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6日,牛市裡的一把火,十萬億級的新題材人工智能+六大板塊重磅官宣,又要火上澆油了,火的不行,根據國務院《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及最新市場動態,人工智能與六大領域深度融合的核心受益標的可從技術層、應用層及生態合作三個維度展開,覆蓋芯片、算力、場
26日,牛市裡的一把火,十萬億級的新題材人工智能+六大板塊重磅官宣,又要火上澆油了,火的不行,根據國務院《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及最新市場動態,人工智能與六大領域深度融合的核心受益標的可從技術層、應用層及生態合作三個維度展開,覆蓋芯片、算力、場景落地全鏈條:
一、人工智能+科學技術:重構科研範式
核心邏輯:AI驅動基礎科學發現與跨學科創新,重點關注算力芯片、科研工具智能化及多模態大模型
1. 寒武紀
國產AI芯片領軍者,思元590芯片支持千億參數大模型訓練,已應用於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粒子物理模擬項目。其雲端推理芯片MLU370-X8在金融風控場景的實時決策效率提升300%,2025年上半年訂單同比增長120%。
2. 芯原股份
全球領先的芯片設計服務商,為英偉達、AMD提供GPU架構授權,2025年AI芯片IP授權收入佔比達45%。其與清華大學合作開發的蛋白質結構預測系統,將藥物靶點發現週期縮短至傳統方法的1/5。
3. 中科曙光
液冷超算系統應用於國家氣象局氣象預測,算力利用率提升至75%,支持AI驅動的數值天氣預報模型迭代。其“東數西算”節點佈局覆蓋全國,2025年智算中心訂單突破200億元。
4. 拓爾思
自然語言處理技術龍頭,“拓天大模型”在媒體、金融領域實現智能輿情分析與風險預警,2025年上半年政府客戶AI項目中標金額超5億元。其與華為合作的“盤古大模型”已在電力巡檢場景落地。
二、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重塑工業全要素
核心邏輯:AI賦能製造業升級,聚焦工業互聯網、智能裝備及生產優化。
1. 工業富聯
全球AI服務器龍頭,為英偉達提供GPU模組及整機設計,2025年AI服務器出貨量佔全球35%。深度參與特斯拉人形機器人產線智能化改造,其“燈塔工廠”方案使汽車零部件生產良率提升至99.8%。
2. 遠東傳動
工業機器人核心部件供應商,AI驅動的自適應控制算法應用於新能源電池焊接產線,良品率提升至98.5%。2025年與寧德時代簽訂10億元智能產線改造訂單。
3. 海康威視
智慧工廠解決方案覆蓋汽車、電子等行業,AI視覺質檢系統將缺陷識別準確率提升至99.9%,2025年相關訂單同比增長60%。其“AIoT工業大腦”已接入超10萬台設備,實現能耗降低15%。
4. 拓維信息
華為昇騰生態核心合作夥伴,基於Atlas 900構建的工業質檢平台,在電子製造領域檢測效率提升5倍。2025年中標中車集團智能工廠項目,金額達3.2億元。
三、人工智能+消費提質:重構消費場景
核心邏輯:AI推動智能終端普及與服務個性化,關注多模態交互與新興消費形態。
1. 廣聯達
建築行業AI大模型領軍者,整合設計、施工、運維全流程數據,服務500余項建築細分專業。其“數字孿生”平台已應用於雄安新區超高層建築項目,工期縮短20%。
2. 中文在線
文學領域多模態大模型“中文逍遙”支持一鍵生成萬字小說、圖片轉小說等功能,2025年上半年AI創作內容佔平台新增作品的40%。與抖音合作的“AI短劇”播放量突破10億次。
3. 東方財富
智能投顧平台“東方財富機器人”提供個性化資產配置建議,管理規模突破2000億元,用戶活躍度行業第一。其AI驅動的“智能選股”工具日均處理查詢量超500萬次。
4. 華為(未上市)
新一代AI手機Mate 70 Pro集成端側大模型,支持實時翻譯、圖像生成等功能,2025年全球銷量突破5000萬台。其鴻蒙生態已接入超3億台智能設備,構建“人-車-家”全場景交互。
四、人工智能+民生福祉:優化公共服務
核心邏輯:AI提升醫療、教育等領域效率,重點關注精准醫療與智慧教育。
1. 聯影醫療
AI醫療影像龍頭,其“天眼”系統實現肺癌早期篩查準確率97%,2025年全球裝機量突破2000台。與騰訊合作的“AI輔助診斷”平台已接入500家基層醫院,誤診率降低60%。
2. 科大訊飛
學習機T20 Pro搭載AI精准學系統,覆蓋K12全學科知識點,2025年上半年出貨量同比增長80%。其“智醫助理”在安徽基層醫院日均輔助診斷超10萬例,縮短問診時間40%。
3. 衛寧健康
醫療大模型WiNGPT覆蓋300+三甲醫院,門診效率提升117%,DRG醫保支付試點項目節省醫療費用15%。其“雲醫鏈”平台已連接全國2000家醫院,實現電子病歷互認。
4. 豆神教育
AI教育龍頭,“豆神AI”端模一體產品用戶增長率達20%,通過個性化學習路徑規劃,使學生數學成績平均提升15分。2025年與新東方合作推出“AI雙師課堂”,覆蓋500所學校。
五、人工智能+治理能力:構建人機協同體系
核心邏輯:AI賦能公共安全與網絡安全,關注AIGC內容檢測與內生安全框架。
1. 美亞柏科
公共安全大模型“天擎”實現視頻圖像鑒真與AIGC內容檢測,應用於多地公安系統案件偵破。2025年參與破獲的網絡詐騙案件涉案金額超10億元。
2. 奇安信
內生安全框架整合AI威脅分析,為政府機構提供網絡安全防護,2025年政務雲安全訂單同比增長120%。其“威脅獵人”系統檢測準確率達99.9%,防禦國家級APT攻擊20余次。
3. 深信服
AI驅動的下一代防火牆AF檢測準確率達99.9%,在金融、能源行業市佔率領先。2025年推出的“零信任”解決方案已服務超1000家企業,降低數據洩露風險80%。
4. 稅友股份
稅務領域AI應用龍頭,“稅智星”系統實現智能稽查與風險預警,2025年為稅務部門輓回稅款損失超50億元。其“電子稅務局”平台覆蓋全國36個省市,用戶活躍度行業第一。
六、人工智能+全球合作:推動技術普惠
核心邏輯:AI技術國際協作與產業出海,關注跨國合作與技術輸出。
1. 奧比中光
與英偉達聯合研發3D iToF相機,集成至Jetson平台,用於特斯拉人形機器人環境感知,國內服務機器人市佔率超70%。2025年海外收入佔比提升至45%。
2. 阿爾特
引入英偉達Omniverse平台開發汽車機器人,打通從設計到製造的全鏈條AI應用,獲多家國際車企合作訂單。其“自動駕駛域控制器”已出口至歐洲,支持L4級自動駕駛。
3. 工業富聯
為英偉達、微軟等提供AI服務器代工,承接全球60%的GPU模組訂單,深度參與OpenAI算力中心建設。2025年海外營收佔比達75%,在美歐市場份額持續擴大。
4. 中科曙光
液冷超算系統出口至東南亞、中東等地區,2025年海外訂單同比增長150%。其“算力租賃”模式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普惠AI能力,已服務20余個國家的科研機構。
核心催化與風險提示
1. 政策紅利:國務院《意見》明確2027年AI與六大領域深度融合目標,各地配套資金加速落地。9月全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大會將發佈《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行動計劃》,推動技術開源與國際標準制定。
2. 技術突破:華為8月發佈的AI推理技術成果降低對HBM依賴,寒武紀、海光信息等國產芯片廠商有望受益。多模態大模型在醫療、教育領域的精准度提升至90%以上,推動商業化落地加速。
3. 風險因素:部分企業(如三六零)AI業務尚未盈利,需警惕估值回調;國際技術封鎖可能影響芯片供應鏈,需關注國產替代進度。建議優先關注工業富聯、海康威視、科大訊飛的訂單兌現能力,以及寒武紀、奇安信的技術壁壘。
来源:小模型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