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山湖区 产业集聚助力数字经济腾飞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8 00:13 2

摘要:2025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于8月28日正式开幕。作为贵阳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核心区域,观山湖区以产业集聚夯实发展底座,以融合应用拓展增长空间,正展现出数字经济发展的蓬勃生机。全区围绕“抓产业、抓项目、抓招商”三大重点,持续推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今年

转自:贵州日报

◀小兰山数字文化产业生态村落。 多彩新媒/供图▶贵州蓝梦工场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场景。 蓝梦工场/供图◀孩子们与机械狗互动。 黄伟 摄

2025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于8月28日正式开幕。作为贵阳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核心区域,观山湖区以产业集聚夯实发展底座,以融合应用拓展增长空间,正展现出数字经济发展的蓬勃生机。全区围绕“抓产业、抓项目、抓招商”三大重点,持续推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今年1至6月,观山湖区规上互联网相关服务业企业完成营收近10亿元,规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完成营收约48亿元,数字经济全面开花,大数据产业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核心动能。

1

产业集聚 数字经济新格局加速成型

产业集聚不仅能够产生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更能促进技术创新和知识溢出,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为推进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观山湖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紧紧围绕全省“一体两翼三大转型”总体思路,高标准编制大数据“十五五”专项规划。规划明确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优化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优势支柱产业,并重点培育人工智能、数据标注、数字视听等新赛道。通过科学规划产业布局,逐步形成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数字产业生态圈。“产业集聚发展能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创新。”观山湖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

在产业目标管理方面,实施“条目化分解、清单化落实”工作机制。对年度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建立工作台账,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通过帮助企业找订单、解难题,支持企业做大做强。2025年上半年,成功帮助贵州融创智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完成上规入统;规上互联网相关服务业企业完成营收9.92亿元,规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完成营收48.46亿元。

在推动产业集聚过程中,观山湖区注重载体建设。以贵州网络视听产业园(小兰山数字文化生态村落)为核心,持续壮大数字网络视听产业集群规模。目前该园区已被认定为“中国(贵州)大视听融合发展产业园基地”,并成功申报贵州省首批数智产业园(培育园),吸引帕科视讯等45家企业入驻,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生态。

此外,该区不断强化服务保障,积极争取各类投融资资金、企业扶持资金、创新创业资金,加强对大数据产业的引导和支持。截至目前,帮助贵州东彩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解决融资问题1000余万元;帮助5家大数据企业解决25个招聘岗位60余人用工需求;帮助吉利汽车等3家公司申请贵州省大数据专项资金共600万元。

2

融合赋能 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

随着产业集聚效应的显现,观山湖区不断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步伐。通过深入实施“万企融合”大赋能行动,创新推出“数字赋能+N”模式,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融合应用场景。截至目前,已谋划打造数字应用场景20余个,带动融合企业25余家,组织20余个企业项目申报省大数据专项资金。

中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数字化转型实践颇具标杆意义。作为一家集研发、制造、检测、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制造企业,中安科技先后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产品通过CCC、德国TUV、欧盟CE等多项认证,广泛应用于市政、电力、航空航天等领域,出口30余个国家及地区。“中安电缆”品牌价值达77.38亿元。

在中安科技生产车间里,5个生产车间、80余条生产线的运作情况通过高清摄像头、工控机和传感器,以一比一仿真建模可视化的形式实时呈现在数据看板上,让人一目了然。“我们始终以数字化、智能化为目标推进工厂升级。”厂长王传福介绍,2023年打造5G智慧工厂实现全流程无纸化作业;2024年“5G+AI数字孪生”工厂建成后,通过5G工业网与智能系统联动,运营成本降低15%,产销对接效率提升30%,主营业务收入复合增长39.09%。2025年进一步实现数据资产突破,仅用27天完成“场景挖掘、资产确权、合规入表、融资授信”全流程,成为贵州省第一家、全国行业首家实现数据资产入表及融资到账全链条贯通的制造企业。按照规划,中安科技计划今年实现营收55亿元,为贵阳贵安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贵州蓝梦工场科技有限公司在数字化转型金融服务领域展现出强大创新力。公司总经理蒙根向记者介绍其创新成果:“我们开发的AI+企业研发费用智能管控平台(知口袋财税平台),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企业研发费用的自动提取、归集核算与智能化处理,解决企业研发活动关键环节数字化转型难题。平台于2023年10月启动研发,目前已投入1500万元,今年7月正式上线,用户数量已经超过100家,是公司的重点产品。”

该平台聚焦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四大创新企业,提供研发费用在财务、税务、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合规工具。“平台直击当前企业研发费用管理痛点,包括人工归集、口径单一、重复操作、工作量大、复杂度高等,可一次完成多口径核算,减轻财务人员负担,实现研发费用‘立项-发生-归集-分摊-审核-结账-享受-留存’的管控闭环。”蒙根说,平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与自然语言处理等前沿技术,打造企业研发费用管理行业大模型,并借助区块链存证技术实现数据溯源,防止篡改,确保数据可信。在帮助企业节省人力、时间和经济成本的同时,不断提升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和政策红利效能。截至目前,已与三家银行及多家投资机构展开合作洽谈,积极探索“数据要素×研发费用”应用场景,为四大创新企业主体融资和投资提供完整数据支撑,助力“以研促贷”“投早投小”和科技金融创新发展。

3

创新生态 人才与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对人才和创新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观山湖区正在构建更加完善的数字经济发展生态。

通过整合政府、院校及行业资源,观山湖区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引进体系,精准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和高技能人才。与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贵州科学城和省内高校合作,定期举办“兰山智创荟”创新创业大赛,建设小兰山数字游民基地。

蒙根分享企业在观山湖区的成长经历:“观山湖区交通便利、人口增长迅速、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教育、居住等配套也日趋完善。更重要的是,观山湖区政府反应迅速、机制灵活,能与企业形成良好沟通与协作。企业提出的建议往往能被重视并推动落实,这种营商环境对企业长期发展具有吸引力。”

在促进就业方面,贵州有盼头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红领职聘”平台成为贵州首个零工平台。“蓝领群体数量庞大但针对性线上招聘平台较少,察觉到这个痛点后,我们于2020年上线该平台。目前平台用户数量近100万,已有1万多家企业累计发布岗位10万余个,每年帮助10万人次找到工作。”公司人事行政负责人颜问勤说。

颜问勤介绍,平台创新性引入多项实用功能,如限时岗位机制可设置人数上限,满员后自动下架;结算功能支持企业将员工外包给平台,工资通过平台发放;在线合同签署具有法律效应;AI面试功能帮助有需求的企业进行初步筛选等。

“我们的使命是‘有工作就有盼头’,一直在不断完善平台功能。”技术负责人敖天鹏补充道,现在正着手接入腾讯地图优化定位功能,后续还将通过AI技术实现岗位智能推送,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观山湖区还持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基础。截至今年7月,累计建成5G基站3967个,辖区主城区5G网络连片覆盖,农村区域各行政村已通达5G网络,均具备光纤网络接入能力。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25年以来,聚焦算力、数据、人工智能、数字视听等关键领域,主动对接行业头部企业和潜力企业。已通过区政府常务会审议项目8家,收集各类线索51条,其中11条转为有效在谈,8条转化为协议落地;围绕数字视听产业链,已招引企业10家。

以2025数博会为新起点,观山湖区将持续在“聚产业、强载体、抓招引、重培育、育人才”五个方面发力,推动数字产业加速前行,为区域发展书写高质量“数字答卷”。

■亮点点击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

——全国首个数字文化产业生态村落的创新实践

在2025数博会期间,观山湖区小兰山数字文化产业生态村落将举办“数聚兰山”交流活动,聚焦“文化共生、生态智创”,深入探讨数据要素如何赋能数字文化产业与传媒业态革新。

作为全国首个数字文化产业生态村落,小兰山项目由观山湖区与贵州多彩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打造,是国家第二批数字乡村试点重点项目。自2024年启动,项目以数字视听产业为主赛道,以“视听内容生产、视听场景应用”为核心,探索“科技-文化-生态-产业”四位一体村落发展新模式。目前已吸引45家企业落户,入驻员工642人,基本形成涵盖影视投资、内容制作、技术研发等环节的产业聚集格局。

“小兰山模式使数字产业真正‘扎根乡土’,而非简单复制城市产业路径,与企业‘技术赋能与可持续发展并重’理念高度契合。”入驻企业北京连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朱任翔告诉记者,优良的生态环境与高创新浓度的业态,为企业提供理想发展空间。产业集群效应也为企业在数字文旅、智慧园区等领域合作提供可能。

小兰山坚持“政府+企业+村落”共建共享机制。依托“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政策支持,政府与企业协同推进基础设施升级,完成路网改造、水电增容、网络全覆盖,开通轨道交通接驳公交,并引入咖啡馆、食堂等生活服务设施,提升配套水平。

企业作为核心驱动力,以多彩新媒为龙头,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推动数字技术与乡村资源深度融合。村落盘活闲置民房、林地等改造成创作空间、共享办公区和影视基地,目前已激活闲置农房上万平方米。村民通过租金、就业与技术学习融入产业,实现资源增值与自我提升。

在产业生态构建上,小兰山组建20人专家库,联动20余家投融资机构、律所和高校,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三级培育体系,吸纳项目30余个。针对数字游民群体,推出“六乐”(乐创、乐住、乐游、乐享、乐学、乐联)举措,打造集创业、生活于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市场拓展方面,形成“机会清单”精准匹配资源;定期举办供需对接会、人才下午茶等活动,搭建合作平台,持续优化产业生态。

如今,小兰山已成为“文化+科技+生态”融合发展的区域示范,用创新实践书写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篇章。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蔡婕/文

图①:观山湖区小兰山数字文化产业生态村落企业入驻仪式现场。

多彩新媒/供图

图②:中安科技集团园区一角。

中安科技/供图

图③:观山湖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

陈杨 摄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