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庙藏珍 · 端坐的英雄 | 亢维之锐——张翼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0 16:37 2

摘要:成都武侯祠蜀汉人物塑像群由来已久,唐武少仪有“武侯神象俨如存”,杨汝士有“敬名探国志,饰像慰甿思”句,宋任渊《重修先主庙记》记“大殿南向,昭烈弁冕临之,”因庙宇颓圮,“像设仅存,至或露处。”清初武侯祠重建以来,人们以木为骨,以泥为肉,以色为裳,历康熙、乾隆、道

端坐的英雄

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成都历史与成都文献研究中心2019年度项目

执手入庙门,人像俨如存。

成都武侯祠蜀汉人物塑像群由来已久,唐武少仪有“武侯神象俨如存”,杨汝士有“敬名探国志,饰像慰甿思”句,宋任渊《重修先主庙记》记“大殿南向,昭烈弁冕临之,”因庙宇颓圮,“像设仅存,至或露处。”清初武侯祠重建以来,人们以木为骨,以泥为肉,以色为裳,历康熙、乾隆、道光三朝,塑造出47尊彩绘泥塑人物像,形成今日之格局。

英雄端坐于此,凝望着静谧的祠庙,仍然在诉说着那段可歌可泣的光辉岁月。英雄端坐于此,以绝代风华迎接南北来客,依然续写着慷慨激昂的英雄传奇。英雄端坐于此,继续传播着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

历史铭记过去,未来典藏英雄。

武雄知兵,西庑武英廊奉祀十四位征战沙场的蜀汉英雄。赵云一身是胆,马超雄烈过人,黄忠勇毅难当,姜维矢志北向,向宠晓畅军事,张翼恪尽职守。王平统汉中,忠勇严毅,马忠、张嶷镇南中,威恩并立。傅佥守关,致死不顾,冯习、张南征吴,奋身战死。其中多人去世后,当地百姓即立庙祭拜,为之悲泣。

舍身为汉业,

百战享太平。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

位于武英廊由北向南第三尊

通高173厘米

形 象

他头戴盔帽,眉梢内勾,圆目瞪视,鼻孔上翻,五绺须。身穿铠甲,胸中间缀有圆护,腰围抱肚,红鞓束紧。内穿红色大袖袍服,下着衬裤,系绑腿带,脚穿彩缎云头靴。

行 述

张翼(?~264):字伯恭,犍为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人。他是汉初三杰之一张良的后人,高祖父张皓、曾祖父张纲也都是东汉名声显赫的人物。

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先主领益州牧,张翼为书佐。建安末年,任江阳县长,后迁为涪陵县令,再任梓潼、广汉、蜀郡太守。

建兴九年(231),担任蜀汉管理南中事务的庲降都督,绥南中郎将。

蜀汉建兴十二年(234)春,随诸葛亮据武功,为前军都督。亮卒,拜为前领军。

延熙元年(238),入朝为尚书。不久后担任建威地区军事指挥官,假节,征西大将军。蜀汉后期多随姜维出征,进位镇南大将军。

景耀二年(259),迁左车骑将军。

张翼尽忠职守,不以个人得失耽误正事,任庲降都督兼绥南中郎将、驻牂牁郡平夷县期间,张翼执法严厉,难得当地民众的欢心。于是地方首领刘胄起兵作乱造反,张翼出兵讨伐。还未击败刘胄叛军,蜀汉朝廷便突然征召张翼回朝。下属都认为应该迅速返回朝廷请罪,张翼却没有因为被削职而荒废正事,继续统领事务,毫不松懈,直至接任的马忠到达前线后才出发回朝。马忠依靠张翼打下的基础得以击杀刘胄,讨平叛乱。蜀汉丞相诸葛亮得知这件事后非常赞许张翼。后来蜀汉朝廷追论他讨伐刘胄之功,特赐爵关内侯。

张翼不惧权威,敢于公开质疑姜维的北伐之策。延熙十八年(255)春,张翼同卫将军姜维一起回到成都。姜维在朝堂上提议再次出动大军伐魏,在朝廷上公开劝阻的只有张翼一人。他认为国家弱小百姓疲惫,不宜频繁用兵。但姜维并没有听从张翼的意见。同年,姜维率领张翼等人出兵伐魏,并晋升张翼为镇南大将军。姜维大军进至陇西郡狄道县,大败魏国雍州刺史王经的军队,王经退回狄道城,魏军在洮水中淹死的士兵数以万计。

姜维不顾张翼劝谏要乘胜进军攻克狄道城,终还是没有攻克城池。张翼随姜维撤围退军。自从张翼在朝堂之上提出不同意见后,姜维就与张翼产生了嫌隙,然而一直勉强张翼跟随出征伐魏,张翼也不得已而一同前往。景耀六年(263),与姜维在剑阁驻守,后降钟会。第二年正月,跟随钟会至成都。钟会密谋造反,成都大乱,张翼被乱兵所杀。

张翼极具战略远见,他敏锐地认识到过于频繁的北伐,不仅无法改变蜀汉和曹魏之间的实力对比,反而加剧了蜀汉国力的消耗。这也为蜀汉的灭亡埋下了伏笔。所以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道:“张翼亢姜维之锐,咸有可称。”

张翼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形象较正史做了不少艺术修改。他在小说中初次登场时身份为刘璋麾下部将,与刘璝、张任、卓膺等同守雒城。卓膺投降、张任被捕处斩后,仅剩刘璝于雒城抵抗刘备的进攻,后张翼于城楼上刺杀刘璝,投降刘备军。然有关张翼在加入刘备麾下前的情况史籍并无记载。

纵观张翼的一生,为蜀汉恪尽职守,最终无力改变蜀汉灭亡的结局,国难身死、与国同休。张翼是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刘沅在调整塑像时选入的。塑像表情怒目圆睁,鼻孔上翻,生动展现了张翼刚直不屈的性格特征。

来源:秋天真美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