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侵略性到底咋样?这么大的面积咋来的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7 01:41 2

摘要:很多人以为古代中国只会种地、写诗,其实打仗也猛得很,只是打法跟欧洲那种“插旗就算国土”不一样。

“版图是打出来的吗?”刷短视频时,这句话总被弹幕刷屏。

很多人以为古代中国只会种地、写诗,其实打仗也猛得很,只是打法跟欧洲那种“插旗就算国土”不一样。

先说汉朝。

汉武帝打匈奴,不是为了抢草原放羊,而是怕匈奴年年南下“收保护费”。

打完后顺手把西域小国拉进朋友圈,丝绸之路就这么通了。

一边是骑兵砍人,一边是丝绸换马,打仗和做生意同时进行,这波操作比现在某些国家高明多了。

唐朝更“精分”。

长安城里能买到波斯地毯,也能看到突厥王子当人质。

一边派高仙芝远征中亚,一边让日本留学生免费上学。

最绝的是打完突厥,还把突厥将领封为大唐将军,用降将守边疆,这心胸比某些键盘侠大多了。

明朝画风突变。

郑和七下西洋,船队比后来哥伦布的大十倍,却只在东南亚发礼物、立碑,没占一寸地。

转头对蒙古人重拳出击,修长城、打北伐,连云南土司都被改土归流。

海禁锁国?

其实是把海上贸易收归官方,怕民间商人勾结倭寇,跟现在打击走私一个思路。

最矛盾的是“礼仪之邦”这四个字。

平时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真遇到威胁,立刻“虽远必诛”。

这种“能动手就别吵吵”的实用主义,才是版图真正的粘合剂。

就像现在某些家长,平时教孩子孔融让梨,真有人抢孩子玩具,立马撸袖子上去理论。

说到底,古代中国扩张不靠热血口号,全靠“算账”:打下来能不能种地?

商路能不能赚钱?

土司归顺后能不能少养兵?

每一寸土地都标好了“投入产出比”。

那些骂古代“侵略成性”的,和吹“自古以来”的,其实都没看懂这套精打细算的生存逻辑。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