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宁波财经学院深刻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全面挖掘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环境等为抓手,切实推动优秀历史文化传播传承工作,构建一套系统完善的文化育人体系,肩负起文化传承的使命,培育学子的文化自信,引导青年学子健康成长、不断进步。
转自:光明日报
宁波财经学院深刻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全面挖掘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环境等为抓手,切实推动优秀历史文化传播传承工作,构建一套系统完善的文化育人体系,肩负起文化传承的使命,培育学子的文化自信,引导青年学子健康成长、不断进步。
深耕课堂阵地 挖掘文化资源 厚植人文情怀
学院开设“中华传统文化导学”等公共必修课程,进行通识文化教育;同时,深入挖掘宁波的特色地域文化资源,从中提炼具有良好传承价值与鲜明辨识度的文化元素,将其融入课程教学,构建系统完善的历史文化课程体系。
学院在外语类专业中推出“江南文化遗产(双语)”课程,以中英文结合的方式图文并茂地讲述江南地区的文化遗产,让学生感受江南文化的魅力,掌握用英语介绍地方风物的能力。围绕文物保护与修复,开设“文物艺术品概论”“陶瓷鉴定”“书画古籍鉴定”等课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成立文化财产保护中心,依托学校专业学科资源和书画修复实验平台,以“实验室+工作坊+师徒制”的形式,开展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定期举办陶瓷、青铜器、书画等文物修复展,延长文物寿命,保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搭建实践平台 弘扬历史文化 深化文化认同
学院组织学生进行文化体验与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意识转化为行动,强化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为进一步弘扬传统历史文化,学院着力打破封闭课堂空间,组织丰富多元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沉浸式感受历史文化精髓,滋润思想心灵,深刻领悟民族精神与文化内涵,以实际行动践行文化自信。
学院“魅力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走进慈城镇塘家湾社区,以宁波非遗为脉络,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宣讲,随后携手开启漆扇制作体验活动,让古老漆艺在童真互动中焕发生机;前往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开展非遗传承的调查宣传,感受徽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体验徽州的风土人情,更好地研究、弘扬和传承徽州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以社区为文化传播阵地,定期组织非遗传承活动,让参与者分别扮演剪纸师、书法家、茶艺师等角色,通过观看视频、回答问题、获得积分进行非遗闯关,深化其对非遗的理解。
依托校园阵地 推动非遗传承 激发文化自信
学院将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融入校园环境建设,发挥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让学生沉浸在人文内涵丰富的校园环境中,培育其优良的道德品质和文化自信。坚持将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结合,积极组织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打造优美校园文化环境、特色校园文化品牌,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学院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中华经典诵读”“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戏曲进校园”等文化活动;依托校内外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持续开展革命文化教育,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挖掘革命文化的育人内涵,铸牢思想之魂;利用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等重大纪念日契机和校内外文化设施开展革命文化教育;依托“阳明讲堂”“晨曦课堂”“知行课堂”等现有文化建设品牌,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特色化建设,精心培育新的文化项目(活动)品牌;做精文化类社团育人工作,充分发挥校内外艺术类资源优势,加强自编、自排、自演,配合上级部门组织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使全校学生在校期间都能观赏到高水平文艺演出。
未来,宁波财经学院将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开展历史文化传承的育人实践活动,构建“浸润式”文化育人网络,让地方历史文化成为学生可感可知、可参与创造的鲜活存在,切实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使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高校校园焕发蓬勃生机与不竭动力。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