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知道为什么选择9月3日阅兵吗?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7 07:13 3

摘要:在二战刚刚结束的50年代,西欧各国,有57%的人认为苏联贡献最大,有20%的人支持美国,12%的人支持英国。结果在美国的舆论和宣传之下,2004年的时候,西欧各国的舆论风向就变成了,58%的人认为美国贡献最大,20%的人支持苏联。

中国选择9月3日举行纪念活动和阅兵,不仅是为了铭记历史,更是为了掌握历史话语权,防止被外部势力篡改历史。

在二战刚刚结束的50年代,西欧各国,有57%的人认为苏联贡献最大,有20%的人支持美国,12%的人支持英国。结果在美国的舆论和宣传之下,2004年的时候,西欧各国的舆论风向就变成了,58%的人认为美国贡献最大,20%的人支持苏联。

短短50年时间,美国人就能指鹿为马,说二战中,美国和英国共同战胜了法西斯德国,他们不仅没有提苏联的贡献,还直接将苏联定义成了和纳粹德国一样的二战发起国。这个事件告诉我们重要的历史事件我们必须掌握历史的主动权!

同理而言,日本在8月15日发布“终战诏书”,但未明确战败和投降,且国内战事持续至9月初,日本天皇在诏书中回避战败事实,将投降称为“终战”,推卸战争责任,美化侵略行为,并试图保留天皇制度,淡化侵略罪行。因此8月15日不能作为正式胜利纪念日。

那为何不选9月2日呢?9月2日为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的日子,但消息传至中国较晚,国民政府于9月3日才宣布庆祝,因此从民族情感和历史记忆角度,9月3日更合适。

9·3阅兵的政治意义。2015年和2025年选择在9月3日举行阅兵,不仅是为了纪念抗战胜利,更是为了强化历史记忆,防止被外部势力抹除或篡改历史,彰显中国作为二战胜利国的地位。

美国通过舆论宣传成功将苏联从二战最大贡献国边缘化,甚至将其污名化为战争发起国之一,说明掌握历史话语权至关重要,中国必须坚持自主定义历史事件!

来源:小南粤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