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阿拉伯人眼中的中国人:不讲卫生,但比印度人健康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7 02:04 1

摘要:古代中国的日子,其实和我们想的不太一样。你以为封闭?其实门可罗雀的年代少得很。敢闯的人多得是,别的文明的人也总想来看看这个“传说中的东国”。怪就怪在外人眼里的中国,和我们自己写的书上,完全不是一回事——尤其是那些远道而来的阿拉伯、波斯商人,他们写的见闻,可比什

古代中国的日子,其实和我们想的不太一样。你以为封闭?其实门可罗雀的年代少得很。敢闯的人多得是,别的文明的人也总想来看看这个“传说中的东国”。怪就怪在外人眼里的中国,和我们自己写的书上,完全不是一回事——尤其是那些远道而来的阿拉伯、波斯商人,他们写的见闻,可比什么皇家档案有趣多了。你翻着他们的笔记,发现中国人自己不提的事,反倒全都被这帮外客一一记下。好像一个家常里短,自己家的孩子不爱讲,邻居却记得清清楚楚。

讲真,要不是那些老外的手闲,你我现在读到的古代中国,少说缺了大半生活细节。自己人觉得稀松平常,就不记——你饭里加不加菜、用什么水果做餐后点心,或是擦屁股用的是纸还是水,都不是大事。结果跨度一千年后,就是这些琐碎的小事,成了我们了解老一代中国人日子的关键。别的不说,你琢磨下:哪天要彻底拼出古中国的日常画卷,还真得靠司马迁没写,但阿拉伯人顺便记了的小事儿。

那些阿拉伯、波斯人——尤其是能写会算的商旅,天生对新奇玩意儿有着莫名好奇。中国对他们来说,就像一幅抽象油画,怎么看怎么奇怪。你想想,商人嘛,除了谈交易,路上没事就留几笔日记。你能想象他们头一天吃中国菜,恨不得每种水果都点个名,转身就写进本子。什么苹果桃子扁桃西瓜,连你不认识的榅桲、花楸核都要抠出来念叨。尤其是“没有枣椰树”,他们觉得奇怪得很——在自己老家,这可跟粮食一样重要。

不过更刺激的是碰撞。比如,《中国印度见闻录》里阿拉伯人提到中国人吃饭的毛病,倒不是说饭不好吃,而是吃饭的规矩和嘴里的食物,让他们又好奇又“嫌弃”——王公贵人吃的是上等面包和各种肉,猪肉也不放过。你要知道,在伊斯兰世界,猪可是大忌。商人们一边看一边诧异:“这帮中国人啥都吃,真不挑。”说到底,是习惯的事——你吃的,他们觉得怪,反过来,他们的水果、糖、面包来了中国,兴许我们也要适应半天。

还有更“离谱”的:中国人擦屁股用纸。这帮阿拉伯人不服了,觉得“不卫生”得紧。为什么?因为他们哪天做这事,必备一桶水,左手擦完,右手负责冲洗,纸巾根本不是在考虑范围里。在中国,纸张成了日常用品,主打一个方便,还觉得挺先进。可是看在那些远道而来的外人眼里,不用水——太不可思议了。闲聊两句,你想,这好像和现在大家出国旅游,看别人用蹲便也觉得新鲜,是一个道理。

讲到这儿,说两句“岔出去的”:据说阿拉伯人见面绝不用左手握手,也不用左手递食,因为“左污右洁”——厕所文化竟然跟礼仪全连在一起。日积月累,变成规矩,文明之间的“误会”,就这样从厕所一路发展到饭桌上。其实只要你细想,哪有哪个民族的习惯,比别家高明?全凭各自的讲究罢了。只是外人一进来看,便觉得处处新鲜,有时还挺“脏”,有时又夸得不得了。

路上这些阿拉伯、波斯人并不是一天到晚坐船直奔中国,很多会先在印度待一阵。印度在他们笔记里,往往被拿来对照中国:印度“城市少”,中国“城墙密”。你听着是不是有点像今天大家聊“基建狂魔”?阿拉伯人看到中国街头,人满为患,各地耕种,稻田水渠处处是,转身又琢磨印度的荒地,大感差异。中国人身体健壮:路上罕见残疾、瞎眼,印象分满分。对比印度,残疾人普遍,他们想不明白其中原因,干脆归结为“文明高低”。

就这么一路走一路记,阿拉伯人的自尊心也不是什么秘密。他们信一神教,对印度的偶像敬拜直摇头:“这帮人疯了。”在中国,又觉得“宗教有拜火教的影子”,女人头发全露在外——还拿二十几把象牙梳子当装饰。这种见闻,不说你不信,他们还仔细罗列男人的帽子样式、女人的梳头法,一点都不含糊。商人嘛,细节控,每遇矛盾必提出来;什么吃死牲畜、司法直接处死小偷,在他们嘴里“奇风异俗”,在中国人看来也不过寻常日子。

但最有意思的,是这种“误会”本身,就像你隔壁住了个外国朋友,他把你每天早饭都当经典,连怎么洗碗都要琢磨一通。你想,难不成我们也该跟着他的习惯去重塑自家的生活?可中国人还是那句话,自己过得顺,又何必多讲。以至于千年后,我们看外国人的笔记才了解自家的旧日细节:比如什么纸擦的事,什么水果的品种,什么阶层怎么吃肉,女人头上插多少梳子,都是一点一点拼出来。

不过,阿拉伯人的文字并不是一面镜子,倒更像是一个轻微打了滤镜的快照。带着偏见也好,带着好奇也罢,他们的记录,撑开了中国的“生活影子”——和别家有交集,也有摩擦。文明碰撞的时候,总要有些“你不懂我,我嫌你怪”,但实际上,谁又能在一千年后说清哪边更讲究、哪边更落后?他们对中国的夸赞和嫌弃,今天读来,也许只是旁人的一场误会;不过说到底,正因为有人留下这些“误会”,才让咱们能看见历史的另一面。

回头想一想,世界这么大,谁家没有些奇葩规矩?古人远足去中国,顺手记下那些我们自己懒得记的事,不知是无意,还是天意。也许,有朝一日我们也能在别人口中的自己,找到一直没见过的那一块家底——谁知道呢?

来源:小模型数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