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文物、贴标签、装无辜,民进党拿台北故宫当“台独提款机”!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8 09:58 1

摘要:赖清德这一波,是真不演了。台北故宫百年纪念,不谈两岸文化传承,不提百万国宝千山跋涉的壮烈史诗,却高调宣布“联美不联陆”。这不是开玩笑,是当众撒野。联捷克、送文物,借“文化交流”之名行“文化台独”之实,连翠玉白菜都被逼上“台独战车”,民进党这波操作,属实无耻出圈

文丨陆弃

赖清德这一波,是真不演了。台北故宫百年纪念,不谈两岸文化传承,不提百万国宝千山跋涉的壮烈史诗,却高调宣布“联美不联陆”。这不是开玩笑,是当众撒野。联捷克、送文物,借“文化交流”之名行“文化台独”之实,连翠玉白菜都被逼上“台独战车”,民进党这波操作,属实无耻出圈。

9月11日,台北故宫将在捷克布拉格展出131件文物,阵容豪华得像是在贿选——翠玉白菜、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宋元书画、瓷器古籍样样上榜,全是中华文脉的代表作,全是“镇馆之宝”。可惜不是展现文化自信,而是拿去换“政治认同”。赖清德想得明白:文物出境比他出访更管用,对方议员不想见他,可以见见白菜。

其实这不是第一次。早在2019年,民进党就把颜真卿的《祭侄文稿》送去日本展示,那可是“天下第二行书”,是血泪写就的千古孤本。你以为他们出于文化善意?错,是当时为讨好安倍政府送的见面礼。更夸张的是,2024年又把高清影像版权送给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独占十年,岛内学者看都看不了。用老百姓的话说——台北故宫的宝贝被当成民进党送人的“投名状”。

真相是,这批文物根本就不是他们的。1933年为避日寇南侵,北平故宫文物南迁;1948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分三批运走故宫约60万件藏品。这些文物只是暂存台湾,并不属于哪个政党、哪个政治人物。赖清德打着“台湾文化”旗号包装这些文物,把它们变成“台湾主体性”的道具,说穿了就是偷梁换柱——既想用中华文化骗取认同,又要割裂两岸认知,把自己包装成“中华正统”的代表。说白了,他想当文化的“继承人”,也想当“裁剪师”。

但真文化,是骗不了人的。《富春山居图》两段分别存于台北和北京,2011年曾合璧展出,感动两岸千万观众。台北故宫前院长冯明珠说得好:“文物就是文化的脐带。”你可以在台北展览它,但不能篡改它的意义;你可以暂时保管它,但不能霸占它的血统。赖清德不明白这个道理,或者说他假装不明白。他宁愿拿着文物讨好捷克议员,也不愿回应两岸同根同源的文化传承,这种政客逻辑,虚伪得令人作呕。

更可悲的是,民进党当局一边打压岛内的传统文化活动,一边高调在国际场合秀“中华文化”。妈祖信仰被定为“统战工具”,关公庙被怀疑“有大陆渗透”,就连各地的书法展、古琴演出也被冷处理。但一旦到了欧美日场合,只要能换来“挺台”言论,他们立刻抬出“中华国宝”充门面。这哪是文化自信?分明是文化双标、认祖背宗。

捷克政客为何愿意配合这场荒诞剧?无非就是拿文物当人情,拿展览当发声台。台当局主动配合,把翠玉白菜、清明上河图送上门,捷克当然乐见其成。民进党表面上说要“让世界看见台湾”,实则是“用中华文物包装台独叙事”,这才是最毒的操弄。他们不敢公开承认,却在文物展里悄悄塞进“台湾文化主权”的暗示。软刀子割文化,比硬喊“台独”更阴险。

说到底,“文化台独”比“政治台独”更阴柔、更隐蔽,却更具渗透性。一件翠玉白菜,看似无害,但背后的包装语言、展览叙事、国际传播语境,一步步在偷换概念——从“中华艺术”变成“台湾代表作”;从“国宝南迁”变成“独立文化演绎”。赖清德就靠这些隐性表达,一点点往外输出所谓“台湾认同”,潜移默化地骗国际社会接受“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相反立场。可惜,一眼就被看穿。

大陆不是不知道民进党的小算盘,只是懒得戳穿。文物终归是死物,真正传承文化的是人,是认同。你可以把翠玉白菜送去捷克,但你永远送不走它的出身。你可以在标题里写“台湾馆藏”,但观众看的是“中华艺术”。你可以用展览换掌声,但换不来文化正统。大陆不需要借展来宣示文化主权,因为文化就在这片土地上生长,从未中断,从未出走。

赖清德想拿文化打底牌,结果打成了笑话。以为捷克能替他撑腰,结果只是借台北故宫捞文化影响力;以为外展能拓外交,结果只是自我矮化为“中华附属流派”。而两岸民众心里都清楚——文化不是民进党的专利,文物不是台北的私产,中华文明不会因为几个“台独政客”的蹦跶而动摇分毫。

来源:陆弃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