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叫绳滑子: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麦收时节生产队用大车拉麦子时,用七八尺长的麻绳的一端在麦腰钜孔里打一死结,把绳子捕开把小麦放上去,再把小麦捆成五十斤左右的大捆小捆,方便装车用的!在江苏海门,启东,崇明。上海横沙,长兴二岛的农民的必备用农具,也称叫担勾?此物
1、这叫绳滑子: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麦收时节生产队用大车拉麦子时,用七八尺长的麻绳的一端在麦腰钜孔里打一死结,把绳子捕开把小麦放上去,再把小麦捆成五十斤左右的大捆小捆,方便装车用的!在江苏海门,启东,崇明。上海横沙,长兴二岛的农民的必备用农具,也称叫担勾?此物是个好用具,用于梱柴用劲起梱紧,不易散落,扁担一挑更走!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专门用来捆绑挑柴火用,有了这个物件就能把柴火绑得很紧,不容易松脱。
2、柳条编的油篓。锦州虾油酱咸菜用这个装的,坐火车每过锦州就下车在站台上购一篓。有多种样式,可以做油篓,鱼篓,小型的以前酱园也用来盛酱菜。现在好像没有了。
3、温罈,安在烤火地炉子旁,就是充分利用灶膛的四射热量和余热,取热水煑饭煑菜洗脸水等用冬天过年过节还可用作烫米酒招待客人!它的作用可多呢!现在都没有了,五十岁以上农村长大的满满的回忆,古人的智慧,确实让人佩服。
4、线堕!有的地方也叫掉线坨,这个物件是瓦匠或者木工的用的物件,专门用来测量墙体、墙角的垂直度。现在有了,激光测试仪,掉线坨也淘汰了。
5、竹篦子梳头工具,以前人们头发爱生虱子,还有虱蛋,用这个沿着头发一梳,就可以将它们清理掉。小时候正临解放前后,儿子女子头上都有虱子,身上衣服上都有大小虱子,此从有了山丹丹洗衣粉和中华肥皂,消除了虱和跳蚤(音:Zao丶第三声√)物件虽老情难忘
6、火镰。过去没有火柴,把火绒和火石放一起,用火镰擦出火星,燃着火绒。过去抽烟,点火全靠它。下图那个白皮袋里就是装火绒和火石的。
7、卫生带,女性来例假用的是卫生带。现在的年轻的女性一定不会相信或者想到以前女性的用的用品居然是这样的,但是这在那个时期特别是资源匮乏的时期已经是很呵护,很高端的物件了。
8、针缒。纳鞋底用的。这个我小时候家里就有,是做鞋子用用的锥子,用来衲布鞋底子用的
9、铜锣,旧时卖糖,烟,花生豆用,铣纺棉花锭子的也敲小铜锣。村里有广播喇叭前,村通迅员沿街敲锣喊:老乡们注意听里…。有现在戏剧团乐队里还用大小铜锣。
10、拨浪鼓,旧时旧套子旧鞋破布换革柏纸(相当于今收废品)的。用拨浪鼓,用废品换革柏纸(打夹纸纳鞋底用),缝衣针衣,顶针,鞋帶鞋眼,松紧带等。 现在串村收废品的还用拨浪鼓,有的用5斤装塑料壶代用。
11、是牛骨头做的鱼刀子,是赶车必备,生产队时期,车把式用它来割皮条,拴各种牲口套具。柄尖是解绳子或接绳子(也叫插绳子)刀是防止翻车牲口被套勒住,用刀割开套,解救牲口的。
12、货郎担见过,但还有用箩筐上面用竹子编织的盘子放好多小百货,女人的发夾红绳绣花各种颜的线,还有打糖<用米熬的牛皮糖>大陶缸用来盛水比较多。
13、脉枕,老太太枕头,过去妇女头发用梳头油,所以都用一个木枕头,时间长了,枕头被油的亮光光的。
14、玻璃不对儿,济南叫鼓噹子。云南人叫作“嘣动”,一吹气吸气,就“嘣动嘣动”作响
15、我们叫“土茏”,跟石磨差不多,但是用泥在加入耐磨的木头做成的,磨出来的米是糙米。把稻子放进去磨成糙米,然后再石兑打成熟米,
16、礅子,以前没机播都是用人,或牲口拉耬播种的,后面就用这礅子压实保墒的
17、剃头匠的挑子,旧社会剃头挑子,北京城里就有,串胡同。过去串乡的剃头匠,去户里要水为啥脸盆沿上都放着一块毛巾。友友们有谁知道这块毛巾有什么作用?
18、最后这个老物件,不好猜,70后80后应该没见过。谁认识给说一下吧。
来源:旺仔甜妹妹8413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