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卒中发病年轻化的趋势愈发显著,我国卒中防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双重挑战。“超60%的残疾来源于卒中,大量劳动力人口若因卒中而早逝或残疾,必将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裘佳)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卒中发病年轻化的趋势愈发显著,我国卒中防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双重挑战。“超60%的残疾来源于卒中,大量劳动力人口若因卒中而早逝或残疾,必将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吉训明表示,为此,国家高度重视脑卒中防治工作,将其纳入国家的重要议程。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并成立了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委会,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各项方针政策,指导和协助全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提升技术水平,推动脑卒中防治工作与技术的普及与深化。
3月15日,在2025年脑卒中防治与百万减残工作推进会暨中国卒中专科联盟工作会议上,吉训明院士介绍了脑卒中防治与百万减残工程的重点工作情况及未来规划。
吉院士表示,2024年以来,卒中防治进入了快车道,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多部门的管理下,卒中百万减残专家委员会建立,由每省卫健委推荐1-2名专家加入国家卫健委专家委员会。同时为了加强学术交流和帮扶,建立了中国卒中专科联盟。
卒中早期识别、救治、转院过程中都在基层,因此卒中防治工作必须在每个省卫健委管理下建立自己的百万减残工程,这是实现防残和减残的必要组织构架。目前有9个省已建立减残委员会,建立了257家基地医院1。“中风识别行动”是当地政府部门牵头,35家医院作为技术指导单位,覆盖了51个区县。各地医院在“中风识别行动”中展现了各自特色,涌现大量以百姓健康为己任感人事迹。
在卒中中心建设方面,目前实现所有地市卒中中心全覆盖的省有18家,占59%;实现60%区县卒中中心覆盖率的省份有13家,占41%。全国现有三级卒中中心638家、二级卒中中心1460家,同比分到增加5.6%和16.5%;卒中中心覆盖318个地市(94.0%)和1490个区县(524%),同比增加3.0%和4.6%。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国31个省有245个城市和3270家医院开通了卒中急救地图。2024年呼救到患者到院时间缩短,中位数为41分钟。已初步实现“黄金1小时救治转运”目标。
“移动卒中中心能大幅度提升溶栓频率。最快实现8分钟溶栓,溶栓比例高达68%。然而有些地区没有神经内科医生,更谈不上溶栓。加快人才培养,以确保质量迫在眉睫。”吉院士介绍,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托首都医科大学成立了国家卒中学院,目前在天津、福建、大连建立了国家卒中学院分院,开展规范培训和科学研究。全年各地培训班有12万人次,其中溶栓、取栓与超声等培训共计1032场,参加培训人员78 240万人。中风识别行动284场,培训人员43 407人。面向甘肃、宁夏、内蒙古自治区开展专项培养。区/县全年溶栓25 4391例、取栓71 952例。溶栓达标的区县1155个,取栓达标的区县730个,分别较前统计年度增长3.2%,增长9.6%。常规开展取栓的二级医院数量增幅明显高于三级医院。
全国静脉溶栓DNT≤60分钟,达标率为≥83%,动脉取栓DPT≤90分钟达标率为38%,较上年基本持平;美国静脉溶栓栓DNT≤60分钟达标率为≥85%,DPT≤90分钟达标率为50%2。“我国的情况相较于美国中等地区好很多,但整体而言仍需要加快提升。”此外,高原型卒中中心是我国的特点,目前已发布高原地区卒中中心建设标准,启动高原地区卒中中心建设工作手册编写,完成与西藏高原地区卒中中心组团式帮扶签约。
吉院士表示,在发达地区,我们卒中救治水平尤其是临床研究水平,在国际上可以与美国媲美。大型临床研究可能至少1/4来自中国。为提升新发达地区的研究水平和能力,建立了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医药卫生发展中心,设立了卒中减残临床科研专项。由于我国医疗水平不平衡,未来将着重建立适合全国推广脑卒中诊治的同质化标准。尽管卒中防控与减残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绩,但问题仍然存在。吉院士表示,我国卒中患病风险高居世界195个国家之首,且我国首次卒中患病年龄较年轻,为61岁,而美国为74岁3。纽约研究发布的结果显示,从1991年至今,卒中一直是首位致死致残疾病。一旦发生卒中,我国卒中患者的第一年复发率为17%,未来5年发生卒中风险为41%4,这也是我国发病率逐渐提高的重要原因。深入基层
推动卒中防控全覆盖与均质化
卒中中心建设方面,今年将开展中医和民族医疗机构卒中中心建设标准讨论,下半年将在技术扎实基础好的中医院中开展试点探索,建设100家中医和少数民族医疗机构卒中中心。继续做好高原地区卒中中心建设工作,计划高原地区卒中中心100家,实现青海地市卒中中心全覆盖。协助做好香港特区卒中中心建设工作。启动国家远程卒中中心公益服务项目,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建立7×24小时全天候远程值班的溶栓专家团队,实现第一时间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提供远程溶栓技术免费指导。
卒中急救地图建设方面,鼓励在全国各地建立高德、百度卒中急救地图,依托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加强卒中急救地图平台信息与全国医院和区域卒中急救系统120对接。实时显示和反馈各地图医院的卒中救治能力和床位信息,实现从院前至院内患者数据的全流程结构化信息采集和实时共享。
规范化建设方面,要持续加强机构培训工作,将院前、院中和院后的培训结合在一起。建立分级诊疗体系,分级诊疗体系,自然村街道建立心脑健康哨所,乡镇社区建立卒中防控站,区/县建立卒中减残中心。县医院将建立卒中门诊,重点关注康复门诊、康复病房和防复发病房。加强有效管控,通过示范区和示范县的建立,最终达到健康中国345目标——卒中发病率降低30%,残疾率降低40%,复发率降低50%。将以国家医保数据为标准进行第三方独立评价,实现国家百万减残的要求。
同时要加强国际合作,建立世界卒中组织中国协作中心,推进认证的卒中中心质量提升,共同推动全球脑卒中防治事业的进步与发展。主动作为、上下同心、脚踏实地,早日实现我国卒中发病率下降和百万减残目标,为建设健康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推进国家卫生健康委加强脑卒中防治工作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中国脑卒中防治现状与战略.[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1):11
[2] AHA/ASA. Target: Stroke program demonstrates substantially improved outcomes in adherence to stroke care guidelines; phase IIl kicks off. (2019)
[3] Stroke 2020; 51: 90–98;JAMA Neurol 2020; 77: 947–54.;Stroke. 2014;45:663-669.
[4] Journal of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2021;Lancet Glob Health. 2020;Stroke. 2017,2020
排版:张晶
编辑:裘佳
审核:贾薇薇
《医师报》投稿公共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微信朋友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电话:010-58302828-6808
目前160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
来源:医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