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师傅,这么热的天,您歇会儿吧。"卖早点的刘婶擦着额头的汗珠。
王建国摇摇头,弯腰捡起绿化带里的烟头:"活儿得有人干。"
刘婶看了看头顶悬挂的红色高温警示牌,又看了看远处商场停车场里那排闪着亮光的豪车,忽然叹了口气:"有些事啊,真是说不准的。"
王建国不知道,四个小时后,他会举起一块砖头,对着一辆保时捷的车窗砸下去......
01
清晨六点,这座城市还沉浸在薄薄的雾霭中。气象台的播报员用略显疲惫的声音重复着同样的内容:今日最高气温39度,请市民减少户外活动。电台里传来的声音在空荡的街道上显得有些空洞,像是对着无人的剧场念台词。
王建国已经在康宁路的这个路口工作了三十年。他穿着洗得发白的橙色工装,腰间挂着搪瓷杯,手里推着那辆破旧的垃圾车。车轮上的铁皮早就锈蚀得斑驳不堪,但每天早上六点,准时出现在这里的永远是王建国和他的垃圾车。
今天和往常不太一样。王建国注意到路边多了几块红色的警示牌,上面写着"高温预警,谨防中暑"。他咧嘴笑了笑,伸手摸了摸腰间的水壶——已经见底了。
"老王!"
刘婶的早点摊刚刚支起来,热气腾腾的包子香味在晨风中飘散。她招手示意王建国过去。
"这么早就开始扫了?"刘婶一边包着包子一边说,"天气预报说今天要热死人呢。"
王建国把垃圾夹放在车沿上,走到摊前:"习惯了。这个点路上人少,正好把垃圾清理干净。"
刘婶盛了一碗豆浆递给他:"喝点吧,免费的。这么热的天,别中暑了。"
王建国接过豆浆,小心翼翼地喝了一口。温热的液体顺着喉咙流下去,他长长地出了口气。
"谢了,刘婶。"
"客气什么。"刘婶继续忙着她的生意,"对了,你听说了吗?前两天那个小区有个孩子被锁车里了,差点出事。"
王建国愣了一下:"怎么回事?"
"家长粗心呗,下车忘了带孩子。幸好发现得早,不然这么热的天..."刘婶摇摇头,没有继续说下去。
王建国把豆浆一饮而尽,把碗还给刘婶:"我接着扫了。"
"慢着点,别急。"
王建国推着垃圾车继续向前走。晨光渐亮,街道上开始有了人影。上班族匆匆赶路,晨练的老人慢悠悠地走着太极拳。一切看起来都很平常,就像过去的三十年里的每一个早晨。
02
九点钟,太阳已经露出了凶狠的面目。王建国脱下工装外套,露出里面那件洗得快要透明的背心。汗珠从他的脊背上滚落下来,在地面上留下星星点点的痕迹。
他推着车来到商场后门的停车场。这里是他负责清扫区域的最后一段。停车场里停着几辆车,大部分都是普通的轿车,但在最里面,有一辆黑色的保时捷特别显眼。车身在阳光下闪着幽暗的光泽,像一头静卧的黑豹。
王建国没有多看,继续清理着停车场里的垃圾。烟头、废纸、饮料瓶——城市的垃圾总是这样单调而重复。他弯腰捡拾的动作已经成了本能,三十年来重复了不知多少万次。
十点钟,地表温度突破了50度。王建国在停车场边上的阴凉处歇脚,掏出水壶想喝水,却发现已经空了。他正准备到附近的水龙头去接水,突然听到了一声微弱的哭声。
声音很轻,几乎被商场里传出的空调声掩盖。王建国停下脚步,侧耳倾听。哭声断断续续,像是从某个密闭的空间里传出来的。
他环顾四周,目光最终停在了那辆黑色保时捷上。
王建国走近那辆车,透过车窗向里张望。后座上,一个穿着粉色连衣裙的小女孩正在哭泣。她看起来大概三四岁的样子,小脸涨得通红,不停地用小手拍打着车窗。
"怎么回事?"王建国敲了敲车窗玻璃。
小女孩听到声音,转过头看着他,嘴里发出呜呜的声音。她的嘴唇干裂,额头上满是汗珠。
王建国试着拉车门,发现都锁着。他又敲了敲车窗,对小女孩喊道:"别怕,叔叔来救你!"
但小女孩显然听不清他在说什么,只是继续哭泣,声音越来越弱。
王建国环顾四周,停车场里除了他没有其他人。他跑到商场的后门,门卫室里坐着一个年轻的保安。
"师傅!"王建国拍着门卫室的窗户,"停车场里有个孩子被锁在车里了!"
保安抬起头,看了看王建国:"什么车?"
"一辆黑色保时捷,车牌是..."王建国想了想,"我没注意车牌,就在停车场最里面。"
保安站起身,跟着王建国来到停车场。看到车里的小女孩,保安也皱起了眉头。
"这车主是谁?什么时候停的?"保安问。
"不知道,我刚才打扫的时候车就在这儿了。"王建国说,"你们商场有登记吗?"
保安摇摇头:"我们不管登记,只负责看门。"
王建国看着车里的小女孩,她的哭声已经变得很微弱,整个人无力地靠在座椅上。
"不行,这样下去会出事的。"王建国说,"你帮忙广播一下,找找车主。"
保安点点头,用对讲机联系了商场的广播室。很快,商场里响起了寻找车主的广播声:"请粤B开头,黑色保时捷的车主速到后门停车场,您的孩子需要您。"
十分钟过去了,没有人出现。
王建国蹲在车边,隔着玻璃看着小女孩。她的脸色越来越红,呼吸变得急促。他用手摸了摸车门把手,烫得几乎要烫伤皮肤。
"再广播一次。"王建国对保安说。
广播声再次响起,但依然没有人出现。
又过了十分钟,王建国开始焦急起来。他拨打了114查号台,想通过车牌号找到车主的联系方式,但得到的回复是需要公安部门的证明才能查询。
"师傅,要不报警吧?"保安建议。
"报警需要多长时间?"王建国问。
"起码二十分钟吧,交警要过来,消防车也要过来..."
王建国看了看车里的小女孩,她已经闭上了眼睛,小手也不再拍打车窗。
"来不及了。"
王建国站起身,环顾四周。停车场里开始有人围观,三三两两的路人和商场里出来的顾客。有人举着手机拍照,有人在一旁指指点点。
"这是谁家的孩子?"
"车主呢?怎么这么不负责任?"
"这么热的天,孩子在车里会中暑的。"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但没有人知道车主是谁,也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办。
03
王建国走到垃圾车旁,从工具箱里拿出一把螺丝刀。他回到车边,试图用螺丝刀撬开车窗,但保时捷的防盗系统很先进,玻璃纹丝不动。
"师傅,小心点,这车很贵的。"有人在一旁提醒。
王建国没有理会,继续尝试。但无论他怎么努力,都无法撬开车窗。
这时,商场的经理跑了出来。他看到现场的情况,立刻走到王建国身边。
"王师傅,您先别动这车。"经理说,"这车的车主我认识,是市里的一个大老板。要是车坏了,修理费要好几十万。"
王建国停下动作,看着经理:"可是孩子在里面,会出事的。"
"我知道,但您也要考虑后果啊。"经理压低声音说,"这个车主不好惹,要是追究起来,您赔得起吗?"
王建国看了看车里的小女孩,她的脸已经变得苍白,胸口起伏得很微弱。
"消防车什么时候能到?"王建国问。
"最快也要二十分钟。"经理说,"我再想想其他办法。"
但王建国已经等不及了。他看着小女孩奄奄一息的样子,想起了自己的孙子。去年夏天,孙子在公园里玩耍时中暑,送到医院时也是这个样子——脸色苍白,呼吸微弱。
王建国解下腰间的搪瓷杯,走到车前。围观的人都屏住了呼吸,感觉到了什么即将发生。
"王师傅!"经理急忙阻拦,"您冷静一点!"
王建国没有理会,举起搪瓷杯狠狠砸向车窗。杯子在防爆玻璃上发出清脆的响声,然后弹开,在地上滚了几圈。车窗完好无损,只留下一个小小的白点。
围观的人发出一阵抽气声。有人开始录视频,有人在打电话。
王建国捡起搪瓷杯,看到杯口已经瘪了一块。他又砸了一次,结果还是一样。
"师傅,别砸了,没用的。"有人劝道,"这是防爆玻璃,锤子都砸不破。"
王建国停下动作,看着车里的小女孩。她已经完全没有反应了,像一个布娃娃一样瘫在座椅上。
他突然想起了刘婶早上说的话——前两天有个孩子被锁在车里,差点出事。他还想起了新闻里报道过的类似事件,高温下密闭的车厢在短时间内就能达到致命的温度。
王建国扔掉搪瓷杯,走到垃圾车旁。他在工具箱里翻找,最终找到了一块半截的砖头——那是他昨天清理建筑垃圾时顺手捡来的,本来打算用来垫车轮。
"王师傅,您想清楚了!"经理见状,立刻上前阻拦,"这车修一下要几十万,您一辈子都赔不起!"
围观的人也开始议论纷纷。
"算了吧,师傅,不关你的事。"
"万一车主追究起来怎么办?"
"消防车快来了,再等等吧。"
但也有人支持王建国:
"孩子要紧!"
"车算什么,人命关天!"
"砸吧,师傅,我们都看着呢!"
王建国举着砖头,手在微微颤抖。他知道这一砸下去意味着什么——几十万的赔偿,可能的法律后果,以及不可预知的麻烦。但他也知道,如果不砸,车里的孩子可能就没救了。
他看着围观的人群,大声说道:"谁有孩子?想想这时候她得多难受!"
04
人群安静了下来。许多人都是父母,他们能想象如果是自己的孩子被困在车里会是什么感觉。
王建国深吸一口气,举起砖头。
第一次砸下去,玻璃出现了蛛网状的裂纹。围观的人发出惊呼声。
第二次砸下去,裂纹扩大了,但玻璃依然没有破。
第三次砸下去,玻璃终于碎了。碎片哗啦啦地掉落,王建国用袖子包着手,小心地清理掉玻璃碎片,然后伸手进去打开车门。
车内的热浪扑面而来,像打开了一个烤箱。王建国小心翼翼地抱起小女孩,她的身体滚烫,已经失去了意识。
"快!叫救护车!"王建国大喊。
就在这时,一辆黑色奔驰急速驶来,在停车场门口急刹车。车门打开,一个穿着西装的年轻男人跳了下来。
他看到破碎的车窗,看到被王建国抱在怀里的女儿,脸上的表情从惊讶变成了愤怒,然后又变成了焦急。
围观的人都屏住了呼吸,等着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有人已经开始录直播,准备捕捉这场冲突的画面。
年轻男人快步走向王建国,王建国抱着孩子后退了一步,准备迎接对方的责问或攻击。
然后,他做了一个让在场所有人都震惊的举动——
深深地向王建国鞠了一躬。
"谢谢您。"男人的声音有些哽咽,"谢谢您救了我女儿。"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年轻男人并没有看车窗,而是立刻查看女儿的情况。他摸了摸女儿的额头,发现孩子发烧很严重,立刻转向王建国。
围观的人群发出一阵抽气声,举着手机的手都停住了。这不是他们预期的画面。
"车我有保险,"男人继续说,"您手没事吧?有没有受伤?"
王建国看着眼前这个年轻的父亲,有些不知所措。他原本已经做好了被责骂甚至被起诉的准备,但对方的反应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我...我没事。"王建国说,"孩子要紧,赶紧送医院吧。"
这时,救护车的鸣笛声从远处传来,医护人员赶到现场,立刻对小女孩进行急救。在他们的处理下,小女孩很快就有了反应,虽然还很虚弱,但已经脱离了危险。
年轻男人是赵宇,今年32岁,是市里一家投资公司的总经理。他告诉王建国和在场的人,他带女儿来商场是为了给她买退烧药——女儿昨晚就开始发烧,今天早上情况有所好转,但中午又开始发烧。
"我下车的时候太急了,想着很快就回来,就没有带女儿一起去。"赵宇说,脸上满是自责,"没想到在药店里遇到了一个客户,聊了半个多小时。接到保安的电话时,我还在停车场的另一头找备用钥匙。"
王建国注意到,赵宇的西装裤膝盖处沾着泥土,鞋子上也有灰尘。显然,他为了找钥匙救女儿,已经顾不上形象了。
"师傅,真的太谢谢您了。"赵宇再次向王建国表示感谢,"如果没有您,后果不堪设想。"
"换谁都会这么做的。"王建国说,"我也有孙子,知道孩子被困在车里有多危险。"
赵宇坚持要送王建国去医院检查手上的伤口。虽然王建国一再推辞,说只是小伤,但赵宇还是坚持带他去了医院。
在医院里,医生清理了王建国手上的玻璃碎片,包扎了伤口。虽然伤口不深,但医生还是建议他注射破伤风疫苗,以防感染。
赵宇承担了所有的医疗费用,还从钱包里拿出一沓现金想给王建国,被王建国坚决拒绝了。
"师傅,这点钱算不了什么,您救了我女儿的命。"赵宇说。
"我说了,换谁都会这么做。"王建国把钱推了回去,"你的谢意我收下了,但钱我不能要。"
两人在医院门口分别时,赵宇突然叫住了王建国:"师傅,您等一下。"
王建国回过头,看到赵宇从车里拿出一张名片。
"这是我的名片,"赵宇说,"如果您以后有什么困难,尽管联系我。另外,我会联系您的单位,为您申请见义勇为奖励。"
王建国接过名片,看了看上面的内容,然后小心地放进口袋里。
回到家后,王建国并没有把今天的事情告诉家人。他照常吃饭,照常看电视,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05
但第二天,当地的报纸和电视台都报道了这件事。标题是《环卫工高温下砸豪车救女童,车主现身后的举动感动众人》。
王建国的儿子看到新闻,急忙打电话问他:"爸,电视里说的是你吗?"
"嗯。"王建国简单地回答。
"你怎么不早说?万一那个车主不讲道理怎么办?"儿子有些责怪。
"没有万一。"王建国说,"事情已经过去了。"
新闻播出后,很多人开始关注这件事。有网友把救援的视频上传到网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大部分网友都赞扬王建国的行为,称他为"真正的英雄"。
但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人质疑王建国砸车的行为是否合法,有人担心这会成为恶意损坏他人财产的借口。
对于这些争议,王建国并不在意。他认为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没什么好争论的。
一周后,赵宇带着女儿来到王建国工作的街道。小女孩已经完全恢复了健康,活泼可爱地跑来跑去。
"叔叔!"小女孩看到王建国,高兴地跑过去抱住他的腿,"谢谢叔叔救了我!"
王建国蹲下身,摸了摸小女孩的头:"以后要听爸爸妈妈的话,不能一个人待在车里知道吗?"
"知道了!"小女孩乖巧地点点头。
赵宇递给王建国一面锦旗,上面写着"见义勇为,品德高尚"八个金字。
"师傅,这是我们一家人的一点心意。"赵宇说,"另外,我已经联系了您的单位和市里的相关部门,为您申请了见义勇为奖励。"
王建国接过锦旗,感觉有些沉重。不是因为锦旗本身有多重,而是因为上面承载的期望和责任。
环卫所的所长也来了,他代表单位对王建国的行为表示赞扬,并宣布给予王建国嘉奖和奖金。
"老王,你给我们环卫工人争了光。"所长说,"你的事迹我们要大力宣传,让更多人学习你的精神。"
王建国有些不自在。他不喜欢被当作典型来宣传,觉得自己只是做了分内的事。
媒体采访时,记者问他:"当时砸车窗的时候,您有没有犹豫过?"
王建国想了想,说:"犹豫过。毕竟车很贵,砸坏了我赔不起。但看到孩子那个样子,就顾不上那么多了。"
"您觉得自己是英雄吗?"记者又问。
"不是。"王建国摇摇头,"我就是个普通的环卫工,做了该做的事。"
"如果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您还会这样做吗?"
"会。"王建国毫不犹豫地回答,"只要能救孩子,砸什么车都值得。"
采访结束后,王建国回到自己的岗位,继续清扫街道。阳光依然炽热,但他的心情却很平静。
路过的市民纷纷向他打招呼:
"王师傅,您好!"
"王师傅,您真是我们的榜样!"
"王师傅,那天可真帅!"
面对这些称赞,王建国只是点点头,继续他的工作。在他看来,救孩子只是人之常情,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06
几个月后,那件事情的热度逐渐消退,王建国又回到了平静的生活。他依然每天早上六点准时出现在康宁路的路口,依然推着那辆破旧的垃圾车,依然认真地清理着每一个角落的垃圾。
有一天下午,王建国在清理垃圾时捡到了一个被人丢弃的玩具小汽车。车子虽然旧了一些,但还很完整。他把车子清洗干净,送给了住在附近的一个小男孩。
"爷爷,这是给我的吗?"小男孩高兴地问。
"嗯,但你要答应爷爷一件事。"王建国说。
"什么事?"
"夏天的时候,绝对不能一个人待在车里,知道吗?"
"知道了!"小男孩抱着玩具车跑开了。
看着小男孩远去的身影,王建国笑了笑,继续他的工作。
夕阳西下,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在这个城市里,还有很多像王建国这样的普通人,默默地做着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情。他们不求回报,不图名利,只是按照内心的声音行事。
也许,这就是这个城市最美好的地方——在关键时刻,总有人愿意站出来,愿意承担责任,愿意为了他人而冒险。
王建国收拾好工具,推着垃圾车慢慢走向夕阳。明天还是会很热,明天他还是会在这里工作,明天这个城市还是会需要像他这样的人。
而他,也准备好了迎接明天可能出现的一切挑战。
一年后的夏天,同样酷热的一天,王建国又在同一个停车场里发现了一辆车里传出的哭声。这次他没有犹豫,直接拿起工具箱里的锤子砸向车窗。
车主赶到时,看到的是已经把孩子抱出车外的王建国,和一地的玻璃碎片。
"师傅..."车主刚想说什么,王建国摆摆手打断了他。
"车可以修,孩子的命只有一条。"王建国说,"下次小心点。"
说完,他抱着孩子向医院的方向走去,留下车主站在原地,久久无语。
这样的事情,王建国前前后后遇到过三次。每一次,他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砸车救人。每一次,车主都选择了理解和感谢。
也许这就是生活的真相——善意总是会得到善意的回应,勇气总是能够感动人心。
在这个看似冷漠的城市里,其实处处都有温暖。只要有人愿意迈出第一步,愿意承担风险,愿意相信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奇迹就会发生。
王建国就是这样的人。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英雄不一定要有超凡的能力,不一定要有显赫的身份。有时候,英雄就是那些在关键时刻选择做正确事情的普通人。
而这个城市,也因为有了像王建国这样的人,变得更加美好。
来源:湖北电视台-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