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15日,由M+博物馆与巴黎国立毕加索艺术馆共同主办“毕加索──与亚洲对话”正式开幕。
3月15日,由M+博物馆与巴黎国立毕加索艺术馆共同主办“毕加索──与亚洲对话”正式开幕。
这是十多年来首个在香港举办的大型毕加索展览,现场呈现了60多件西班牙艺术大师巴勃罗·毕加索的杰作,像一场温柔的探访,细细梳理毕加索与亚洲艺术家之间那些隐秘的共鸣与对话,让两个遥远的世界在同一时空相遇。
另外,现场还展出了来自30位亚洲艺术家的约130件作品,包括野口勇、陈福善、蔡国强、纳里尼·马拉尼等等的精选作品,以及藤原西蒙和单慧干的委约新作。展览以毕加索的4个原型为线索,每一部分都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毕加索与当代亚洲艺术家的对话与回应。
这些原型不仅是毕加索的创作底色,也成了后来艺术家们灵感的源泉,激发着他们的独特表达。
这次展览坐落在香港九龙半岛的维港之畔的M+博物馆,由世界著名的赫尔佐格与德梅隆Herzog & de Meuron 联手TFP Farrells和奥雅纳设计,是亚洲首个立足全球视野的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
倒T字的建筑轮廓、低调的灰色立面却不失力量感,静静地伫立在维港边。漫步M+,随处都能饱览辽阔海景,艺术与自然在这里无缝交融。
●《毕加索——与亚洲对话》
票价:
① 正价票:港币 240元
② 特惠票:港币 120元
③ 大小同乐套票:
一位成人及一位小童:港币 300元
两位成人及一位小童:港币 480元
*门票除了可观看本场毕加索展览外,也可观看M+所有标准门票展览(标准展门票价值120元)。
Tips:更多票务详情可查看文末
展期:2025.3.15-7.13(每周一闭馆)
地址:香港 西九文化区 M+博物馆
购票方式:
毕加索
即可获取门票购票通道
《第一原型:天才》
“我14岁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之后我用一生去学习像小孩子那样画画。”毕加索年少时便锋芒毕露,天赋异禀的名声早早为他铺就了艺术之路。
然而,即便功成名就,他依然在晚年不断探索、实验,仿佛要用无尽的创作力来证明自己取之不竭的才华。这种对天才身份的执着与反思,也成了许多亚洲艺术家回应的起点,他们用自己的方式重新诠释了“天才”的意义,或质疑,或致敬。
《戴帽子的男人》1895年
毕加索的《戴帽子的男人》是他早期创作的一幅作品,创作于他年仅14岁时。这幅画展现了毕加索早熟的艺术天赋,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传统绘画技法的熟练掌握。细腻的笔触和精准的明暗对比,展现了人物的立体感和质感。
《鸽子》和平的象徽
1937年,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成为反战的象征;在1949年,作家Louis Aragon选择了毕加索的版画《鸽子》作为巴黎保卫和平会议的海报。自此,毕加索的白鸽随海报很快翱翔于欧洲各大城市。时至今日,他笔下的鸽子已是经典图像,成为众所周知的和平象征。
《第二原型:局外人》
毕加索的一生,几乎都在与传统的艺术规范对抗。他常常游走在主流之外,像一个局外人,钟情于描绘那些被社会遗忘的边缘人物,用画笔为他们发声。后来,他成为立体主义的开创者之一,掀起了一场颠覆传统具象绘画的艺术革命。
毕加索的灵感不仅来自西方,还深深汲取了非洲艺术等其他文化的养分。即便面对质疑与批评,他也从未停下脚步,始终在打破自己的风格,寻找新的表达。他用一生证明,真正的艺术家,往往是一个敢于站在边缘、眺望远方的局外人。
《男子肖像》(1902-1903)
《男子肖像》是毕加索“蓝色时期”的代表作之一,这一时期是他艺术生涯中情感最为深沉、风格最为独特的阶段,以冷色调和忧郁的主题为特征。
画面中的男子的眼神空洞而迷茫,仿佛在凝视远方,又仿佛在反思自己的命运,他可能是流浪者、工人或贫困的普通人,他的形象象征着那个时代许多人的生存状态。
《杂技演员》1930年
《杂技演员》是毕加索艺术生涯中的重要作品之一,描绘了一位杂技演员的姿态,人物被简化为几何形状和流畅的线条,既保留了立体主义的几何化特征,又融入了超现实主义的自由表现手法。
在夸张的肢体动作和扭曲的身体比例中,可以感受到艺术家笔下杂技演员的灵活性和力量。
《第三原型:魔术师》
毕加索的艺术世界充满了魔法般的创造力,他不仅是一位画家,更是一位能将平凡转化为非凡的“魔法师”。除了描绘身边的人物,他最喜欢的题材之一便是自己的私人和家居空间。正如魔法师能够点石成金,毕加索通过艺术语言将日常生活中看似普通的场景和物件,赋予了全新的生命与意义。
毕加索以“日记式”的创作方式贯穿于他的绘画、雕塑和陶艺作品。在晚年,毕加索投身于陶艺创作,制作了许多充满想象力的作品,它们天马行空、不拘一格,将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
《台座下的大静物》1931年
毕加索不仅是立体主义的开创者之一,还通过这一艺术运动改变了20世纪艺术的面貌,打破了传统绘画中对物体单一视角的描绘方式。
在这幅作品中,毕加索将物体被简化为几何形状,通过重叠、交错和变形的手法,打破了传统的空间透视规则。与毕加索早期立体主义作品相比,这幅画的色彩更加丰富和鲜明。
互动装置
展览还设置了互动的区域,站在这块屏幕前,你就是今天的艺术家。轻触笔尖,跟随纪录片中的毕加索一起作画。别担心画得像不像,抽象的人脸、拆解的几何... 由你说了算。
《第四原型:学徒》
毕加索的艺术生涯中,始终带着一种学徒般的谦逊与好奇。他不断向前辈和同行学习,从他们的作品中汲取灵感,却又总试图用自己的方式超越他们。这一部分展出的毕加索作品,仿佛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他涉猎了西方艺术史的各个时期与风格,从古典主义到文艺复兴,从巴洛克到浪漫主义,无一不成为他笔下的养分。
《马拉之死》
毕加索的《马拉之死》是他对雅克-路易·大卫的同名经典作品的艺术再创作。画面中马拉的形象被扭曲和分解,身体和背景融为一体,与大卫的写实主义风格形成鲜明对比,带来破碎和不安的视觉感受。
看完展览还意犹未尽?现场还能逛逛周边商店,这里已经为你准备好了“艺术带回家”的惊喜。画册、帆布包、冰箱贴... 这些充满艺术感的物件,能让你把毕加索的创意灵感装进日常生活。
在M+的展演空间里,艺术家李明维用沙粒呈现了一件特别的作品——“如沙的格尔尼卡”。灵感源自毕加索1937年的反战巨作《格尔尼卡》,沙粒在光影下闪烁,仿佛在诉说着战争的短暂与生命的脆弱。
展览尾声,这里还会上演一场独特的展演,观众将被邀请走进这片沙画世界,在现场留下痕迹。
山鸣水应
造物记
物件·空间·互动
傅丹创意现场:野口勇的「光」
杨诘苍:千层墨
M+希克藏品:别传
在馆藏方面,M+博物馆涵盖设计及建筑、动态影像及视觉艺术等范畴,作品均来自世界各地。
17,000平方米的展览空间,设置有33大展厅、3个戏院等。从传统美术到现代设计,每个展厅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展品。凭借特展门票,还可以免费参观同期开放的所有标准展览内容。
「 M+会员专属福利 」
艺术爱好者们,准备好来M+开启一场无与伦比的艺术旅程了吗?即刻成为M+会员,你将拥有全年无限次免费参观标准门票展览的特权以及3张专享特别展览礼券,让你不错过任何精彩瞬间。
另外,还可以获得兑换电影节目兑换礼券两张、限量版M+布袋、携同宾客独家使用M+会馆等专属礼遇。带上你的朋友,一起在M+感受艺术的魅力。
●《M+会员》
入会门票:
① 会员年费:港币 600元
② 学生及长者年费:港币 300元
-
即可获取会员参与通道
巴勃罗·毕加索是20世纪现代艺术的标志性人物,一生创作了超过两万件作品,涵盖油画、素描、雕塑、拼贴和陶瓷等多种艺术形式。从19世纪末开始艺术生涯,直到20世纪70年代,他的影响力贯穿整个20世纪。亲临M+,近距离体验他源源不断的创作能量与艺术生命力。
来源:道教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