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45年的上海,早已不再是记忆中的模样。天空被厚重的灰色穹顶笼罩,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的气味。这里是“新上海”,一座由巨型透明罩覆盖的未来都市。自十年前“大气污染危机”爆发后,人类被迫转入地下,而这座罩内城市成了人类最后的庇护所。
第一章:罩内的日常
2045年的上海,早已不再是记忆中的模样。天空被厚重的灰色穹顶笼罩,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的气味。这里是“新上海”,一座由巨型透明罩覆盖的未来都市。自十年前“大气污染危机”爆发后,人类被迫转入地下,而这座罩内城市成了人类最后的庇护所。
林夏站在中央广场的玻璃幕墙前,望着下方流动的霓虹灯河。她的公寓位于第87层,透过全息投影,她能清晰地看到罩内世界的每一个细节:悬浮列车在空中轨道上无声穿梭,街道上行人穿着统一的灰色制服,每个人的脸庞都带着相似的疲惫。
“贡献积分值:1273。”全息屏上的数字闪烁着,这是她本月的积分。新上海的社会运行完全依赖这套系统——工作、消费、住房分配,甚至教育机会,都与积分挂钩。林夏是一名数据分析师,每天的工作就是优化城市的能源分配算法。她的生活规律得像钟表,直到那天,她接到了一份异常的任务。
第二章:意外的发现
“林夏,请立即前往B-7区数据中心。”上司的全息影像在办公室投射出来,语气不容置疑。
林夏皱眉。B-7区是城市能源核心,平日只有工程师才能进入。她穿过密闭的通道,抵达一间布满监控屏幕的房间。屏幕上,数百个红色光点正以诡异的频率闪烁,覆盖整个罩外区域。
“这是什么?”林夏指着屏幕问道。
“罩外的‘异常信号’。”上司的语气低沉,“过去三个月,我们监测到罩外存在周期性电磁波动,但无法定位来源。”
林夏的指尖划过屏幕,光点的分布图逐渐显露出规律——它们竟与旧上海的城市地图完全吻合。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些信号每隔72小时就会短暂消失一次,仿佛……有人在故意掩盖它们。
深夜,林夏偷偷调出数据中心的原始数据。她发现,这些信号并非自然现象,而是某种人工装置发出的脉冲。更惊人的是,信号源的坐标指向新上海的地下层——那里曾是旧世纪的地铁隧道,如今早已废弃。
第三章:禁忌之地
林夏带着便携式扫描仪潜入地下。隧道中潮湿阴冷,墙壁上爬满锈蚀的管线。她的手电筒光束扫过角落时,一道微弱的蓝光吸引了她的注意。那是一台嵌在墙内的旧式量子计算机,外壳上刻着“2038年制造”的字样。
她颤抖着输入启动指令,屏幕亮起的瞬间,隧道顶部突然传来金属摩擦声。林夏转身想逃,却撞上了一个人。
“别动。”男人的声音沙哑而冰冷。他穿着黑色战术服,左眼被机械义体取代,正是新上海通缉的“VC级逃犯”。
“你是谁?”林夏本能地后退。
“我叫K-7,曾是能源局的首席工程师。”男人捡起计算机,“这座城市……从来就不是‘人类的庇护所’。”
第四章:真相的代价
K-7的讲述颠覆了林夏的认知。新上海的罩子并非为了保护人类,而是为了封锁——封锁罩外那些“不被允许存在的生命”。旧世纪的污染早已被夸大,真正的灾难是“基因突变体”的诞生。这些生物拥有超越人类的智能,却因基因缺陷无法适应罩内环境。政府用罩子将它们隔绝,同时利用量子计算机模拟虚假的生态数据,维持罩内的“和平假象”。
“那些红色光点?”林夏的声音发抖。
“是突变体在寻找突破口。”K-7的义眼闪烁着红光,“它们每隔72小时就会尝试激活旧世纪遗留的信号塔,试图干扰罩子的防御系统。”
林夏的脑海中闪过无数个疑问。她的工作——优化能源分配算法,其实是在强化罩子的防御力;她引以为傲的贡献积分,不过是为这场沉默的战争提供燃料。
第五章:选择
K-7递给她一枚芯片:“这是突变体的基因图谱,也是它们的弱点。你可以选择销毁它,继续安稳地生活。或者……”
林夏接过芯片,指尖触碰到金属表面的刹那,一段记忆涌入脑海——她五岁时在旧上海的街头,见过一只眼睛发光的流浪猫。那时的她,曾用面包屑喂过那只猫。
第二天清晨,林夏站在能源局的控制室。她将芯片插入主系统,全上海的监控屏幕突然切换成实时画面:罩外的废墟中,无数突变体正攀附在罩子表面,它们的触须像血管般渗透金属外壳。
“市民请注意,”林夏的声音通过广播传遍城市,“我们即将启动‘曙光计划’。”
能量核心开始过载,罩子表面泛起涟漪般的波纹。K-7在控制台前微笑:“它们来了。”
第六章:新生
当第一缕阳光穿透罩子时,林夏看到了奇迹。突变体的触须被能量脉冲灼烧成灰烬,但它们并未后退。相反,一只体型巨大的生物从废墟中升起,它的身体由无数机械与生物组织拼接而成,发出低沉的鸣唱。
“这不是攻击,”K-7低声说,“它们在……求救。”
林夏终于明白,突变体并非敌人,而是旧世纪人类实验的产物。它们的“攻击”,不过是渴望与人类共存的信号。
罩子彻底破碎的那一刻,林夏感到风扑在脸上,那是十年来第一次真实的触感。她望向远方,新上海的废墟与旧世界的天空融为一体,而属于未来的答案,正在裂缝中生长。
来源:海怪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