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成为“门阀”的资格是什么?被黄巢销了户的门阀又有哪几家?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7 21:45 1

摘要:“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公元 880 年冬天,黄巢带着他的起义军踏破长安城门时,满城菊花般的铠甲映着残阳,照亮的不仅是大唐的末日,更是纵横数百年的门阀贵族的坟场。这群从魏晋到隋唐始终站在权力顶端的 “超级家族”,曾以为自己能像之前熬过永嘉之乱、安史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公元 880 年冬天,黄巢带着他的起义军踏破长安城门时,满城菊花般的铠甲映着残阳,照亮的不仅是大唐的末日,更是纵横数百年的门阀贵族的坟场。这群从魏晋到隋唐始终站在权力顶端的 “超级家族”,曾以为自己能像之前熬过永嘉之乱、安史之乱一样挺过这次动荡,却没料到,黄巢的刀斧会直接砍向他们的根 —— 户籍名册上那些烫金的家族名号,自此开始一个个被划去。

成为“门阀”的资格

要搞懂黄巢为啥跟门阀过不去,得先弄明白:古代能叫 “门阀” 的,到底得有啥硬资格?不是简单家里出个大官就够,那顶多算 “暴发户”,真正的门阀得满足三个 “代代传”。

首先是官运代代传,得有 “阀阅” 做招牌。所谓 “阀阅”,就是大门上刻的家族官史 —— 左边刻爷爷当的官,右边刻爸爸当的官,到了儿子这辈还得是大官。

比如东晋的琅琊王氏,从王导帮司马睿建东晋开始,家里出了 8 个宰相、20 多个尚书,连书圣王羲之都是这个家族的;再比如唐朝的 “五姓七家”,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从北魏到唐朝,几百年里宰相出了几十个,皇帝想娶他们家的女儿都得看脸色。这种 “世代为官” 不是靠运气,早期靠九品中正制垄断选官权,后来科举制兴起了,他们又靠家族关系网挤走平民考生,比如唐朝崔家子弟,哪怕考得不如寒门书生,照样能通过 “门荫” 直接当官,这才叫真正的 “官宦世家”。

其次是钱袋子代代鼓,得有土地撑家底。门阀不是光靠工资过日子的,他们手里攥着连片的良田,少则几千亩,多则上万亩。比如北魏的清河崔氏,在河北有 “膏腴之地万顷”,雇着上千个佃农种地,每年收的粮食够养一支私人武装;唐朝的荥阳郑氏,在河南、山东有 “庄田数十处”,不光种粮食,还开铜矿、办作坊,家里的银子堆得能当枕头。有了这么厚的家底,才能养得起门客、资助子弟读书、跟其他门阀联姻,甚至在战乱时自己建堡垒,这就是门阀的 “经济护城河”。

最后是文化代代牛,得有 “话语权” 压人。魏晋南北朝时,门阀垄断了 “经学”—— 也就是解读儒家经典的权力,比如陈郡谢氏,家里出了好几个经学大师,皇帝都得请他们去讲课;到了唐朝,虽然科举考诗赋,但门阀子弟从小就跟着家族名师学写作,比如太原王氏的子弟,写的文章能在长安文人圈里传抄,寒门书生根本没这资源。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垄断了 “家谱”,比如博陵崔氏的家谱,能追溯到汉朝,谁想跟他们联姻,先得拿家谱来 “对得上号”,这种 “文化优越感”,让门阀成了当时的 “上流社会标杆”。

黄巢销户的门阀

可就是这样一群 “有权有钱有文化” 的门阀,到了黄巢打进长安时,却成了待宰的羔羊。黄巢为啥非要跟门阀算账?因为他的起义军里,大多是被门阀兼并土地的农民、被门阀挤掉仕途的寒门书生,比如黄巢自己,考了好几次科举都没中,就是因为名额被门阀子弟占了。所以起义军一进长安,就喊出 “天街踏尽公卿骨,甲第朱门无一半” 的口号,直接把矛头对准了门阀。

根据《旧唐书・黄巢传》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当时被 “销了户”—— 也就是家族被灭、户籍被除名的门阀,主要是 “五姓七家” 里的核心支系:

首当其冲的是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这两家是崔姓里最顶级的门阀,在唐朝出了 12 个宰相,长安城里的崔家宅第占了半条街。黄巢起义军打进长安后,先抄了崔家的宅子,据《资治通鉴》记载,“崔氏宗属死者千余人”,连崔家收藏的汉朝以来的家谱、经书都被烧了,从此崔家的核心支系彻底断了传承。

然后是范阳卢氏。卢家在唐朝以 “经学世家” 闻名,家里出了好几个太子太傅,还跟皇室联姻过。黄巢军把卢家在长安的府邸改成了粮仓,卢家子弟要么被杀,要么逃到外地,比如卢家的卢携,虽然当时是宰相,逃到洛阳后还是被起义军追上杀了,《新唐书》里说 “卢氏长安支系无复存者”,也就是长安的卢家彻底没了。

还有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这两家虽然跟唐朝皇室同宗,但一直比皇室还 “高贵”—— 皇室是 “陇西李氏旁支”,而这两家是 “嫡系”。黄巢军觉得他们 “靠着皇室欺负百姓”,所以专门找李氏的宅子,比如赵郡李氏在长安的 “李氏别业”,里面的金银财宝被抢光,子弟被杀了三百多人,《旧唐书》里说 “李氏嫡系死者大半,户籍除名者二十余户”。

另外,荥阳郑氏和太原王氏也没逃过。郑家在长安的 “郑府” 是当时长安最大的宅第之一,有花园、池塘,黄巢军把这里当成了指挥部,郑家子弟要么战死,要么隐姓埋名逃到南方;王家则因为出了几个反对黄巢的官员,整个家族被 “连坐”,《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里记载,“太原王氏长安支,至黄巢后无复显者”,也就是王家从此再也没出过大人物。

当然,黄巢虽然杀了不少门阀,但没彻底消灭所有门阀 —— 有些门阀的旁支逃到了江南,比如琅琊王氏的一支逃到了苏州,后来在宋朝还出过官员。但经此一役,门阀的 “根基” 被断了:他们的土地被起义军分给了农民,他们的文化垄断被打破(很多经书被烧,寒门书生开始有机会读书),更重要的是,他们的 “世代官运” 没了 —— 后来朱温灭唐建梁,又杀了一批门阀子弟,到了宋朝,科举制真正普及,寒门书生也能当宰相,门阀也就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回头再看黄巢的 “满城尽带黄金甲”,那铠甲映着的,不仅是大唐的灭亡,更是一个旧时代的终结。门阀纵横数百年,靠的是 “代代传” 的权、钱、文化,可当底层百姓被逼到绝境时,这些 “优势” 反而成了催命符。或许从黄巢划去第一家门阀户籍的那一刻起,中国历史就开始从 “门阀时代”,慢慢走向了 “平民时代”—— 这大概就是黄巢起义,除了推翻唐朝之外,留给历史最深刻的印记吧。

来源:Boss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