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5年前被纳粹掠夺的意大利画家朱塞佩·吉斯兰迪的画作,在阿根廷一处豪宅的房产广告中离奇现身,引发国际社会关注。这幅名为《女士肖像》的画作在被发现后迅速从广告中消失。目前,国际刑警组织已介入搜寻,以防这件珍贵艺术品再次“人间蒸发”。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日新说观点
85年前被纳粹掠夺的意大利画家朱塞佩·吉斯兰迪的画作,在阿根廷一处豪宅的房产广告中离奇现身,引发国际社会关注。这幅名为《女士肖像》的画作在被发现后迅速从广告中消失。目前,国际刑警组织已介入搜寻,以防这件珍贵艺术品再次“人间蒸发”。
此次调查的焦点集中在豪宅的卖家身上:一位纳粹高级官员的女儿。她的父亲弗里德里希·卡德根曾担任帝国元帅赫尔曼·戈林的亲信顾问,于1978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去世,其两位女儿至今仍居住在阿根廷。这一发现为长期陷入停滞和法律拉锯战的被掠艺术品归还领域,注入了戏剧性的转折。
《女士肖像》是纳粹分子于1940年通过强制拍卖获得的近千件艺术品之一。当时,犹太艺术收藏家雅克·古德斯蒂克在携家人逃离荷兰的途中遭遇海难身亡。古德斯蒂克的家族最终在美国定居。这位据称曾在战争期间协助其他犹太人逃亡的收藏家,安葬于英国。
战后,其部分藏品在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被发现并陈列。在长达十年的交锋后,根据国际社会确立的被掠艺术品归还原则,2006年,超过200件作品最终归还给了古德斯蒂克唯一的在世继承人:他现年81岁的儿媳玛蕾·冯·萨赫尔。这是二战大屠杀后规模最大的艺术品归还行动之一,相关作品曾在纽约犹太博物馆举办大型展览,此后多数被私人收藏。
然而,吉斯兰迪创作的这幅科莱奥尼伯爵夫人肖像,并未出现在归还清单中。这幅完成于18世纪初的画作,至今仍被列入多份纳粹掠夺艺术品清单,包括荷兰文化遗产局的登记名录。
十年前,荷兰《每日新闻》(De Telegraaf)记者西里尔·罗斯曼接到北荷兰省德里赫斯市退休人员保罗·波斯特(Paul Post)的线索后,开始追寻这幅画作。波斯特的父亲曾在二战期间于阿姆斯特丹国家钻石局工作。当时占领区的纳粹以虚假承诺,胁迫犹太钻石商交出珠宝,谎称如此便可免遭驱逐。
波斯特在阁楼发现父亲的日记后,持续追查这段历史,追踪被掠钻石如何用于支持德国战争工业。他发现该计划的关键人物卡德根携部分钻石及两幅画作逃离德国,其中一幅正是吉斯兰迪的肖像画。多年来,罗斯曼曾多次尝试联系卡德根的两位女儿(其姓名未被透露),但均未果。
调查的转机出现于今年,其中一位女儿将家族位于海滨城市马德普拉塔的豪宅挂牌出售。罗斯曼报道称,罗伯斯·卡萨斯与坎波斯房地产公司(Robles Casas y Campos Real Estate)网站的照片中,这幅画作赫然悬挂在绿色沙发上方。荷兰文化遗产署艺术史学家安妮莉丝·库尔与佩里·施里尔表示,画作真迹特征明显。“追回此类画作实属罕见,”他们向该报表示。
记者还发现另一幅据称遭掠夺的艺术品——17世纪荷兰画家亚伯拉罕·米尼翁的作品——曾出现在卡德根某位女儿几年前的社交媒体帖子中。
有时,被私藏的艺术品只能通过偶然契机才能重见天日。2013年,慕尼黑藏家科尼利厄斯·古利特因逃税遭调查,其藏有纳粹掠夺艺术品的宝库随之曝光。
犹太数字文化追索项目基金会执行委员会主席黛德丽·伯杰向犹太通讯社透露,目前约有60万件纳粹掠夺艺术品下落不明,这些作品可能散落在公共或私人手中。她指出,若全球各国政府能将其相关档案资料数字化并转录成文,或许能发现更多失散艺术品。但本案的重见天日,实属记者与文化遗产署的幸运与辛勤工作共同促成。
画作被发现后,阿根廷《每日新闻报》记者彼得·舒滕致电其中一位女儿,对方要求他通过邮件提问:“我不清楚您需要什么信息,也不知您所指何画作。”她表示。当通过WhatsApp收到问题及画作照片后,她回复称“此刻实在太忙无法作答”,此后便杳无音讯。
随后,该房产广告便被网站撤下。据该报报道,这位女儿在Instagram上也更改了姓名。继承人玛蕾·冯·萨赫尔在事件曝光后接受采访时表示,其家族目标是“追回戈德斯蒂克收藏中所有被盗艺术品”。如今,她已获得阿根廷联邦警察及国际刑警组织的协助,共同追寻画作的下落。
作者:托比·阿克塞尔罗德/犹太电讯社
来源:日新说Copernicium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