据负责人庄西卿介绍,他们最初以出口韩国为主,近年来韩国需求萎缩,越南已跃升为最大的出口目的地。他们还开始尝试出口至日本、美国、欧洲、印度和中东地区,去年有部分种苗供应法国奥运会,不过数量较少。
近两年出口至越南的产品行情与国内市场相差无几。越南经销商凭借对中国市场的深度了解,经常深入中国各主产区进行采购,办理通关手续后,有专属运输车队实现即时发运。越南对蝴蝶兰种苗的年需求量大约在3000万株左右,其中近三分之二来自中国。在越南,春节礼品花盛行,更偏好黄、红、白色花,粉花销量也有所增加。随着近几年越南开始本土化生产,未来进口量有下降的趋势。
化解“内卷”还要靠练好内功
随着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张,行业“内卷”现象愈加突显,主要体现在价格竞争、品种同质化和渠道竞争等方面。杨寒娟认为,很多企业仍缺乏自主创新,跟风种植热门品种,导致市场上品种相似,80%的企业生产集中在传统品种,从而造成价格战激烈。电商的快速发展使竞争更加透明,压缩了利润空间,去年有企业通过直播2小时销售额破百万元,但利润率不足15%。同时,市场上的种苗质量参差不齐,部分企业为追求产量粗放扩繁,导致病毒率上升。蒋思红认为,行业内卷是供过于求的必然,也许要3~5年后才能达到新的平衡。为了应对内卷,他们加强品质和成本管理,重视品种组合及产品开发,加大直播和直销力度,尝试品牌化经营。
面对种苗质量参差不齐、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的挑战,万顷园艺世界总经理金宏勇表示,园区将在科技赋能、产业融合等方面下功夫。他们将与中国农科院等高等院校开展合作,建设“蝴蝶兰基因库”,推动脱毒种苗研发。同时,推广智能温室,降低能耗成本。在产业融合方面,规划建设兰花主题公园,开发DIY组培、花卉旅游等项目,实现文旅结合,依托RCEP政策,争取在2025年将出口占比提升至20%,并积极争取金融支持,助力企业升级。
今天的蝴蝶兰行业已步入微利时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区域性、阶段性过剩,竞争已经常态化。厦门和鸣董事长刘亚军认为,企业如果能够控制好生产规模,把握好品质,选准品种和市场方向,蝴蝶兰相较于其他农业项目获利能力还是显著的,市场仍有很大增长空间。面对内卷,企业要不断推陈出新,走差异化、特色化道路。品种选择要理性,避免盲目跟风,根据自身的经营模式、市场方向、产品组合等合理安排品种结构。同时,成本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单位面积产量、栽培周期、质量良率成为关键成本控制指标。
来源:青钱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