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长安三万里》动画无意间掀起一股唐朝热时,现存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的昭陵四骏正默默诉说着真实的历史——这些碎裂的浮雕见证过帝王功业,也承受过盗卖之殇。2023年文物数字化修复数据显示,全球47%的顶级唐代文物散落海外,而这些国宝的背后,每一件都有着电影般更跌宕起
当《长安三万里》动画无意间掀起一股唐朝热时,现存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的昭陵四骏正默默诉说着真实的历史——这些碎裂的浮雕见证过帝王功业,也承受过盗卖之殇。2023年文物数字化修复数据显示,全球47%的顶级唐代文物散落海外,而这些国宝的背后,每一件都有着电影般更跌宕起伏的故事。
唐太宗欲纪念开国时的战马,诏令阎立本绘马像,继而命工匠将马像镌刻成六块浮雕。现今,西安碑林博物馆里依然留存着“昭陵六骏”中的四骏。虽然经过修复,可仍然能看见斧凿盗痕。其中 “飒露紫” 这块浮雕,它展现的是大将丘行恭为战马拔箭的场景,这可是唯一带有人物的石刻哦。
时间回溯至1914年,那些可恶的文物贩子用浸过药水的棉布把 “飒露紫” 和 “拳毛騧” 这两块石刻包裹起来,结果却导致表面的彩绘脱落。这两件文物最终被美国宾大博物馆以12.5万美元购得,成为该馆镇馆之宝。而它们的马尾至今仍带着未洗净的唐代朱砂。
宾大博物馆馆藏唐代“飒露紫”石刻
宾大博物馆馆藏唐代“拳毛䯄”石刻
我们再将目光聚焦于法门寺出土的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在地宫出土的八重宝函里,第三枚就是真身灵骨。唐代八位皇帝六次迎奉此舍利,唐懿宗迎佛骨时甚至剪下头发、胡须以作供养。
1987年考古队清理地宫之际,还发生了一出饶有趣味的闹剧。只因积水导致手电筒短路,黑暗中突然发现舍利在水面倒映出金光,现场人员误以为显灵而跪拜,之后才被证实是灯光折射现象。
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
而何家村窖藏所发现的兽首玛瑙杯,可谓充满智慧的结晶。它是借助玛瑙天然的纹理雕刻出兽首的,眼部的镶金工艺和波斯萨珊王朝的器物简直一模一样,于是推测这是粟特商人当时进献的贡品。
1970年某工程队挖掘出两个大瓮时,工人还误将玛瑙杯认作是普通玻璃杯,随手放在工地伙房当水杯使用,三天后才被专家识破其价值。
兽首玛瑙杯
法门寺出土的鎏金雀鸟纹银香囊,堪称神奇卓异之物。它的陀螺仪构造,就连现代的工程师看了都要惊叹,这可比欧洲同类装置早了至少六百年。而唐玄宗昔日赠予杨贵妃者,恰为这种香囊。自马嵬坡之变后,竟然还以香囊代亡者下葬,此等情形实令人喟叹。往昔繁华转瞬成空,只剩香囊伴逝者于黄土之下,那小小香囊,承载着无尽的哀思与变故后的仓皇。
1987年考古人员实验时装入燃烧木炭,发现无论怎样旋转,内部始终保持平衡,日本NHK电视台还为此专门制作纪录片解密。
鎏金雀鸟纹银香囊
根据法门寺地宫的物帐碑,人们也第一次明确了 “秘色瓷” 这个称谓,也解开了古代文献里 “臣庶不得用” 这个千年谜团。它的釉色就像 “明月染春水” 一样,采用瓷质匣钵单件装烧。
出土的时候,因为灯光昏暗,考古队员还把秘色瓷当成了普通青瓷。第二天才在阳光下发现其釉面呈现「无中生有」的湖绿色,宛如凝固的春水。唐代诗人陆龟蒙“夺得千峰翠色来”之句,难道是源出于此物?
秘色瓷“莲花碗”(禁止出境展出)
何家村窖藏出土的12条微型金龙,虽然它们的高度只有2.1厘米,但却能清晰的看到鳞片和爪牙,即便是放到现在,也可谓是鬼斧神工。根据有关资料,发现它们用于道教的一种仪式,就是将这些小金龙和玉简投入名山大川用来祈福。
1970年清理时,装有金龙的银罐被误认为现代首饰盒,差点被民工当作废品处理,幸好被眼尖的考古队员发现罐底留有的「开元」年款。
当我们在博物馆凝视这些文物时,每一件似乎都印证着盛唐时期的气象。但我们更应思考:战马浮雕的裂痕教会我们文物保护之重,民工误用玛瑙杯的往事警示着文化传承之责。历史从未远去,它正通过每一道釉色、每一条刻痕,与这个时代共振。
来源:公子宋谈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