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有没有过这样一种感觉:明明是大事临头,大伙儿反倒不吭声。就像家里的老座钟突然停了,谁都知道再也不会走起来,但饭桌上没人主动提起。2022年11月,南航的A380最后一班,从广州飞到阿姆斯特丹,落地那刻,外头好像和以往一样,机组在跑道上拍照,地勤换班不紧不慢,
巨无霸客机“退休了”,可是人们的遗憾还没落地
你有没有过这样一种感觉:明明是大事临头,大伙儿反倒不吭声。就像家里的老座钟突然停了,谁都知道再也不会走起来,但饭桌上没人主动提起。2022年11月,南航的A380最后一班,从广州飞到阿姆斯特丹,落地那刻,外头好像和以往一样,机组在跑道上拍照,地勤换班不紧不慢,电子屏一如既往亮着编号。但那群航空圈子里的人,心里其实都清楚,这不是一场简单的航班落地,而是一次告别——中国最后一架A380,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这架飞机,说来有些宿命。2011年南航把它迎进家门时,还是人人都眼红的新宠。A380,不就等于头等舱的油画、经济舱的舒适,全球民航的门面?可没想到,才十一年,说再见就再见。从空中巨无霸到“退休老兵”,结局略带点唏嘘。坐过它的旅客,从此只能在回忆里翻照片——以后高空中再也没办法遇见A380那种气场的大家伙了,至少在中国是这样。
说到这里,难免有人要问:一个这么高级、这么风光的飞机,怎么就走得这么突然?其实世界的变迁,有时候比飞机起落还快。早在2019年,空客就已经决定不再生产A380了。它那些兄弟姐妹,在全球各地,一边飞,一边挨个走向终点,最后成了稀有的“绝版”。用行话来讲,就是每一架都成了孤品,退役时身边必定挤满了发烧友和老员工,大家都舍不得。
提起南航的A380退役仪式,不像婚礼,也不像葬礼,有些类似老朋友聚会——既有离别的不舍,也混杂着对未来的迷茫。空客官方还专门发了篇温情公告,管这架飞机叫“蓝胖子”,一语点出又可爱又笨重的样子。场地里,不止有航空迷,还有一些老乘务员,他们大多不爱上镜,心里惦记的只有一件事:“以后见不着了吧?”话说得不响,却句句扎心。
其实,A380自打出生那天,就命运多舛。欧洲为了找回民航话语权,才把它当作豪赌的筹码。波音做747时,掀起的浪花让美国成了全球航空的“领头羊”。英国的德哈维兰、美国的道格拉斯、洛克希德,曾经也混得风生水起——但到头来,都被波音搅得风云变色,叱咤一时的小巨头,硬是被波音赶下了“头把交椅”。
欧洲人不服气,干脆众志成城,搞了个空客公司。你要说这是工业的民族情感也不为过——谁愿意一辈子都用别人的飞机!于是,空客和波音这对冤家,就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拉锯战。到后来,全世界的机场里,停机坪基本就是“AB对决”,你不买空客,就买波音,好像没有别的选择。
空客决定破局时也挺像“押宝”,一下子砸了150亿欧元,让研发团队死磕出一款能压住对手的机型。于是,A380来了。它的首飞那天,欧洲政要齐刷刷到场——什么德国总理、法国总统、英国首相,全都挤在嘉宾席,气氛像是在办一次“欧洲自尊心回归晚会”。飞机一亮相,外形漂亮,内饰豪华,媒体热捧不说,订单也来了。南航就是A380的头号中国买家,一口气买了五架,怎么看都像是“赢家俱乐部”成员。
但世事无常,飞机太大并不总是好事。A380虽然舒适,但要养得起它,得满足两个条件:不是每趟都能坐满人,就是飞长途跨洋,把油耗分担掉。偏偏这十年,国际大环境乱糟糟——金融危机、地区冲突、疫情轮番登场,乘客变少,航线收缩,大飞机显得有点“英雄无用武之地”。
欧洲那边、美国那边,航司也都顶不住了。法国航空、英国航空裁撤A380和747的架势,一点也不手软。空客、波音也察觉风头不对,追风停产大飞机,其他航空公司看风使舵,一团纷纷下马。南航的这五架A380,自然也难逃命运,最后只能接受“退役安排”。
说起飞机坟场,是个让人有点心酸的词——听着酷炫,其实就是飞机的墓园。大多数选在美国的沙漠里,环境干燥利于保养,飞机停在那儿像一排排沉默的巨人,顶着风晒太阳。飞机到了这里,并不等于彻底废弃,先要评估——看看发动机、航电系统还能不能用,机身有没有改造成货机或者教学模型的可能性。
但A380太特殊——设计太复杂,双层,体积又大,货机都不愿收。这意味着拆零件是它最后的归宿。那些零件,有的卖给别的航空公司,有的直接做科研样本,能用的就用,不能用的拉去熔了。拆之前,还要做细致检查,哪块零件还值钱、哪块只能废品处理,这是一项很见功夫的差事。
不过这事,说起来就绕到一个“国际规矩”上了。你可能奇怪,中国有拆解资质公司,怎么自己不拆呢?答案是卡在制度上——南航不能随便自己动手,否则波音、空客就要发脾气。原因很简单,飞机的设计细节对于中国民航来说,是宝贵资料;对空客和波音,则是不能让别人知道的“商业机密”。一旦中国航空公司获准拆解,他们怕中国把零件拿去研究,“偷师学艺”,然后少走好几年弯路。这种心结,不是一两天能解开的。
还有一个原因,跟零件卖钱有关。飞机拆完,零部件可以流通,像二手车市场一样,一些小航司会买来省钱,不去厂商买全新零件。这样一来,波音和空客的零件销售就会受影响。所以欧美那边,联合定了不少条款,认证环节又长又难——目的就是让中国尽量少插手这个领域,不给你机会积累经验也不让你分蛋糕。
但时代终归会变。C919的大飞机在中国飞了起来,这意味着下一步,中国民航不只是买飞机、开飞机,连修、拆、甚至后市场都要慢慢站住脚。未来客机的世界,也许就不只有A和B,还加上一个C。想想吧,“中国制造”的飞机,从设计到退役,都能自己操办,那是多大的气场。
谁说飞行的终点一定是坟场?落地的一刻,有的人看到遗憾,有的人看到下一场启程。巨无霸A380退役,背后是国界、技术、产业的千层关系。我们也许忘不了头等舱的宽敞,经济舱的安静,也不会忘记陪伴它的那些中国机组、工作人员叶落归根。只是未来这牌桌,会不会轮到我们自家“牌”,谁说得准呢?飞机的故事,还没停。
来源:沐南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