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咱们做父母的,一旦说出“废了”“随他”这种话,就等于亲手把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从孩子手里抽走。
刷手机的时候,总能在评论区里看到一句话:
“这孩子算是废了,随他去吧!”
看着挺解气,其实扎心。
咱们做父母的,一旦说出“废了”“随他”这种话,就等于亲手把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从孩子手里抽走。
1. 嫌弃,是最毒的暗示
孩子心里其实住着一面镜子,照出来的全是大人的脸色。
你皱一次眉,他就记一次“我不行”;
你叹一口气,他就听见“我不配”。
久而久之,他不叛逆才怪——反正努力也没人信,干脆破罐子破摔。
所以,嘴里那句“你看看别人家孩子”一旦出口,就会自动在他耳边单曲循环,变成“你永远不如别人”。
毒不毒?
2. 叛逆,往往是求救信号
表面顶嘴、关机、摔门,背后可能是“我压力好大,可我不知道怎么说”。
大人有大人的崩溃,小孩也有小孩的绝望。
他们不懂表达,只能用极端动作告诉咱们:“我快撑不住了。”
这时候要是一巴掌扇过去,或者一句“不想学就滚”,等于把正在呼救的人重新摁回水里。
先别急着管教,先把他从水里拉出来再说。
3. 争气不是一夜之间的事
谁都不是一睁眼就满血复活。
孩子学习差、工作碰壁、感情受挫,都是一路跟头摔出来的。
想想咱们自己,当年不也犯过糊涂?
可那时候没人把我们一脚踹开,所以才有了今天的稳当。
孩子也一样,他们需要时间把碎片一块块拼起来。
咱们要做的,是蹲下来,帮他找那块丢了的拼图,而不是把整盒拼图掀翻。
4. 好好说话,比大道理管用
大道理谁都懂,可孩子要的是一句“别怕,有爸妈在”。
把“你怎么这么笨”换成“咱们一起想办法”;
把“你爱咋咋地”换成“累了就回家,饭在锅里”。
话一软,孩子就硬气不起来;心一暖,他就不想再撞南墙。
别小看这几句家常话,它们就是孩子翻身的底气。
5. 留一条回家的路
不管是考砸了、辞职了,还是把恋爱谈崩了,只要家门还给他留着,他就知道天塌了有人顶着。
最怕的是孩子一回头,发现大门紧闭,那他就只能往外漂,漂到谁也够不着的地方。
留灯、留饭、留一张没换的旧床单,告诉他:“你随时可以回来哭,哭完再出去闯。”
这就是父母给的最硬的盔甲。
6. 别把“成功”当成唯一通行证
有人考上985,有人进厂拧螺丝,人生赛道本来就不止一条。
只要孩子肯自食其力、不偷不抢、心里有爱,他就是好孩子。
咱们眼里的“不争气”,可能是他人生里必经的弯。
弯过去了,照样能跑远。
咱们要做的,是站在弯道的尽头给他递水,而不是在起点就把他轰下场。
7. 先稳住自己,再稳住孩子
孩子乱的时候,家长更要稳。
深呼吸三秒,把那句伤人的话咽回去;
转个身,先把火气压成一杯温水。
家长稳了,孩子才有地方靠。
别一起崩,一起崩只会全家碎成渣。
8. 永远别拿“放弃”当口头禅
“不管你了”“随你自生自灭”听着像气话,其实像刀子。
刀子一旦飞出去,就收不回来。
孩子表面装得再无所谓,心里也会留下一道口子。
今天你说不管,明天他就真的不让你管了。
到那会儿,再想靠近,比登天还难。
9. 爱是长线,不是速效丸
今天播种,明天就想开花?
没那回事。
可能得等很久,久到你都快忘了这茬。
但只要你一直浇那点水,施那点肥,说不定哪天一抬头,他就开给你看。
那时候你会庆幸:还好当初没拔苗,还好一直守着。
孩子再混、再犟,也别忘了——
他们是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
既然带来了,就得负责到底。
不是负责他飞多高,而是负责他摔倒了有人扶,迷路了有人喊,天黑有人留灯。
做父母的,一辈子都在学两个字:
“接住”。
接住他的好,也接住他的坏;
接住他的光,也接住他的灰。
接住了,他就不会碎;
接住了,咱们才算没白当这一回爸妈。
所以,下次再想说“随他去”的时候,先咽回去,换成一句:
“回来吧,爸妈在呢。”
就这一句,足够让他重新长出翅膀。
来源:若菱育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