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27日,辽宁省图书馆共享展厅以“剪映山海 锦绣风华”为主题的艺术展,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深情绽放——这张承载着医巫闾山先民原始信仰、见证着多民族交融历史的活态文化图谱,这本“剪刻”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生动史册,终于走出大山,系统、完整、创新地呈现在
2025年8月27日,辽宁省图书馆共享展厅以“剪映山海 锦绣风华”为主题的艺术展,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深情绽放——这张承载着医巫闾山先民原始信仰、见证着多民族交融历史的活态文化图谱,这本“剪刻”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生动史册,终于走出大山,系统、完整、创新地呈现在全省人民面前。
本次展览以“根深”“枝繁”“叶茂”为叙事框架,既是对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文化生命力的意象表达,也是对辽宁省锦州市多年来非遗保护成果的立体展现。 陈列老剪纸工具、传统纹样底稿,结合“本固枝荣”影像墙展示传承人风采,展区主要展示反映自然崇拜、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主题的《通天树》《嬷嬷人》《媳妇人》《始祖神》以及动物神系列作品。我们不止展示作品,更希望观众能触摸到那份源自山野的自然崇拜与氏族记忆。
展览中许多观众见证剪纸不仅是传统的,立体剪纸装置、文旅打卡区、乡村振兴主题作品,更是时代的。它从民俗符号成长为一种可对话、可体验、可传播的当代语言。展区特别呈现了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赵志国创作的《二十四节气》系列等恢宏力作,并汇集了老中青各级传承人以山林文化、草原雄风、海洋气象与农耕文明为灵感创作的精品佳作,题材丰富、形式多样,集中展现了剪纸艺术守正创新的丰硕成果。
在复原的东北火炕装饰场景中,孩子们盘腿而坐体验剪纸创作,文创展销区观众可将自己的创作收入囊中,传承人与观众零距离交流技艺。渤海大学、平和小学、胡家小学等传承基地师生的创新作品,与留学生们创作的跨文化剪纸共同陈列。非遗的真正生命力,正体现在这可感、可触的生活之“用”中。
“嬷嬷人”是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的另一个代表性纹样,展览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幅由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传承人们共同创作的《嬷嬷人画轴》。望向这幅巨作,我们仿佛看见108位嬷嬷人正在翩然共舞——她们中有象征吉祥的《喜神》,有演绎契丹族源传说《青牛白马》的图腾,有头戴北魏步摇头饰的华美造型,更有奔跑着、欢笑着、展翅欲飞的灵动姿态。这幅由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各级传承人共同创作的巨制,不仅是一件剪纸艺术品,更是一幅流淌着文化血脉的动态史诗。每一个嬷嬷人都是跃动的音符,共同谱写成这场跨越古今的文明共舞,生动诠释着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永恒魅力。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存储着古代医巫闾山人对人类与宇宙、天地、自然之间依存关系思考的大量信息。是以古人独特的时空观解释人和自然依存关系的形象记录,这是人类童年的记忆,质朴、纯真、对世间万物有无限托付,也有炽热的感恩。这穿越千古的情感记忆,在这些民间剪纸艺术中,牵引人们超越时空,进入那单纯而又奇诡的只属于医巫闾山人的神秘世界。”
来源:邃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