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农商银行:绿色金融 “贷” 动新发展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7 19:58 2

摘要:从昌乐县生态农业大棚顶熠熠生辉的光伏板,到工业园区里高效运转的废水处理设备;从新能源企业智能化生产线上的机械臂,到乡村旅游景区里错落有致的生态民宿——这些透着生机的绿色光景,背后都有昌乐农商银行“绿色生态贷”系列产品的金融助力。

昌乐农商银行

从昌乐县生态农业大棚顶熠熠生辉的光伏板,到工业园区里高效运转的废水处理设备;从新能源企业智能化生产线上的机械臂,到乡村旅游景区里错落有致的生态民宿——这些透着生机的绿色光景,背后都有昌乐农商银行“绿色生态贷”系列产品的金融助力。

产品“量身造”

精准对接每一份绿色需求

“以前总担心升级环保设备缺资金,没想到农商银行的‘环保设备升级贷’一来,300万元贷款很快到账,现在我们的废水处理效率提了30%,运营成本还降了近两成!”说起昌乐农商银行的支持,当地某环保科技企业负责人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这并非个例,针对不同领域企业的绿色转型痛点,昌乐农商银行量身打造的“绿色生态贷”系列产品,就像一把多面钥匙,精准打开了各类低碳项目的融资大门。

在工业领域,“节能减排贷”为企业引进节能技术、更换低耗设备雪中送炭,让生产线从高耗能向低排放平稳过渡;“环保设备升级贷”聚焦污染治理,助力企业达标排放、实现环保效益+经济效益双赢;“清洁能源贷”则瞄准太阳能、风能项目,推动企业能源结构“绿色转身”。此前,某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就是靠着500万元“绿色产业贷”,完成了生产线智能化改造,产品竞争力大幅提升,还带动了区域新能源产业链的完善。

在农业与乡村领域,昌乐农商银行更将绿色金融与乡村振兴深度绑定。“大棚贷+分布式光伏发电贷”让农业大棚既产粮又产电,棚内种着有机蔬菜,棚顶的光伏板源源不断输送清洁能源;“现代农业养殖+分布式光伏发电贷”实现养殖废弃物循环利用与清洁能源供应的双向赋能;“乡村旅游贷”则为农家乐、生态农庄升级设施注入资金,让乡村美景变成致富风景。截至2025年6月,仅“绿色生态贷”系列就已累计发放3300笔、金额达2.67亿元,其中绿色光伏贷款占比超85%,相当于为昌乐县减少了数万吨碳排放。

服务“加速度”

让绿色资金“快到账、少跑腿”

“不仅钱给得足,放款还特别快!”这是众多企业对昌乐农商银行绿色金融服务的共同评价。为了让企业在低碳转型路上不等待,昌乐农商银行把高效刻进了服务基因——专门开辟绿色审批通道,简化流程、压缩时限,原本需要一周的审批流程,现在最快3天就能完成;针对绿色项目需求,贷款额度最高可覆盖项目总投资的80%,利率还比普通贷款优惠不少,实实在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更贴心的是,昌乐农商银行成立了“绿色金融服务中心”,把信贷、结算、咨询等业务打包,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在这里,企业不仅能快速拿到贷款,还能获得环保部门、科技企业的联动支持——银行牵线搭桥,为企业解读最新环保政策、对接绿色技术资源,帮不少企业避开了转型弯路。“以前我们对光伏项目政策一知半解,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带着专家上门讲解,还帮我们测算收益,心里一下子有底了!”某种植合作社负责人说,正是这份金融+服务的双重支持,让他们果断建起了光伏大棚。

责任“扛在肩”

从金融支持到全民绿色行动

昌乐农商银行的绿色担当,不止于金融支持。在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的同时,昌乐农商银行更主动化身“绿色理念传播者”,把环保意识播撒到每个角落。联合环保部门开展“绿色金融进企业”活动,走进园区为企业解读政策、宣讲产品;组织员工参与植树造林、垃圾分类公益行动,用实际行动为家乡添绿;在社区、村镇设立宣传点,向居民普及低碳生活小知识,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

如今,从企业车间的节能改造,到田间地头的光伏大棚,再到社区里的环保宣传,昌乐农商银行的绿色足迹已遍布昌乐县的各个角落。未来,昌乐农商银行还将进一步扩大绿色金融覆盖范围,把服务从小微企业延伸到个体工商户、农户,让更多人享受到绿色金融的红利;同时深化与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的合作,探索绿色金融与绿色科技的深度融合,推出更多创新产品,为美丽山东建设注入更强劲的金融动力。(王文涛 王泊涵)

昌邑农商银行

走进昌邑市大陆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梨枣树,枝叶掩映间缀满了沉甸甸的果实,微风拂过,已能闻到即将成熟的清甜气息。在村庄东南部的枣园里,几座崭新的塑料大棚正在加紧搭建,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果农陆长岳深有感触地说:“梨枣好吃,可树是真难栽!特别是挂果的时候,最怕刮风下雨。以前没有大棚,一场干热风过来,树都蔫了,能减产七成。近两年秋天雨水多,我们也损失不小。”为应对天气带来的风险,村里多次组织果农前往滨州沾化、山西运城临猗等地考察学习,最终决定在原有果园基础上改建塑料大棚。

不过,平整土地、采购建材,再加上安装排水、通风和温控系统,所需投入不小,让不少原本有意参与的果农犹豫起来。昌邑农商银行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与村“两委”对接,共同研究如何为果农提供更加高效、普惠的金融支持,综合考量种植周期和农户需求,量身定制信贷产品,主动降低利率,减轻农户的融资负担。

村里很快统计出有贷款需求的果农清单,昌邑农商银行则成立专项服务小组,上门逐户走访,以座谈会形式与大家面对面沟通。为不误农时、尽快推进项目,昌邑农商银行开通绿色通道,客户经理现场办公、加班整理材料,仅用两天时间就顺利解决了资金问题,首批规划的8座大棚得以如期竣工。

“以前梨枣熟了就得赶紧摘下来存冷库。今年有了大棚,就算突然来场大风大雨,心里也踏实很多。而且大棚种植还能让梨枣提前二十天左右成熟,正好抢个早市,卖个好价钱!”陆长岳高兴地介绍道。

近年来,昌邑农商银行不断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拓宽融资渠道,提升服务的精准性和覆盖面,持续探索金融助农、惠农、富农的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马寒光)

来源:潍坊市农信联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