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金华乡村响起消防安全“三重奏”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8 07:02 4

摘要: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背后,是农村消防意识薄弱与自救能力缺失的缩影——今年上半年,农村火灾及亡人占比均已过半,分别占火灾和亡人总数的64.1%和51.4%*。老龄化、空心化的乡村成为火灾防控难点。

8月5日,浙江台州一农家厨房内,一锅保温中的米饭化作焦炭,电饭煲外壳熔毁,罪魁祸首竟是一个老化的插线板。

(引发火灾的老化插线板)

就在同一天,贵阳一位七旬老人发现液化气软管起火,情急下用拖把扑打,反致火焰喷涌。

(起火情况)

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背后,是农村消防意识薄弱与自救能力缺失的缩影——今年上半年,农村火灾及亡人占比均已过半,分别占火灾和亡人总数的64.1%和51.4%*。老龄化、空心化的乡村成为火灾防控难点。

面对这道安全考题,金华金东区消防救援大队通过“3+”宣传模式,将防火知识织入田间巷陌的人间烟火。

“文化礼堂+”

礼堂变身“安全会客厅

“阿伯阿婶们,油锅着火先关气还是泼水?”在塘雅镇施塘头村文化礼堂的晚会上,消防员抛出问题瞬间获得大家的踊跃回答。台下大爷攥着印有消防口诀的蒲扇喊:“关阀门!盖锅盖!”

这样的场景正在金东259座文化礼堂轮番上演。村民通过线上预约或管理员登记,即可“点单”消防课程——从灭火器实操到电动车充电隐患剖析,需求精准匹配。更妙的是,消防知识被拆解成碎片化“彩蛋”:婺剧开演前播放警示短片,歌舞间隙穿插知识竞答,甚至村民领取的矿泉水瓶身都印着逃生口诀

以前觉得消防是城里事,现在礼堂遛个弯就能学!”赵阿姨晃着印有消防标语的手提袋笑道。

“美丽大姐+”

更贴心的方言安全“唠嗑”

粉马甲、宣传册、大嗓门——金东12支“美丽大姐”志愿队行走巷陌田间,将专业术语“翻译”成乡土人情。

“柴火堆挨灶台就像‘定时炸弹’,挪远点才安心!”在傅村镇,队员用方言劝阻在灶台边堆柴草的农户,顺手递上印有“三清三关”的宣传扇。她们深谙村民心理:老人记性差?把口诀印在每日必用的物品上;主妇忙家务?把油锅灭火步骤编成做饭顺口溜。“美丽大姐”们更是人手一本“隐患记录本”:谁家电线老化、哪家电动自行车常在楼道充电……都记得清清楚楚,精准锁定高风险家庭

“幸好她们上次提醒我换插线板,不然我家电饭煲也得冒烟!”村民老陈指着新换的国标插座感慨。这种“拉家常+除隐患”的柔性劝导,让宣传不再是冷冰冰的训诫。

“志愿消防+”

家门口的守护,更添安全感

“起火啦!”施塘头村一声呼喊打破了平静。上周,村里突发火情,村志愿消防队闻讯立即拉动,队员们迅速集结冲向现场。

在乡镇专职消防队赶到前的宝贵几分钟里,这支由本村青壮年组成的队伍就已迅速到场,对准火点奋力扑救,成功遏制了火势蔓延。“我们队伍冲得快、打得准,火苗没窜出去就被按住了!”队员王文兵回忆时语气铿锵,脸上写满自豪。

在金东,像施塘头村这样超千人的村庄都组建了自己的志愿消防队。他们可不是“花架子”:水带、灭火器是基础,部分队伍还配备了小型消防车等器材。每月雷打不动的定期训练,让队员们熟练掌握装备操作和初期火灾扑救技能,成为乡亲们信得过的“第一道防线”。

村里举办大型活动时,你总能看见他们与乡镇专职消防队员并肩的身影——联合巡逻,排查隐患,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我们志愿队和专职队都是消防队伍的一份子,守护家园的一份子,本质都是在为人民服务。”王文兵道出了这支队伍最朴实的信念。他们是扎根村落的“守护神”,用快速响应和初战能力,牢牢守住家门口的安全关。

夜幕下的施塘头村礼堂,婺剧锣鼓渐歇。村民散去时,有人下意识摸了摸电瓶车充电线,有人把堆在灶边的柴捆往后挪了一米。这些细微动作,恰是安全意识的破土之声——当消防宣传从“说教”变为“生活”,乡村才能真正筑起火的防线。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