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5月下旬,虹口警方发现一个蹊跷现象:一名电诈被害人接到的诈骗电话实名注册在本市一名在读职校女生徐某名下。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个刚满18岁的女生近期名下连续注册激活了多个手机号码,其中不少因涉诈已被封号。
今年5月下旬,虹口警方发现一个蹊跷现象:一名电诈被害人接到的诈骗电话实名注册在本市一名在读职校女生徐某名下。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个刚满18岁的女生近期名下连续注册激活了多个手机号码,其中不少因涉诈已被封号。
警方深入调查后揭开真相——这些学生背后竟有学校外聘老师王某的身影。
01 学生名下号码牵出大案
虹口警方在处理电信诈骗案件时发现关键线索,受害人接到的诈骗电话全部登记在一名职校女生徐某名下。这个发现令办案民警心情沉重。
调查显示,徐某名下注册的多个手机号码在案发前后向全国各地拨打了数十通电话,通话时长短则几秒,长则数十分钟。这些电话都是诈骗电话,已经造成群众巨额财产损失。
这些号码中不少因涉嫌诈骗已被封号,但又有新号码被不断注册激活。一个刚成年的学生,为何需要如此多的手机号码?这引起了警方的深度怀疑。
02 “手机口”引流浮出水面
警方判断,徐某极可能参与了被称为“手机口”引流的电信诈骗辅助活动。这是一种新型诈骗手段,通过国内人员协助架设通讯设备,实现境外诈骗电话的“本地化”。
诈骗集团往往以“高薪兼职”为诱饵,招募国内人员提供通讯中转服务,使境外打来的电话显示为本地号码,大大增加诈骗成功率。
令人痛心的是,这类犯罪活动已经蔓延到校园,犯罪分子开始将魔爪伸向涉世未深的学生群体。
03 外聘老师竟是主谋
随着调查深入,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浮出水面:诱导学生参与犯罪的竟然是学校外聘老师王某。
王某是徐某就读学校的外聘老师,同时自己经营一家传媒公司。调查发现,徐某激活的电话卡全是王某公司采购的。王某正是利用教师的身份获取学生信任,诱导他们参与违法犯罪活动。
犯罪嫌疑人王某利用身份便利,以“兼职赚钱”等话术欺骗学生,让他们以为自己只是在做普通的勤工俭学,完全不知道已经触犯法律。
04 全面收网打击犯罪
6月初,虹口警方成立专案组开展收网行动,一举将王某、徐某等15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
经查证,通过该团伙造成的电信诈骗金额高达100余万元。目前,犯罪嫌疑人王某因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已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
其余14名犯罪嫌疑人也已被虹口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警方提醒:出租、出借、出售手机卡、银行卡均为违法行为,还可能涉嫌犯罪。请学校、家长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提高警惕,切勿因贪图小利而成为诈骗分子的帮凶。
请转发提醒身边的人,特别是青少年群体:任何要求提供手机卡、银行卡的“兼职”都可能是诈骗陷阱,一旦涉案将留下犯罪记录,严重影响未来人生道路。
来源:教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