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散文:乡村的风土与思考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0 15:45 2

摘要:在城市的钢铁森林的喧嚣中待久了,心中对乡村那片宁静的土地便愈发向往。趁着假期,我像一个追梦人般踏上了前往偏远乡村的路途,去探寻那里的风土人情,而这一趟旅程,也带给了我许多意想不到的见闻和深深的思考。

文:农琦

在城市的钢铁森林的喧嚣中待久了,心中对乡村那片宁静的土地便愈发向往。趁着假期,我像一个追梦人般踏上了前往偏远乡村的路途,去探寻那里的风土人情,而这一趟旅程,也带给了我许多意想不到的见闻和深深的思考。

开往乡村的面包车里浮动着香烟与肉类混杂的气息,后排纸箱里挤挨挨的雏鸡一直不停发出细弱鸣叫。车过青石桥时,司机猛按喇叭惊飞一群白鹭,雪色羽翼掠过金灿灿的油菜花田,和小蜜蜂们撞在一起,在车窗上投下转瞬即逝的剪影。

抵达村子时,已是黄昏。夕阳的余晖洒在错落有致的民房上,给村子蒙上了一层暖黄色的薄纱。村民们扛着农具,不紧不慢地走在田埂上,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我住在一位老乡家里,老乡热情地将我迎进家门。他家的房子虽然是上百年的租屋,但收拾得干净整洁。堂屋里摆放着简单的自制木质桌椅,墙上挂着一些陈旧的照片,记录着这个家庭的点滴过往。院子里有两只大黄狗,见到我这个陌生人,只是懒洋洋地抬了抬眼皮,打了个哈欠后又继续趴在地上晒太阳。晚饭是在院子里的小桌上吃的。老乡端出了自家种的蔬菜,有绿油油的青菜,红彤彤的西红柿,还有那散发着泥土芬芳的土豆炖胡萝卜,自家养的鸡金黄可口,十分诱人。每一道菜都没有过多的调料,但那原汁原味的鲜美却让我吃得赞不绝口。老乡笑着说,这些菜都是他每天清晨去田里摘的,新鲜得很。夜晚的乡村格外宁静,没有城市里那不绝于耳的汽车轰鸣声和闪烁的霓虹灯。我躺在硬板床上,床板“咯吱、咯吱”响,偶尔还能听到远处传来的几声犬吠,在这寂静的夜里回荡。

第二天清晨,我早早就被公鸡的打鸣声唤醒。推开窗户,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混合着泥土、花朵和露水的味道。院子里,老乡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他收拾好农具正准备去田里干活。我也跟着他一起去,想要重温一下年少时在乡村的农耕生活。

走在田埂上,脚下的泥土软软的,还带着些许湿气,我看到路边的白花菜和一点红(野菜)长势喜人,一路走一路摘,不一会竹篮就满了。今天的任务是给农作物施肥,老乡递给我一把小铲子,还有一个装着肥料的塑料桶。他熟练地蹲下身子,用小铲子在田埂一侧轻轻挖开一个小坑,然后抓起一把肥料放入坑中,再将土重新覆盖好,动作一气呵成。这让我想起儿时我们一起下田收稻谷的时光。那时候,阳光洒满了整片稻田,沉甸甸的稻穗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是一片金色的海洋泛起的波浪。我们弯着腰,手持镰刀,熟练地割下一把又一把的稻谷。割稻谷可不能心急,得找准稻杆的根部,用力恰到好处,不然稻穗就会散落。每割下一把,我就小心地放在身后,不一会儿,身后就堆起了一小堆。而旁边的老乡,他割稻的速度比我快多了,只见他的手如同灵动的舞者,镰刀在他手中轻快地穿梭,稻谷很听话,乖乖地躺在他脚边。累了的时候,我们就直起腰,用袖子擦擦额头的汗水,和父母一起望着这片即将收获的稻田,心中满是喜悦。那种充实和满足感,是在城市生活中难以体会到的。现在,再次站在田地里,虽然做的是施肥的工作,但那种对土地的热爱、对农耕生活的怀念又涌上心头。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渐渐升高,我们的汗水不停地从额头滚落。我感到腰酸背痛,手上也磨出了几个小水泡,但看着那一条被我们施过肥的田埂,心中又有着满满的成就感。这种感觉是在城市里从未有过的,虽然身体很疲惫,但心灵却仿佛被一种质朴的力量填满。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农民的不易,每一粒粮食背后都是他们辛勤的汗水。施肥的工作还在继续,而我也在这一铲一铲的劳作中,沉浸在乡村生活的简单与纯粹之中。

在田间休息的时候,我们捧着表面被磨得凹凸不平的铝制提篮吃粥,用勺子一口豆豉辣椒一口粥地吃着。这时,一位老农走了过来,他皮肤黝黑,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他看着我们笑了笑,坐在我们旁边,开始和我们聊起天来。他说他种了一辈子地,这片土地就像他的孩子一样。他给我们讲了很多种地的经验,比如什么时候播种最好,怎么看天气判断收成。听着他的话,我心中对农民的敬意又多了几分。休息片刻后,我们又起身继续施肥。阳光变得更加炽热,汗水湿透了我的衣服,但我没有丝毫抱怨。因为我知道,这是生活的一部分,这种付出会换来土地的馈赠。当夕阳西下,一天的工作终于结束,我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往回走,那片被我们施肥的土地在余晖下显得格外宁静而充满希望,我的心中也满是对这片土地的眷恋。

在村子里的这几天,正好碰上村里准备当地歌坡节的准备活动,村民们忙得不亦乐乎,妇女们在河边清洗着为节日准备的彩色布条,那些布条在阳光下闪烁着五彩的光芒,就像村子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男人们则忙着布置舞台,粗大的木头在他们手中被稳稳地架起。我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帮忙搬运一些轻便的东西。虽然身体很疲惫,但看到大家齐心协力的样子,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歌坡节当天,人们穿上了传统的服饰,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我跟着村民们一起唱歌跳舞,感受着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那一刻,我深深体会到了乡村生活的魅力,这种魅力不仅仅来自于土地的馈赠,更来自于这里的人们和他们的文化传承。

随着假期的结束,我也即将离开这个美丽的乡村。在离开的的时候,老乡一直把我送到村口。我望着这片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心中满是不舍。这趟乡村之旅像是一场灵魂的洗礼,让我重新审视生活的意义。在城市里,我们忙碌于高楼大厦间,追逐着物质的富足,却常常忽略内心真正的需求。而乡村,以它的宁静、质朴和纯粹的人际关系,让我看到生活的另一种可能。这里的人们,虽然没有城市人的富有,但他们有着对土地深深的热爱,有着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他们在简单的生活中找到幸福。

回到城市后,那片乡村的土地依然时常在我心中浮现,它像一面镜子,提醒我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不要忘记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本质的追求。或许,我们不需要完全放弃城市的生活,但可以将乡村的那份宁静与纯粹融入心中,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富有意义。

【作者简介】农琦,1992年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2015年7月毕业工作以来坚持新闻稿、文艺稿写作。至今在人民网、光明网、搜狐网、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广西云、《广西日报》《左江日报》等主流媒体网站发表作品1000余篇(首)。

【投稿指南】亲爱的文友们,如果你怀揣着对乡土的眷恋、乡情的炽热、乡愁的感怀,创作了相关原创佳作,欢迎向本号投稿!我们专注于收录饱含乡土韵味、触动心灵的优质稿件。

投稿邮箱:609618366@qq.com。温馨提示:随稿件附上您的作者简介,若能搭配契合主题的精美图片则更佳,这将使您的作品更具感染力。特别强调:稿件务必为原创首发,抄袭、剽窃、一稿多投等行为均不符合要求。稿费细则:自即日起,每篇稿件所获赞赏金额的 80% 将作为稿费回馈作者,以酬谢您的创作心血;剩余 20% 用于文学社平台的日常运营与维护,确保能持续为大家提供优质的文学交流空间。需注意,若单篇赞赏金额在 10 元以下,暂不发放稿费,稿费结算于每月月底统一进行。

为了让您能第一时间了解更多精彩内容、与同好交流切磋,,中文名 “乡土文学公众号”。即刻拿起手机,搜索关注,开启这场文学之旅吧!本文部分配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来源:亿聪起名乡土文学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