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比下来,行业30%的门店亏损,40%的门店维持盈亏平衡,只有30%的门店盈利,其中,同时实现盈利+增长的门店可能只有5%左右。
作者 | Gary
来源 | 汽车服务世界(ID:asworld168)
今年以来,汽车服务世界专访和走访了一批特色单店和连锁百强,基本上都处于增长通道。
对比下来,行业30%的门店亏损,40%的门店维持盈亏平衡,只有30%的门店盈利,其中,同时实现盈利+增长的门店可能只有5%左右。
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同样,增长门店均有共通之处,并不是仅仅盯着一个点发力;反过来,行业大部分门店要么只关心流量,要么只注重技术,或者紧盯人员管理来降本增效。
汽车服务世界认为,增长门店都在努力打造增长飞轮,依靠体系推动门店发展,例如南昌诚睿,一方面增加新媒体运营,一方面引入治理烧机油、底盘精修等项目,做到营销、技术和业务相结合;兔师傅在原来的保养门店新增轮胎业务,与上游品牌商直接合作,同时推出救援车项目,这是业务、供应链和服务场景的结合。
因此,综合现阶段门店的增长共性,汽车服务世界将其总结为“用户增长-专业能力-供应链效率”增长飞轮。
汽车后市场已经进入存量时代,门店要想继续保持增长和实现盈利,单点突破越来越难,而是要进行体系化的能力建设。
一、用户增长:公域获客、私域留存+清晰的项目结构
驱动增长飞轮,最核心的要素无疑是用户增长。
从理论上来说,只有实现用户增长,才能筛选客户;筛选出来精准客户,才能实现利润增长,从而带来两方面优势:
一方面,可以继续投入资金推动专业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足够的用户增长也有助于提升供应链效率;最终,专业能力和供应链效率又能支持用户增长。
因此,以用户增长为基础,增长飞轮才能有效转动下去。
根据行业调研机构的数据,今年汽服门店进厂台次整体下降5%左右,70%门店遭遇流量下滑,流量短缺成为全行业痛点,也因此,大部分门店老板认为用户增长等同于获取流量,进而采取低价引流的粗放化价格战方式,但很多时候等于饮鸩止渴。
汽车服务世界认为,要想保持长期且稳定的用户增长,关键做到两点:一是公域获客、私域留存;二是清晰的项目结构,引流项目与盈利项目做好协同与落地。
第一,公域获客、私域留存。
对于大部分汽服门店而言,线上流量已经成为必选项,本质原因在于车主的消费习惯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消费决策从线下走到了线上。
跨界对比餐饮行业,持续大半年的外卖补贴价格战,带来的结果就是:不参与促销的奶茶店几乎没有一单,隔壁参与促销的奶茶店则是爆单,这是消费线上化时代的极端现象,并且这一现象逐渐延伸到汽服行业。
因此,除了极少数细分垂直门店,大部分门店需要建立公域获客能力,从而保证门店最基本的用户数量。
然而,公域获客并不等于简单的9.9元洗车、99元小保养等低价团购引流,因为流量成本越来越高,门店很可能做一单亏一单。
对于单店来说,最适合的打法是IP×案例,也就是门店老板亲自出镜拍视频做直播,打造个人IP;比如汽车服务世界专访的凯尊老吴,2022从专修凯迪拉克转型BBA,迅速做到单月千百万产值,原因之一就是打造成了让BBA车主信任的IP形象。
另外,在很多专车专项上,都涌现了一批行业IP,包括奥迪领域的玩奥迪小李子、保时捷改装的广昌老张、丰田专修的鑫丰悦小韩、法系专修的南昌诚睿吁勇、治理烧机油领域的贵哥、发动机大修领域的广之源等等。
可以说,汽车后市场已经进入了IP时代,或者说拼人设时代,这是如今门店公域精准获客的关键因素之一。
对于连锁来说,最合适的打法是流量矩阵,包括达人探店+短视频+直播+产品矩阵,在抖音上,直播的权重对于连锁而言越来越高,比如小拇指早期新媒体团队只有2-3人,如今快速扩张,也是为了推动职人直播体系,进行常规化的培训和激励。
另外,天猫养车背靠阿里资源,已经撬动淘天、高德、美团、抖音等多个平台的流量,建立多平台流量矩阵。
可以看到,现在公域获客的门槛越来越高,要求门店进行精细化运营,对于单店和连锁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在公域获客之外,私域留存更为关键,这是门店建立基盘客户,保证客户可持续性消费的基础。
汽车服务世界专栏作者宋全业总结,真正专业的私域运营分为两部分:涵养和收割,包括朋友圈人设打造、精准的客户标签、服务群细化内容、提供情绪价值等战术打法,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当的营销活动并群发推送,实现私域流量变现。
第二,清晰的项目结构。
在IP×案例的逻辑下,如今门店的线上内容和线下项目强相关,比如线上打造了治理烧机油、四轮定位、底盘专修、全车整备等个人IP,线下需要建立与之匹配的项目结构。
宏观上,门店需要做好引流项目与盈利项目的协同与落地。
汽车服务世界总结,如今门店的引流项目或者说入口项目,需要同时考虑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需求,大致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洗美、轮胎、油漆和保险,除了双入口项目,还有传统的换油业务。
当然,现阶段,入口项目和盈利项目的边界逐渐变得模糊,几大入口项目的价值也在发生变化,例如9.9元洗车已经失效,很多门店将精洗当作引流项目,起到筛选客户的作用,将薅羊毛的客户排除在外。
总的来说,入口项目需要在一定的盈利空间下,提供具有服务体验的高性价比产品和项目,实现精准引流。
在实现精准获客之后,门店再向高客单价、高盈利空间的项目转化,比如精洗-贴膜、轮胎-底盘、换油-维修等转化路径。
由此看出,流量和项目的关系已经密不可分,门店需要根据自身在目标客户上的定位,建立对应的流量体系和项目结构。
二、专业能力:人才、设备、技术、流程、场景……
汽车服务世界提出过,汽车后市场已经从机会红利时代进入专业红利时代,门店要想在供给侧过饱和的状态下脱颖而出,必须要向客户呈现自身的专业性。
专业能力是门店承载流量和项目的基础设施,分拆下来,汽车服务世界总结为五个要素,分别是人才、设备、技术、流程和场景。
在人才上,汽服是一个重人力的行业,不仅需要员工来进行实际操作,还依靠员工和客户实现交流和交互。
哈贝卡张亚峰就表示:“这个行业一切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想法和模式再好,都需要人来落地执行。”
宏观上,汽车服务世界专栏作者黄灿认为,汽服人才的关键在于选育用留,分别对应的是招聘、培训、管理、职业规划等环节。
以哈贝卡为例,人员管理、团队稳定性一直是其特点,可以拆解为几个方面,包括最显性的待遇、系统性的培训、企业文化和老板认知、明确的晋升渠道等。
与此同时,张亚峰非常重视员工的尊严,展现出一定的员工关怀,这和胖东来的企业文化有点类似,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尊重彼此的诉求和利益需要。
在设备上,近几年,行业确实掀起了一阵设备风,一批门店在设备上投入上百万甚至大几百万,购买诸如实耐宝、JTC、科吉等价格不菲的设备。
当然,关于设备的争议也不少,正方认为设备对于门店有显性助力,反方认为这是“差生文具多”的表现。
汽车服务世界采访的不少特色门店重金投入设备,最终也取得了成果,例如领结站、LBC、FCC、SKJ等,总结下来,设备专业性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二是增强业务精准度,比如四轮定位、动平衡等校准比较依靠设备;三是向客户传达门店专业度,增强客户信任度。
另外,诸如轮胎底盘等增量业务,门店要想顺利开展,基础设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整个行业还是要意识到设备专业的重要性。
在技术上,随着行业的增量业务向底盘、轻改、专修等业务转移,门店经营越来越考验技术能力,行业一批IP脱颖而出,原因之一也是能够在新媒体上呈现技术专业性。
以FCC詹斌为例,其对外头衔是“车间主任”,就是因为热爱技术,喜欢在门店干活,最新的产品、设备、技术,包括特定车型的注意事项,他会通过各种渠道学习,然后交给员工,一方面强化企业文化,带领员工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向客户展现门店技术实力。
在流程上,整个行业强调SOP标准化流程多年,然而,还有大量门店采取粗放化经营方式,甚至因为流程不规范导致客户争议和投诉。
在不同的业务上,比如洗车、换油、维修等都有相应的标准化流程,以维修为例,领结站林少杰就总结了十三步流程,包括预约、接待、接车登记、派工、预检、报价、维修、终检、验车预结算、最终结算、交车、单据归档、跟踪回访。
这些流程都需要实现数字化和系统化,让客户明确感知到专业性。
在场景上,这或许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现,与门店的软硬件、技术流程等息息相关。
比如有的门店为客户提供免费的牛肉汤、烧鹅饭,这是增值服务场景;哈贝卡的原则是“客户能看到并看懂的地方,一定要通过某种形式表现出来”,包括工装干净、员工精神面貌、产品陈列展示等,这是形象展示场景;FCC的做法是购买最新设备,让客户进店体验,设备商反过来将体验后的案例放在自己的客户群传播,这是双向营销场景。
总的来说,场景专业的核心在于客户在门店获得显性价值、情绪得到满足,简单而言,就是俗称的情绪价值。
长期以来,大部分汽服门店采取粗放化的经营方式,甚至对外呈现“脏乱差”的形象,还有老板解释门店不做卫生“因为干净的门店没生意”,可以说是典型的鸵鸟心态。
以前,专业能力是门店的加分项;如今,专业能力已经成为门店的必选项;未来,专业门店或许没生意,但是不专业门店一定没生意,这是行业转型升级大趋势所决定的。
三、供应链效率:单店以客户为导向、连锁实现规模效应
最后,在供应链方面,对于大部分单店而言,以配件采购为主的供应链痛点显著低于流量、业务、专业性等因素,反而全国连锁和区域连锁对于供应链效率的要求更高。
当然,站在单店的角度,供应链维度同样存在几个值得注意的点,一是配件采购的时效性,特别是轮胎等大型配件,以及外观件、技术件等;二是配件的精准匹配度,要求员工对于配件属性有一定程度的认知;三是原厂件、品牌件、配套件等进行合理组合,给到客户更丰富的选择;四是保障配件正品质量,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
总的来说,单店在供应链上要以客户为导向,可以为客户推荐原厂件或品牌件,但最终还是要以客户的实际需求为基准,并且保障质量、时效和精准。
站在连锁的角度,供应链的课题更为突出,不仅是配件采购环节,还涉及到生产、仓储、物流、配送、自有品牌等多个维度,体量决定了连锁可以利用供应链建立更强的溢价能力。
汽车服务世界认为,对于供应链效率和成本,首要原则是量在价先,有量才有价,这是连锁的优势之一,也是现阶段营收的主要来源。
观察现有的汽服连锁,包括途虎、天猫、小拇指等全国连锁,以及兔师傅、恒泰、华胜等区域连锁,供应链效率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品牌和品类的搭配组合,二是上游品牌商的议价能力,三是仓储物流体系的建设,四是数字化和系统化的程度,五是门店的配件采购强管控,六是配件使用的标准化流程,七是售后服务能力。
对于连锁,供应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规模效应,利用门店规模摊薄前端成本,从而创造盈利空间;更进一步,则是推出自有品牌实现更高的产品溢价。
现阶段,汽配行业的产能和产品同样处于过饱和状态,这也给汽服门店带来更多的供应链选择,在此情况下,质量是前提,价格只是考虑因素之一,但一定不能成为首要条件。
写在最后:
汽服门店经营已经成为一个体系化的课题,所谓的体系化,就是需要兼顾多个因素,比如流量、技术、服务、供应链等等,任何因素不能出现明显的短板。
其中,门店要想实现逆势增长,也需要构建一套体系,不是简单的投流买客户,或者购买设备,或者招聘人员。
汽车服务世界总结的“用户增长-专业能力-供应链效率”增长飞轮,就是顾及到现阶段门店经营最为关键的几个要素,以此建立一套增长系统。
汽服业进入下半场的竞争,本质就是体系化能力的较量。
门店唯有摒弃投机思维,以飞轮思维重构经营逻辑,方能在存量市场中实现穿越周期的增长。
来源:汽车服务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