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沧州市三大县域:河间、黄骅和沧县,未来发展方向定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7 00:21 1

摘要:现代工业体系已然成型,涵盖电线电缆、保温新材料、汽车配件、特色装备制造这四大优势产业,以及再制造、工艺玻璃两大新兴引擎产业。其中,电线电缆产业表现尤为卓越,荣获“中国电线电缆生产基地”的殊荣,拥有国家级绿色工厂与省级“领跑者”企业。

河间市、黄骅市和沧县2024年主要经济指标

河间市

现代工业体系已然成型,涵盖电线电缆、保温新材料、汽车配件、特色装备制造这四大优势产业,以及再制造、工艺玻璃两大新兴引擎产业。其中,电线电缆产业表现尤为卓越,荣获“中国电线电缆生产基地”的殊荣,拥有国家级绿色工厂与省级“领跑者”企业。

再制造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作为京津冀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其重点发展领域有: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年产量高达1400余万台起动机、发电机,实现节能60%、节材70%,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0%以上。石油钻采装备再制造: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2023年行业营收超140亿元,荣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区域合作:积极建设自贸试验区雄安片区联动创新区,累计承接京津项目26个,总投资达88.2亿元。

五大农业支柱产业以林果、畜牧、粮食、蔬菜、棉花为主导,金丝小枣、天津鸭梨等特色农产品声名远扬,使河间成为京津重要的农产品供应基地。

文化品牌建设:全力打造“诗经故里古韵河间”品牌,悉心保护诗经及红色文化遗迹。2024年,开展文化惠民活动301场,惠及群众达20万人次。非遗产业化:西河大鼓《我是说书人》荣获全国曲艺展演奖项。举办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建成665个公共文化设施,其中包括城市书房等新型文化空间。科技赋能:县域科技创新能力位居全省第23位(沧州市第二)。2024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达2.3亿元,同比增长22.8%。与百度携手推进交通领域数字化进程。绿色制造:实施《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新增入园企业205家,完成技改投资58.1亿元,培育3家省级绿色工厂。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5%,再制造产业园一期入驻企业88家。未来,河间将深化“雄安研发-河间转化”模式,推动再制造产业向“再智造”升级,同时强化文旅融合与农业品牌建设,着力构建绿色低碳产业生态。

黄骅市凭借着自身的港口优势以及丰富的资源禀赋,积极构建以临港产业为主导,特色农业与文旅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临港产业聚焦绿色化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和现代物流四大支柱产业,众多企业纷纷汇聚于此,其中不乏新华联合冶金、鑫海化工等中国企业500强。

绿色化工:绿色化工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原油加工能力高达2100万吨。众多重点项目如中海油中捷石化、旭阳化工等,构建起坚实的产业基础。装备制造:积极布局高端制造项目,中铁装备冷热轧卷板、达力普专用石油套管等项目成为行业内的翘楚,有力推动了装备制造产业向高端化发展。生物医药:通过积极引进北京协和、天津医药集团等知名药企,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集群,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功能拓展:不断完善港口功能,建设滚装码头(年设计通过能力商品汽车28万辆)、30万吨原油码头等。这些项目的建成填补了汽滚、客滚运输领域的空白,极大地提升了港口的功能多样性。吞吐能力:港口的吞吐能力成绩斐然,2024年货物吞吐量突破3.5亿吨(其中煤炭占2.21亿吨),且连续5年突破3亿吨。同时,集装箱航线拓展至19条,进一步加强了黄骅港与国内外地区的贸易往来。二、特色农业与产业化:融合发展谱新篇(一)旱碱麦产业链:盐碱地上绽放金色希望

旱碱麦在黄骅市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2025年种植面积达到83.16万亩,总产量高达22.34万吨。在此基础上,带动53家加工企业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构建起千亿级产业集群,将盐碱地变成了丰收的沃土。

古贡枣园:拥有760年悠久历史的“嫡祖树”见证了冬枣产业的发展历程。通过举办“四季村晚”活动,将采摘体验融入其中,每年吸引游客超27万人次,让古老的枣园焕发出新的生机。营销网络:积极构建全国性的销售体系,在30多个城市设立直销站,并且实现快递次日达京津冀,让黄骅冬枣的美味能够快速传递到全国各地消费者的手中。麒麟舞:国家级非遗“麒麟圣舞”与智能机器狗表演巧妙结合,这种创新的表演形式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年巡演30余场,成为文旅产业的新IP。盒子灯:成功复原失传技艺并进行全国巡演,这一独特的文化活动带动了乡村夜游经济的发展,为乡村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南大港湿地推出“与自然共呼吸”主题活动,在五一期间吸引游客27.23万人次。通过结合荧光夜跑、国风快闪等创新形式,将生态文旅与休闲娱乐完美融合,让南大港湿地成为备受瞩目的旅游胜地。

2024年,黄骅市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00亿元大关(增长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8%,首次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展望未来,黄骅市将继续深化“港口+腹地”联动机制,推动产业不断向高端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持续升级,书写更加辉煌的经济发展篇章。

金丝小枣产业
沧县作为“金丝小枣之乡”以及该品种的原产地,拥有逾3000年的栽培历史,已然构建起一套完整的产业链条。

种植规模:全县金丝小枣种植面积达20余万亩,年产量高达16万吨。

交易市场:崔尔庄红枣交易市场堪称全国最大的红枣交易市场。2023年,其交易量达到350万吨,年交易额超410亿元,产品不仅畅销全国各地,还远销欧美、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加工能力:年红枣加工能力可达60万吨,红枣及干坚果食品加工量在全国市场份额中占比超70%。

产业延伸:该产业带动了干果、坚果产业的集聚发展,新增核桃、葡萄干、巴旦木等产品,形成了“内地中转,南北分销”的市场格局。此产业已助力2万余人增收致富,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典范。

药包材产业集群
沧县药包材产业已荣膺省级特色产业集群。

企业规模:集群内现有企业509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家,“专精特新”企业15家。

产品范围:产品涵盖医药、兽药、农药、食品、日化等多个包装领域,拥有200多个品种、2000多种规格。

市场覆盖: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以及韩国、印度、俄罗斯、南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创新模式:推行“共享智造”模式,以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协同共进。

红枣产业升级战略

科研合作:与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校携手开展枣树杂交育种科研工作。

精深加工:支持企业研发红枣精深加工产品,如去皮糯枣、红枣慕斯等新型品类。

品牌建设:着力打造“枣乡”区域公用品牌,推动产业朝着高质量方向迈进。

沧东经济开发区新兴产业

重点项目:包括远景零碳智能产业园(投资70亿元)、浮阳风电项目(投资23亿元)、华润光火储氢项目(投资13亿元)。

产业方向: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培育新质生产力。

创新成果:已拥有省级研发中心、院士博士研发团队及多项发明专利,部分企业实现了5G全球远程操控技术应用。

现代农业发展

粮油生产:实施小麦绿色高产高效行动示范项目,常年粮食播种面积约138.5万亩。

产业融合:中农华晟冀南农产品智慧物流园(总投资9亿元)等重大项目相继落地。

龙头企业:县级以上龙头企业总数预计突破40家,有力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特色农产品

沧县蜜桃荣获“国字号”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

其他特产还包括旱碱麦等特色农作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源:沐南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