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到小麦灌浆期,麦田就会出现大量的干枯的"红麦头",这就是典型的小麦赤霉病。一旦防治不及时,就会造成赤霉病爆发,导致籽粒内毒素超标,让无数农户损失惨重。小麦赤霉病有哪些特点,怎样防治效果好呢?
一到小麦灌浆期,麦田就会出现大量的干枯的"红麦头",这就是典型的小麦赤霉病。一旦防治不及时,就会造成赤霉病爆发,导致籽粒内毒素超标,让无数农户损失惨重。小麦赤霉病有哪些特点,怎样防治效果好呢?
主要症状
小麦赤霉病多发生在小麦扬花期,主要危害小麦的籽粒和穗部。发病初期,病菌多从颖壳缝隙中进入,危害正在发育的小麦籽粒,籽粒发病后,在颖壳上出现水渍状淡褐色病斑,后逐渐扩大至整个小穗,小穗逐渐枯死。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后期病斑上密生小黑点,湿度较大时,会扩展至穗轴,使被害部以上小穗干枯,田间出现大量的枯白穗。
防治方法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空气传播病害,传播蔓延速度快,一定要注意提前预防,小麦抽穗后到开花前7天,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黄金时期。一定要在这个时期防治,才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1、小麦进入孕穗期后,可以用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40毫升,或者用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50毫升,亩用水量不低于1.5L。用大疆T60无人机进行飞防,在喷施药剂时,也可加入5%氨基寡糖素水剂10ml,可提升小麦抗逆能力。
2. 错过雨前防治的麦田,可在雨后立即使用40%戊唑·咪鲜胺悬浮剂30ml+28%烯肟·多菌灵悬浮剂 80g/亩。穗颈发病严重的田块,需要添加50g/L丙环唑EC 20ml,可阻断病菌扩展。
田间实测数据显示,抓住这7天关键期,可使病穗率从35%降至5%!
来源:楠枫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