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潮城海宁|源于西山,全域破圈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8 06:31 1

摘要: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西山社区以党建引领社会力量聚能,激发不同治理主体活力,将各种力量、资源导入到社区治理最薄弱、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从基层治理的“后进生”一跃逆袭成“示范生”。

01

你好,潮城海宁

02

从“一地实践”到“全域共享”

西山社区治理经验花开潮城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西山社区以党建引领社会力量聚能,激发不同治理主体活力,将各种力量、资源导入到社区治理最薄弱、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从基层治理的“后进生”一跃逆袭成“示范生”。

这股源于西山社区的治理经验,如今正在海宁全市各村社落地生根。没有简单照搬的“复制粘贴”,而是结合各自实际“量体裁衣”,走出了一条条各具特色的基层治理新路径,把社区建设成为广大居民群众的幸福家园。

精准把握群众需求

项目运作破解难题

“袜子两块钱一双,玩偶三块钱一个……”每周五南关厢老街的关厢共富集市上,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传来,闲置玩具、书籍、各类手工艺品、小家电等吸引着居民和游客。这是南关厢社区“爱的搬运工”项目,卖出的所有收入都会用来购买生活必需品和学习用品,帮助辖区里的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困难学生和困难家庭。

南关厢社区“爱的搬运工”项目

“为了把爱搬运到更多地方,我们成立了‘爱的搬运工’志愿服务项目。向辖区党员和居民发布闲置物品募集令,没想到马上就得到了大家的热烈响应。”南关厢社区党委书记蔡凤燕说。近年来,社区坚持将居民的需求清单转化为具体的项目清单,先后联动各党组织开展“古樟树下育新苗”青少年成长项目、“古樟树下长者关爱”项目、“我家一条巷”街区融合等12个服务项目,通过项目化运作让民生难题逐步变为幸福实景。

南关厢社区“古樟树下长者关爱”项目

项目选题源于民需。正是这一个个“切口小、接地气、能见效”的公益项目,精准把握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社区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创智社区,随着居民生活品质提升,日常维修、邻里活动布置等场景日益增多。社区了解发现,多数家庭缺少基础维修工具,遇到问题要么高价购买低频使用的工具,要么四处借工具却屡屡碰壁。面对这一民生难题,社区联合业委会、物业公司开展便民工具箱项目,采购了一批实用的便民工具放于每个小区的物业服务中心,方便有需要的居民随时借用。

创智社区便民工具箱项目

再看白漾社区,建立起“颐漾幸福”项目清单,通过项目化运作解决太阳能维修、居家养老服务、绿化修剪等7个民生难题,变“群众找上门”为“服务送上门”,将各项服务举措精准投送到千家万户。

挖掘社区资源潜力

变“独角戏”为“大合唱”

“社区要举办七夕活动了,有没有‘治理益伙伴’愿意来现场开展便民服务?”近日,洛溪社区党支部书记冯剑萍在微信群里发布了一条活动信息,立马就收到了辖区很多商户的报名。“目前群里数量已经突破了80家,涵盖企业、银行、商铺、医院等,有活动在群里一发,大家就像抢单一样积极。”

冯剑萍告诉记者,洛溪社区有不少特殊人群,难以就业。“五年前我们和昊吉力共建共富工坊,企业帮助13名残疾人月均增收3000余元,并且还每年慰问困难家庭,成了社区的暖心后盾。”

也是从这开始,洛溪社区看到了社会力量的潜力。“打开门来聚资源,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冯剑萍说道,现在洛溪社区已经先后开展“转手爱一杯水”行动、眼科义诊、职业病防治进企业进小区等为民服务活动60余次。

洛溪社区“转手爱 一杯水”行动

今年,洛溪社区聚焦居民高频需求,还发布了“达人招募令”,挖掘编织、舞蹈、书法和太极等能人。退休教师蒋平华就是其中一位,他原先在杭州市钱塘区青少年宫执教书法,退休后定居洛溪社区,这个暑期每周都会来爱心托班免费教孩子书法。“我们想给蒋老师一点补贴,他说啥也不要,就说‘住在这儿,就该为社区出份力’。”冯剑萍称赞道。

洛溪社区达人蒋华平免费教孩子们书法

社区资源有限,单靠自己干,很多事很难办、办不好,重点便是找到共同“拉马车”的人。西山之所以能办成这么多好事难事,靠的就是干群一条心、大家齐努力,让群众在参与中增强主体意识。

无独有偶。在百合社区,社区通过收集分析党员和居民职业背景、专业技能与服务意愿,建立起了人才数据库,整合1800余名专业人才资源,分类组建49支特色服务队,本年度已组织开展专业志愿服务68次。仰山社区完善社区“能人库”储备,成立“暖仰助邻志愿服务队”等自治团队5支,开展邻里互助服务86次。

仰山社区暖仰助邻志愿服务队

矛盾纠纷化解,同样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塘桥村搭建新老居民协同治理平台,依托新市民党员语言、文化优势,组建“乡音调解队”,为化解新老居民矛盾纠纷搭建“连心桥”。

片区组团打破壁垒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近日,许村镇通往杭州方向的翁盘路焕然一新。曾经,道路两侧被占用,商铺货物挤占路面导致通行不便。“通过几个村社联手整治,路总算畅通了!”翁埠村村民徐子根笑逐颜开。

这一变化,得益于许村镇以党建为纽带,联合钱塘区、临平区创新打造杭海毗邻片区组团治理模式。

许村地处杭海交界,翁埠、塘桥、前进三村与杭州杭铣、钱塘、高地三社区紧密相邻。过去双方河道、道路各管一段,消防出警要协调,连新市民纠纷调解都常因属地问题受阻。解决毗邻地区权责交叉、治理碎片化难题的关键,是把“各管一段”变成“组团共治”。

聘任杭海毗邻片区组团治理轮值书记

杭海毗邻片区组团治理模式采用常态化轮值议事机制,依托杭海“老娘舅”培育、“共富同行、杭海连心”等12个重点项目,打造片区治理中心、消防前哨站等3个联动阵地,有效解决了困扰两地10余年的交通拥堵、污水纳管等问题。“我们成功推动6户农户污水管网跨域接入杭州系统,让老百姓真切看到了诚意。”翁埠村党委书记翁子龙感慨道。

基层治理既需细针密线的精准,也需统筹联动的格局。如今,海宁已有不少像这样以党建引领打破行政壁垒,统筹区域资源,在基层治理、民生服务、产业发展等领域构建“组织共建、事务共商、资源共享”的创新路径。

如桃园村以花卉产业为纽带,引导各村有钱出钱、有地出地、有项目出项目,将3个镇12个村串联成“大桃园”片区。片区精准锚定村级发展规划缺位、专业技术滞后、销售渠道梗阻等共性痛点难点,协同企业、村党委三方力量,打造种植规划科学化、农户培训体系化、电商主播专业化、产品营销品牌化、物流配送智慧化的全产业协作链条。

“大桃园”片区

如今,12个行政村打破行政壁垒,培育形成花卉、稻米、果蔬3大亿元产业集群。2024年,片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经营性收入较组团前分别增长50.4%、60.5%。

通过组团联动,边界线变成“连心线”,基层治理难点转化为亮点。如今,这里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治理水平显著提升,产业发展生机勃勃,治理效能真正体现在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之中。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