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网上投票秦始皇能够碾压李世民?理性讨论,不喜勿喷!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7 09:20 2

摘要:谁更伟大——嬴政还是李世民?说起来好像没那么复杂,可聊聊却能掰出柴火味来。有一次网上投票,大家一通热闹,结果压根不叫事——居然是以七比一的大差距,秦始皇压着唐太宗一路狂飙。有人拍桌子不信,有人笑而不语,还有人就开始琢磨了:咱们到底看重个啥?今天咱就不吵,闲闲唠

谁更伟大——嬴政还是李世民?说起来好像没那么复杂,可聊聊却能掰出柴火味来。有一次网上投票,大家一通热闹,结果压根不叫事——居然是以七比一的大差距,秦始皇压着唐太宗一路狂飙。有人拍桌子不信,有人笑而不语,还有人就开始琢磨了:咱们到底看重个啥?今天咱就不吵,闲闲唠唠这两位。

秦始皇这个名字,一脱口就是铁血、狠辣、大手笔——千古一帝这标签,他自己都得承认有点压手。烧书坑儒,焚城筑陵,闹得六国余孽谈秦色变。可你再怎么看“暴君”,他却留下了那“能摸得到”的东西。钱币全得照一个样,车轮全得踩一样宽的道,屋里吃饭用的量杯跟咱老秦的对齐了,写东西也别乱造字。咱们现在到银行路过都能摸到那光景:一统江山的影子,还是他的。有人说,嬴政是老板脾气,但把家底子给后人铺好。

再看李世民,绝对是另一柜子的香气。他时不时搞个早朝,提意见的官员都敢直接拍桌子。农桑、节俭往外喊,贞观盛世成了书里翻来覆去讲的段子。换句话说,李世民是能把“老百姓的好日子”讲成诗的人。据老年间的人说,唐太宗是那头朝堂上的青松:谏议可以留名,直臣不挨骂反升官。但咱捯饬捯饬心里也是明白的——好皇帝出现在你眼前时才叫福分,后面人只看传世的“勋业”,未必关心你当年吃饱没。

唠了半天,这事也不难捋。李世民确实让那一代人过了太平日子,但可惜一阵风过去,皇权还是皇权,贞观之治再美,比不得“千秋”的大格局。我们每次说“中国人”,心头那个一条脊梁的轮廓,还是嬴政拼将出来的。说实话,要真让你从祖宗牌位上点两个人,嬴政可能就像给后代留下一套地段好、牢固的大房子——哪怕他为人暴烈,你用得踏实。而李世民,是好榜样好名声,你逢人夸耀,房里却还是漏风。

人间有趣,就趣在大家记得“头一个”。当年有个小品,调侃世界最高峰,大家只管记得珠峰了,剩下的问到第几都说不上。历史在这儿也有点玩笑:秦始皇干的是第一个“皇帝”的活(注意,不是“王”),让中国从此变了套路。分封、割据那一套丢下,铁板一块的中央集权就上来了。后来的刘邦、李世民、朱元璋……其实都是玩他铺好的棋盘。咱或者都得承认:谁能第一口吃螃蟹,天下后面怎么分,那还是得看你刀子下哪儿先落地。

闲话也要讲到李世民。别觉得他只是坐享其成,这哥们运气和能力俱全,把“圣君”的样板一手抬上台阶。世人嘴里“英明神武”,甚至有点忘了李世民是杀兄弑弟、铁血起家的。他一边搞制度创新,一边拎着旧路牌往前走——可问题来了:他再聪明,毕竟是一条大河里的一程,河道是嬴政刨的。说到极致点,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也是借了秦制中的“利”去修“弊”,转头谁还没点毛病?

按说李世民比秦始皇更“招人”,毕竟君主里最稀缺的不是铁汉,是有点温情的明君。你看古人评书,唐太宗必须是压轴。可惜,“明君”就像是出现在大街上的限量款运动鞋,你见过一次,很难有下一个。更酸的地方在这儿:老李自个儿也没终老明君的路数,后头大手一挥,修起宫殿、赏鱼买马,一样挥金如土,“劳役则易使”,说得干脆,心思却慢慢和老秦那位近了。

这样说起来,李世民其实没逃过“开头英明、后头昏聩”的君主定律。他早期时常自己反省、招谏批判,等到后头地位稳了,性格也松了:仁寿宫、洛阳官、玉华宫……想着要搞一堆好看好住的房子,管你百姓说什么。日子一久,说话的臣子不是被外放就是挨治罪,房玄龄宁可死前感慨“无人敢言”。这一路讽刺,咱中国人看得明白:你拴不住一个帝王的变心。

嬴政呢?别说他没有变化。但他给人的观感就如一柄利剑——起承转合、刀口向外划,全无柔意。巡游六次,谁背后没说他在“寻仙”?可细致琢磨,人家不是纯粹玩乐。齐地、燕北、吴楚,他都亲自去跺脚——哪里不稳、哪里有反骨,谁要捣乱,他都得过去晃一趟。宠幸方士、修长城、统一度量衡,这种大动作,在他睁着双眼咬牙做完时,后人只道他严苛,很少骂他“昏庸”。他活着的时候,就只做一件事:把天子江山的边线勾完整,多一毫米不多,少一道沟不行。

八卦个闲话,秦始皇这种人,按说老百姓应该害怕、巴不得赶紧送走。但是他最后死在南巡归途,是不是有点让人觉得命运捉弄?一生太骄傲、太累、太孤单。你说他是暴君吧,曾经也想千秋万代江山稳。他像极了无数中国家长:不一定爱得妥当,但事事亲力亲为。睡得晚,起得早。“事必亲躬”——听着像陈词滥调,但若大秦不是内卷死在继承人身上,或许历史也不一样。

其实现代人评谁“伟大”,语气都挺轻巧,要真住在那年月,估计谁都没心思想祖宗美名,也就拼个肚子里粮食和活下去的路。站在今天往回看,嬴政看起来更像是骨架里的主心骨,抬头就是他定下的天花板。李世民呢,是窗明几净落脚地,进门舒服,凉爽,可潮气依旧躲不过。

投票,终究也是咱现代人的选择。长城修得高,后人有边界感。制度定得死,百姓才有底气。让我们佩服李世民的人情味、诗意江山,也带着一种“要是我生在唐朝可多好”的傻想头;但心里却更偏着嬴政那种打碎重塑——不论成王败寇,起码让咱们知道中国是什么样子。

老话说,谁家都有祖宗。你到底想要个什么样的祖宗?有人图实惠,有人要名声,谁也说不服谁。千年以后,或许还会有人辩半天,到底谁是更大的那座山。可回头一想——若真能遇上李世民那样的良君,谁不想在盛世安个家?可惜九成九的普通人,最后还是靠嬴政修下的地基喝水吃饭。

究竟孰高孰低?也许只有这片土地和走过的人,心里自有一杆秤。历史不是数字,帝王也只是棋盘上走过的一只棋。谁更让人喜欢,谁更值得敬畏,其实都埋在今天熙熙攘攘的人潮里,等着有人继续提问。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