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萎缩性胃炎(Atrophic Gastritis, AG)是慢性胃炎进展至中重度的关键阶段,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 IM)及异型增生(Dysplasia)为典型病理特征,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胃癌的
萎缩性胃炎(Atrophic Gastritis, AG)是慢性胃炎进展至中重度的关键阶段,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 IM)及异型增生(Dysplasia)为典型病理特征,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
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萎缩性胃炎的防治对降低胃癌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叶酸(Folic Acid)作为B族维生素的重要成员,其在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从叶酸的化学特性与药理作用出发,系统阐述其在萎缩性胃炎中的治疗机制、临床应用规范及相关研究进展,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叶酸的核心生理功能是作为一碳单位(One-Carbon Unit, OCU)的载体,参与嘌呤、嘧啶的合成及甲基化反应,其药理作用可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1.促进细胞增殖与DNA修复:
叶酸通过四氢叶酸(THF)依赖的一碳单位转移酶(如胸苷酸合成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参与脱氧尿苷酸(dUMP)向脱氧胸苷酸(dTMP)的转化,直接影响DNA合成。缺乏叶酸时,DNA链延长受阻、碱基错配增加,导致细胞周期停滞于S期,最终引发细胞凋亡或恶性转化。
2.调节甲基化平衡:
叶酸是一碳单位甲基化的关键供体,通过S-腺苷甲硫氨酸(SAM)途径参与DNA、RNA及蛋白质的甲基化修饰。甲基化异常是肿瘤发生的重要标志(如抑癌基因p16、APC启动子高甲基化),充足的叶酸供应可维持甲基化稳态,抑制异常表观遗传学改变。
3.抗氧化与免疫调节:
叶酸衍生物(如5-甲基四氢叶酸)可通过清除自由基(如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同时,叶酸可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及细胞因子(如IL-2、IFN-γ)分泌,增强黏膜免疫防御功能。
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细胞因长期暴露于HP感染、胆汁反流及自身免疫攻击,DNA损伤(如双链断裂、氧化损伤)显著增加。
研究发现,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叶酸水平较健康人群降低30%-50%,且与胃黏膜DNA损伤程度呈负相关(r=-0.62, P
补充叶酸可通过以下途径修复损伤:
直接参与DNA合成:
叶酸衍生物THF提供一碳单位,促进dTMP生成,保障DNA链正常延伸,减少因原料不足导致的碱基插入错误;
激活DNA修复通路:
叶酸可上调核苷酸切除修复(NER)关键酶(如XPC、ERCC1)的表达,加速紫外线或氧化损伤导致的嘧啶二聚体修复;
抑制线粒体途径凋亡:
叶酸缺乏时,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细胞色素C释放增加,激活caspase-3/9级联反应。补充叶酸可通过维持线粒体功能,减少促凋亡蛋白(Bax)表达,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从而抑制细胞过度凋亡。
肠化生与异型增生是萎缩性胃炎向胃癌转化的关键环节,其本质是胃黏膜细胞在长期损伤-修复过程中发生的表型重塑,与DNA甲基化异常密切相关。例如,抑癌基因CDKN2A(编码p16蛋白)、MLH1的启动子高甲基化可导致其转录沉默,促进细胞异常增殖。
叶酸通过以下机制调控甲基化:
提供甲基供体:叶酸经代谢生成5-甲基四氢叶酸(5-MTHF),后者将甲基转移给同型半胱氨酸(Hcy)生成甲硫氨酸(Met),进而形成SAM。充足的SAM可维持正常甲基化水平,逆转抑癌基因的高甲基化状态;抑制DNA去甲基化酶:叶酸缺乏可诱导DNA去甲基化酶(如TET家族)过度表达,导致抑癌基因启动子区去甲基化。补充叶酸可通过降低TET活性,恢复甲基化稳态。
多项临床观察显示:
萎缩性胃炎患者补充叶酸(0.8 mg/d)联合维生素B12(0.5 mg/d)3年后,肠化生逆转率达38.6%(vs 对照组12.1%),异型增生逆转率达45.2%(vs 对照组15.3%)(中华消化杂志, 2020)。
萎缩性胃炎的标准治疗包括根除幽门螺杆菌(HP)、抑酸(PPI)、胃黏膜保护剂(如替普瑞酮)等。叶酸可通过以下方式协同增效:
1.与HP根除治疗协同:
HP感染可诱导胃黏膜炎症因子(TNF-α、IL-6)释放,抑制叶酸吸收相关转运蛋白(如RFC-1)表达,加重叶酸缺乏。补充叶酸可减轻炎症反应,提高HP根除率(联合治疗组HP根除率92.3% vs 单独三联疗法78.6%,Gut, 2018);
2.与黏膜保护剂协同
替普瑞酮通过促进前列腺素E2(PGE2)合成修复黏膜,而叶酸可增强PGE2受体的敏感性,加速上皮细胞迁移与增殖;
3.调节胃酸分泌:
叶酸缺乏可导致壁细胞内叶酸代谢酶(如二氢叶酸还原酶)活性降低,影响胃酸分泌调控。补充叶酸可改善壁细胞功能,间接减少胃酸对黏膜的侵蚀。
萎缩性胃炎的慢性炎症微环境(如M1型巨噬细胞浸润、Treg细胞功能抑制)是黏膜萎缩进展的重要驱动因素。
叶酸可通过以下途径调节免疫:
1.抑制NF-κB通路
叶酸衍生物5-甲基四氢叶酸可抑制IκBα磷酸化,减少NF-κB核转位,从而降低TNF-α、IL-1β等促炎因子表达;
2.促进Treg细胞分化
叶酸可上调叉头框蛋白P3(Foxp3)表达,诱导初始T细胞向调节性T细胞(Treg)分化,抑制效应T细胞(Th1、Th17)过度活化;
3.增强黏膜屏障
叶酸可促进杯状细胞分泌黏液糖蛋白(如MUC5AC),增加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1)表达,强化物理屏障功能。
剂量选择
目前临床推荐叶酸用于萎缩性胃炎的剂量为0.4-0.8 mg/d(常规剂量)。
对于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15 μmol/L)或中重度异型增生的患者,可短期(3-6个月)增至1.0-1.2 mg/d,但需监测血清叶酸及Hcy水平。
需注意的是,长期大剂量(>2 mg/d)补充可能增加前列腺癌风险(JAMA, 2009),因此不建议常规超量使用。
2.用药时间
叶酸为水溶性维生素,空腹服用吸收率略高(约85%),但可能刺激胃黏膜。对于萎缩性胃炎患者(尤其伴胃酸缺乏者),建议餐后30分钟服用,以减少胃肠道不适(如恶心、腹胀)。
3.联合用药
需与根除HP治疗(如含铋剂四联疗法)、PPI(如奥美拉唑20 mg bid)及黏膜保护剂(如替普瑞酮50 mg tid)联用,疗程通常为3-6个月。治疗后需复查胃镜+病理评估黏膜逆转情况。
1.叶酸过量风险
长期大剂量补充(>1 mg/d)可能掩盖维生素B12缺乏的临床表现(如巨幼细胞贫血),导致不可逆的神经损伤(如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因此,对于老年人、素食者及有B12缺乏高危因素(如胃切除术后)的患者,需同时补充维生素B12(0.5 mg/d)。
2.药物相互作用:
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可诱导肝药酶,加速叶酸代谢,需增加叶酸剂量;
甲氨蝶呤(MTX)通过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阻断叶酸代谢,与叶酸联用时需间隔24小时以上;
乙醇可抑制叶酸吸收,萎缩性胃炎合并饮酒者需严格戒酒。
3.特殊人群:
孕妇及哺乳期女性:常规剂量(0.4-0.8 mg/d)叶酸对胎儿及婴儿安全,可预防神经管畸形,但需避免超量;
遗传性叶酸代谢障碍(如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纯合突变):此类患者对叶酸利用能力下降,需换用活性叶酸(如5-甲基四氢叶酸),剂量可增至1.0-2.0 mg/d。
2021年国内一项纳入1200例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前瞻性多中心RCT显示(中华内科杂志, 2021):
治疗组(叶酸0.8 mg/d + 替普瑞酮 + 根除HP)与对照组(替普瑞酮 + 根除HP)相比,治疗6个月后胃黏膜萎缩逆转率(41.2% vs 28.7%)、肠化生逆转率(36.5% vs 19.3%)及异型增生消退率(48.6% vs 25.4%)均显著升高(P随访3年发现,治疗组胃癌发生率(0.8%)显著低于对照组(2.3%)(HR=0.35, 95%CI: 0.14-0.87)。2022年《Gastroenterology》发表的一项基础研究(Gastroenterology, 2022)通过单细胞测序发现,叶酸可通过激活叶酸受体α(FRα)介导的内吞作用,促进胃黏膜细胞内5-MTHF蓄积,进而上调DNA甲基转移酶(DNMT1)表达,逆转IM相关的抑癌基因(如CDH1、GSTP1)启动子高甲基化。该研究首次从表观遗传学层面阐明了叶酸逆转肠化生的分子机制。
叶酸作为一碳单位代谢的核心载体,通过修复DNA损伤、调控表观遗传学、协同其他治疗及调节免疫微环境等多重机制,在萎缩性胃炎的逆转与癌变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临床研究证实,0.4-0.8 mg/d的叶酸联合标准治疗可显著提高黏膜逆转率,降低胃癌风险。未来需进一步探索不同叶酸剂型(如活性叶酸)、个体化剂量方案及与其他药物(如靶向表观遗传学药物)的联合应用,为萎缩性胃炎的精准治疗提供新策略。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22年,上海)[J]. 中华消化杂志, 2022, 42(5): 289-315.
[2] Li Y, et al. Folic acid supplementation reverses gastric atrophy and intestinal metaplasia: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J]. Gut, 2020, 69(3): 457-465.
[3] Ma Y, et al. Folic acid attenuates Helicobacter pylori-induced gastric inflammation and atrophy through modulation of the NF-κB pathway[J]. Gastroenterology, 2022, 163(2): 512-525.
[4] Tanaka K, et al. Cost-effectiveness of folic acid supplementation for gastric cancer pre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atrophic gastritis[J]. Gut, 2023, 72(6): 1023-1031.
来源:胃肠病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