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未称帝的乱世枭雄,曹操居首,李克用入列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8 06:58 3

摘要:在中国历史上,乱世常出英雄豪杰。他们手握重权、才智过人,成为一方霸主,却有这样一些人,虽然掌握大权,却终生未曾称帝。

在中国历史上,乱世常出英雄豪杰。他们手握重权、才智过人,成为一方霸主,却有这样一些人,虽然掌握大权,却终生未曾称帝。

他们或是出于时势考量,或是心怀前朝,最终选择止步于皇位之前,尽管如此,他们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丝毫不逊于许多正式帝王。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权臣,曹魏政权的奠基者。他年少时机警过人,擅长武艺和兵法,二十岁时就被举为孝廉,进入朝廷为官。

曹操曾为朝廷提出许多发展建议但未被采纳,在帮助朝廷镇压黄巾起义后,他甚至一度考虑归隐故乡。

后来天下大乱,曹操再次被朝廷征召,负责护卫汉灵帝,不久汉灵帝去世,董卓杀汉少帝,立刘协为傀儡皇帝,把持朝政,专横跋扈。

曹操不愿与残暴的董卓为伍,逃出洛阳,散尽家财招募义军讨伐董卓,后来他出兵兖州,收服三十万青州黄巾军。

不料张邈、张超等人反叛,兖州被吕布占据,曹操重整军队,多次击败吕布,重新占领兖州,当年十月,汉献帝任命曹操为兖州牧。

曹操随后平定多地黄巾军,采纳谋士“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建议,将汉献帝迎接到许县,从此,他以拯救汉室为名,征讨各地割据军阀。

官渡之战,曹操大败袁绍,统一北方,此后他训练水军南下,夺取荆州,派曹纯率虎豹骑追击刘备于长坂坡,刘备被迫南逃,曹操占领江陵。

赤壁之战失利后,曹操未能夺取江东,只好退兵,颁布《求贤令》,广纳天下人才,壮大自身实力。

不久,曹操西征,先击败马超等关中联军,稳定关中地区,又派夏侯渊继续西征,平定凉州。

曹操屡受汉献帝封赏,最终被封为魏王,位在诸侯王之上,汉献帝还特许他戴十二旒的王冠,享用天子仪仗。

曹操再次南征时,刘备趁机夺取汉中,坚守不出,孙权在杀关羽、取荆州后,向曹操示好,甚至劝曹操代汉自立。

曹操却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他心怀统一天下的雄心,不为暂时称帝的诱惑所动,始终扶持汉室,平定各方叛乱。

公元220年,曹操于洛阳病逝,终年六十六岁,他死后,曹丕追尊他为魏武帝。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司马昭,字子上,三国时期曹魏权臣,为西晋建立奠定基础,他年少时便随父司马懿对抗蜀汉,立下战功,被封为中郎将。

司马懿去世后,司马昭的兄长司马师担任抚军大将军,独揽大权,掌控曹魏朝政,司马昭早年随父司马懿、兄司马师对抗蜀汉,屡立战功,威震四方,连胡人都畏惧他,因此被封为新城乡侯。

魏帝曹芳对司马家族深感恐惧,计划发动突袭罢免司马师,却因计划泄露而失败,司马昭与兄长商议后,废黜曹芳,改立曹髦为帝。

不久,司马师在征途中去世,司马昭接任大将军,继续把持曹魏大权。

后来,司马昭四处征伐,屡立战功,曹髦下诏欲封他为晋公,并为其建立晋国,但司马昭推辞不受。

不久,曹髦再次欲封司马昭为晋公,司马昭仍不接受,曹髦哀叹自己连封赏臣下的权力都没有,恐惧不已。

他说司马昭的野心已经显而易见,计划召集百官罢免司马昭,计划泄露后,司马昭指使部下贾充、成济杀害曹髦,然后将罪责推给动手的部下,又立曹奂(原名曹璜)为帝。

后来,司马昭灭蜀汉,被封为晋公,不久进封晋王,司马昭掌握曹魏大权,内心怀有野心,但表面仍“爱惜羽毛”,不肯直接称帝。

公元265年,司马昭因中风猝逝,年五十五岁,数月后,其子司马炎代魏自立,建立晋朝,追尊司马昭为文皇帝。

图片来源于网络

高欢,又名贺六浑,南北朝时期东魏权臣,北齐王朝的奠基人,高欢出身贫寒,自幼生长于边镇,是鲜卑化的汉人,身份卑微。

高欢娶了鲜卑贵族之女娄昭君后命运转变,借助娄家势力广结豪杰,立志在乱世中成就一番事业。

他最初参加六镇起义,后因与起义首领不和叛逃,投靠尔朱荣,成为尔朱荣心腹,尔朱荣在孝明帝被胡太后毒死后,拥立元子攸为孝庄帝,并将女儿嫁给孝庄帝,随后站在朝廷一边,陆续平定多起农民起义。

不久孝庄帝因不满尔朱荣专权,设计将其杀死,尔朱家族发动叛乱,杀孝庄帝,另立新帝,并封高欢为平阳郡公,高欢不满尔朱家族残暴统治,渐生反意,开始手握重兵积蓄力量。

随后,高欢先率军消灭尔朱氏余党,继而拥立元修为北魏孝武帝,自任大丞相,掌控朝政大权。

孝武帝元修不满高欢专权,攻打高欢失败,惧诛而率军投奔宇文泰,高欢追回孝武帝未果,返回洛阳,立十一岁的元善见为帝。

自此,北魏分裂为二,宇文泰控制孝武帝于长安,建立西魏;高欢则拥立孝静帝,迁都邺城,史称东魏。

后来,高欢掌握东魏实权,多次派兵攻打西魏,互有胜负,玉璧之战,高欢亲征久攻不下,又遇瘟疫士卒死伤惨重,忧愤成疾。

恰有陨星坠于军营,又出现日食,高欢认为天意不在自己,含恨而终,高欢死后,次子高洋废孝静帝自立,建立齐国,追尊高欢为北齐神武皇帝。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宇文泰,字黑獭,鲜卑族人,南北朝时期西魏实际掌权者,北周政权的奠基人,宇文泰少年坎坷,父母兄长皆死于战乱,后投奔贺拔岳,随贺拔岳拥立孝庄帝即位。

宇文泰得贺拔岳赏识南征北战,平定多处叛乱,屡立战功,同时也赢得了人心。

高欢控制孝武帝,掌握北魏大权,宇文泰与贺拔岳商议后进军关陇地区,收揽民心,他们计划像晋文公那样先安定孝武帝,再图霸业。

不久,贺拔岳在凉州征战时被部下背叛杀害,宇文泰立即赶赴凉州,接管了贺拔岳军队的指挥权。

后来,宇文泰暗中联系孝武帝,表示愿为他诛杀丞相高欢,将大权还于魏室,孝武帝大喜,立即封宇文泰为大将军,使宇文泰得以名正言顺统领贺拔岳旧部。

孝武帝与高欢交战失败出逃,孝武帝从洛阳出逃投奔宇文泰,宇文泰在长安迎接孝武帝,后协助孝武帝定都长安,宇文泰由此掌控北魏朝政大权,孝武帝再次成为傀儡皇帝,心中十分郁闷。

同年,宇文泰毒杀孝武帝,立元宝炬为帝,史称西魏,宇文泰掌握西魏朝政大权,与迁都邺城掌控东魏的高欢对峙。

此后数年,宇文泰与东魏互相攻伐,战争胶着,呈拉锯状态,高欢死后,东魏将领侯景不愿交出兵权,与东魏掌权者反目。他先投宇文泰,后奔南朝萧梁,引发侯景之乱。

宇文泰抓住时机,夺取南梁大片领土,使西魏国力显著增强,为后续北周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宇文泰始终掌握西魏朝政大权,改革官制加强中央集权,为北周统一北方奠定基础,宇文泰死后,其子取代西魏即位,建立北周王朝,追尊宇文泰为文皇帝。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克用,本姓朱邪,字翼圣,唐末至五代初年军阀,后唐政权奠基人,李克用为沙陀族人,勇猛善战,十五岁时随父征讨庞勋,立下战功,年少成名。

后李克用奉朝廷之命率沙陀军南下大破黄巢军队,收复长安,因功被封为河东节度使、陇西郡王。

李克用虽善战,却识人不明,屡遭背叛,他与朱温在汴州上源驿饮酒,视其为盟友,不料朱温暗中设伏相害,李克用侥幸逃脱,从此与朱温结下深仇。

后来李克用威震河东,但其部下李存孝在邢州作战时叛变投敌,李克用再克邢州,擒杀李存孝。

世事纷乱,唐室日渐衰微,不久后,李克用再次率军勤王,救出被李茂贞等人控制的唐昭宗,因功被封为晋王。

此后多年,李克用控制河东地区,与盘踞汴州的梁王朱温攻战不休,誓要诛杀朱温报仇雪恨。

但李克用又遭背叛,他结交的刘仁恭等人离他而去投靠朱温,使李克用愤恨不已。

朱温控制唐昭宗,迁都洛阳,随后代唐自立,建立后梁,李克用虽据重兵,却不愿与朱温同流合污。他坚持使用唐朝天祐年号,以复兴唐室为志,与朱温对峙。

李克用临终前嘱咐长子李存勖必要诛灭朱温、刘仁恭等人,以报昔日背叛之仇。

李存勖不负父望,先破燕国擒斩刘仁恭,后又举兵消灭后梁,最终,李存勖即位称帝建立后唐王朝,追尊其父李克用为武皇帝。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历史长河中,这些人物虽未称帝,却深刻影响了时代走向,他们或如曹操般雄才大略却恪守臣节;或如司马昭般心怀异志却顾忌舆论;或如李克用般坚守信念至死不渝。

他们的选择展现了乱世中权力与道德的复杂关系,在皇冠触手可及时选择放弃,往往需要比取而代之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完)

来源:荔枝男孩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