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聚焦盐城:科技新景与非遗绮梦完美邂逅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8 09:52 1

摘要:日前,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主办的“‘新’动江苏——2025外媒看江苏”采风活动走进盐城。来自荷兰、巴西、印度、巴基斯坦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媒体记者,先后深入智泰新能源(东台)有限公司、金风科技、九龙口淮剧小镇等地,用镜头与笔触,记录下盐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

日前,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主办的“‘新’动江苏——2025外媒看江苏”采风活动走进盐城。来自荷兰、巴西、印度、巴基斯坦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媒体记者,先后深入智泰新能源(东台)有限公司、金风科技、九龙口淮剧小镇等地,用镜头与笔触,记录下盐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新动态,向世界展现盐城在新质生产力驱动下走出的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此次采风活动中,外媒记者首站来到智泰新能源(东台)有限公司。踏入公司,现代化的厂房和先进的生产设备便映入眼帘。从户用储能到工商业储能、从通信备电到共享换电,这里完整展示新能源电池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每一个生产环节。“这是一家非常庞大的公司。我十分关注能源设备的回收问题,特别是电池的回收处理流程。”来自《中印对话》印度籍编辑德温德尔·库马尔与公司负责人作深入交流。

向绿前行“碳”新路,大丰港零碳产业园区内,绿色能源的应用场景随处可见。该园区以实现零碳排放为目标,通过整合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结合智能电网和储能技术,构建一个高效、清洁的能源体系。大丰港零碳产业园低碳专家顾晓峰介绍,通过引入先进的低碳技术并在园区内集中有减碳需求的企业,可以有效实现技术供给与市场需求对接,“这种模式不仅为低碳技术提供实际应用场景,也促进更多减碳技术的落地与推广。”

“大丰港零碳产业园的发展模式和运营方式,让我们相信他们能够实现这些目标,而且这里有潜力成为中国其他工业园区的示范标杆。”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首席记者阿斯加尔感慨,中巴两国合作涵盖政治、经济、科技、环境等多领域。中国正通过清洁能源项目助力巴基斯坦改善生态环境,已完成的水电、风电、光伏及核电项目正在逐步替代传统火电设施,两国拥有广阔的合作前景。

在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和金风科技,大家参观多个科研实验室和相关展厅,看到大型风力发电机从叶片制造到整机组装全过程,了解到这里汇聚了众多新能源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创新成果。江苏金风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宁海峰介绍,企业非常重视研发创新,目前业务已覆盖全球47个国家,遍布六大洲,并在德国、丹麦、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设立研发中心,每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近5%。

在江苏普渡机器人有限公司展厅,各种类型的智能机器人琳琅满目,有送餐机器人、引导机器人、清洁机器人等。工作人员演示机器人的操作和功能,吸引外媒记者纷纷举起手机。普渡机器人的业务网络已覆盖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个城市,累计出货量已超过10万台。

巴西“观中国”高级研究员、编辑石昊兴奋地分享自己的感受:“我对这家机器人公司印象深刻至极。在中国住酒店时,我通过外卖App点餐,机器人就会送餐到房间门口。有一次,电话突然响起,我还纳闷发生了什么,原来是机器人在提醒我,它在门口等我取餐。这种奇妙的互动方式,让我惊叹不已!”

除了参观园区企业,外媒记者还前往东台西溪天仙缘景区、建湖九龙口淮剧小镇等地开启文化探访之旅,深入感受盐城在非遗传承与文旅融合发展方面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景区内的建筑在灯光的映衬下愈发古色古香。随着悠扬的音乐响起,根据国家级非遗“董永传说”创作的《寻仙缘》演出正式开始。演员身着华丽的服饰,在舞台上翩翩起舞,让外媒记者沉浸其中,不时发出阵阵惊叹。这场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视听盛宴,以董永和七仙女的爱情传说为蓝本,依托景区内历史建筑摹云阁,打造出宛若仙境的视觉效果。

在建湖九龙口,九龙戏珠的美景与淮剧文化元素完美融合,外媒记者游览湿地公园,参观淮剧博物馆,了解淮剧的发展历程、表演特色。在小镇的舞台上,淮剧演员表演了精彩的淮剧选段。当晚,建湖县文化艺术中心内,惠民演出音舞诗画杂技剧《盐·运》赢得现场外媒记者阵阵掌声。

中国外文局美洲传播中心(北京周报社)的荷兰籍外籍专家、汉学家潘妧纱对盐城的发展赞不绝口。她表示,夜间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带动当地经济、创造就业机会,还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让城市更受关注。“这次我看到了盐城完全不同的一面,不得不说盐城正在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城市,这里有很大的潜力,相信还有更多的东西可以被挖掘。”

两天的盐城之行,让外媒记者们深刻感受到盐城在科技创新和非遗保护方面的卓越成就。他们将把在盐城的所见所闻所感分享给更多的人,让世界看到盐城的发展活力和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撰稿丨王咏)

来源:盐阜大众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