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于毛泽东同志为《团结报》题写报头一事,是我国民族地区新闻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此事发生于一九五二年十月,正值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事业受到党中央高度重视。湘西苗族自治区党委为加强舆论阵地建设,创办了自治区党委机关报《
毛泽东题”团结报“手迹
关于毛泽东同志为《团结报》题写报头一事,是我国民族地区新闻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此事发生于一九五二年十月,正值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事业受到党中央高度重视。湘西苗族自治区党委为加强舆论阵地建设,创办了自治区党委机关报《团结报》,该报于同年十月一日正式创刊,其前身为《湘西日报》。在创刊之初,由于出版任务紧迫,报头暂由当地一位老先生书写,但自治区党委同志普遍认为效果未尽理想,遂萌生了恳请毛泽东主席题写报头的想法。
这一请求通过时任湖南省委宣传部部长周小舟同志转呈。周小舟同志曾担任毛泽东同志秘书,深知主席对民族地区工作的关怀。毛泽东同志在收到请求后,欣然应允,于百忙之中题写了“团结报”三字。毛泽东同志的书法苍劲有力、气势磅礴,不仅体现了其个人深厚的艺术修养,更传递出党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深切关怀与殷切期望。题写后的报头于一九五二年十月二十八日正式启用,并一直沿用至今,成为《团结报》的重要标识和历史见证。
毛泽东同志题写报头,不仅是对一份报纸的肯定,更是对党的民族政策的具体实践。新中国成立初期,湘西地区历经社会变革,民族团结和稳定发展任务艰巨。毛泽东同志亲自题写报头,极大鼓舞了当地干部群众,增强了各民族团结一心、共建家园的信心和决心。《团结报》作为党的喉舌,在宣传党的政策、引导社会舆论、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毛泽东同志的题词,进一步提升了报纸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使其成为连接党和群众的重要桥梁。
此外,这一事件也体现了毛泽东同志一贯重视新闻舆论工作的思想。毛泽东同志多次强调,报纸是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重要工具。他为《团结报》题写报头,是对这一思想的生动实践,也为全国其他民族地区新闻事业的发展树立了典范。此后,《团结报》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深入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记录并推动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改革发展进程,为促进地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了积极贡献。
回顾这一历史事件,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位伟大领袖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深切关怀,也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毛泽东同志题写的“团结报”三字,至今仍在报端熠熠生辉,象征着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应继承和发扬这一精神,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
《团结报》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地区新闻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从创刊至今,它始终坚持党性原则,服务人民群众,扎根民族地区,传播正能量,成为湘西地区舆论阵地的重要支柱。毛泽东同志题写报头的故事,也将继续激励广大新闻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新时代党的新闻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视角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