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琦不只是带货!《巴黎合伙人》开播,国货出海换赛道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8 00:00 2

摘要:当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的橱窗里,突然摆上了来自云南哈巴雪山的青刺果面霜;当法国时尚博主对着镜头狂吹“这瓶中国特护霜比lamer还好用”;当李佳琦在快闪店里用带着沪普的法语喊“所有女生,这是中国的敏感肌方案”——你就该知道,国货出海早就不是“背着蛇皮袋闯义乌”的年代

当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的橱窗里,突然摆上了来自云南哈巴雪山的青刺果面霜;当法国时尚博主对着镜头狂吹“这瓶中国特护霜比lamer还好用”;当李佳琦在快闪店里用带着沪普的法语喊“所有女生,这是中国的敏感肌方案”——你就该知道,国货出海早就不是“背着蛇皮袋闯义乌”的年代了。这一次,李佳琦带着薇诺娜杀进巴黎,开快闪店、上综艺、搞路演,硬生生把国货美妆的“国际首秀”办成了现象级事件。别以为这只是又一场直播带货,这背后,是中国品牌从“追着国际大牌跑”到“带着中国方案领跑”的逆袭故事,而故事的主角,既有直播间里喊“所有女生”的李佳琦,更有深扎云南深山搞研发的青刺果们。

一、李佳琦的“货管部长”进化论:从“卖货”到“为国货办签证”

要聊这次巴黎快闪,先得聊聊李佳琦这个“货管部长”。搁五年前,谁能想到一个带货主播能带着国货品牌杀进巴黎?那会儿大家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口红一哥”——左手拿口红,右手喊“3、2、1上链接”,直播间里秒空的是库存,赚的是佣金。但这次上《巴黎合伙人》,李佳琦的身份变了:他不再是单纯的“卖货郎”,更像是国货的“国际经纪人”。

你看这操作:带着12个国货品牌,在巴黎搞了个“颜YAN LAB”快闪店,一开门就被法国小姐姐围得水泄不通。薇诺娜的特护霜、冻干面膜直接卖断货,连当地柜姐都偷偷囤货,说“这比我们这儿的药妆好用多了”。这哪是带货啊?这分明是给国货办了场“国际路演”!以前出国带马桶盖、电饭煲,现在行李箱里塞特护霜——这才是真正的“消费升级”,只不过升级的不是咱们买啥,是老外开始抢咱们卖的了。

李佳琦为啥能玩这么大?不是因为他粉丝多,而是他踩准了国货出海的新节奏。以前国货出海,要么靠跨境电商偷偷摸摸卖,要么贴牌给老外当“白牌货”,赚点辛苦钱。现在呢?李佳琦把直播间的“人货场”搬到了巴黎:“人”是他这个自带流量的“国货推广大使”,“货”是薇诺娜这种有核心成分的硬货,“场”是综艺+快闪店的组合拳。这种模式比单纯的跨境电商狠在哪儿?它有“场景穿透力”——你在手机上刷到的是综艺片段,走到香榭丽舍大街能摸到实物,听李佳琦用法语(虽然带点沪普)讲青刺果的故事,这体验感,比单纯看详情页强100倍。

更绝的是,李佳琦不是瞎选品。他挑的薇诺娜,是有“真功夫”的。你想啊,要是带个没研发、没成分的“网红贴牌货”去巴黎,那不就成了大型“社死现场”?但薇诺娜不一样,人家母公司贝泰妮是正经搞科研的,16款植物新原料备案,数量全国前列,青刺果成分连专利都有。李佳琦选它,等于给国货出海加了道“质量保险”——这哪是随便带货,这是给国货挑“国际身份证”呢!

二、青刺果的“逆袭记”:从云南深山的“野果子”到巴黎柜台的“大牌成分”

聊薇诺娜,绕不开青刺果。这玩意儿说起来挺“土”的——云南哈巴雪山的野果子,以前山里人拿它榨油擦脸,谁能想到现在成了巴黎名媛梳妆台上的“宝贝”?这故事,比“云南土特产逆袭记”还励志。

青刺果能火,靠的不是“情怀滤镜”,是硬科技。贝泰妮的科研团队愣是把这野果子研究透了:先从山里把青刺果挖出来,送进实验室搞成分分析,然后搞出个“青刺果PRO MAX”——听着像手机型号,其实是升级版活性成分。这还不够,人家还建了个“产学研医”体系:跟高校合作搞研发,跟医院合作做临床,最后自己建中央工厂生产。就这么一套组合拳下来,野果子变成了“敏感肌救星”,特护霜直接卖到断货。

你可能会说:“不就是个植物成分吗?国际大牌也有啊!”但区别来了:人家国际大牌的植物成分,要么是“欧洲高山雪绒花”,要么是“地中海橄榄”,讲的是“贵族故事”;薇诺娜的青刺果,讲的是“中国皮肤解决方案”。啥意思?就是人家不是随便拿个植物讲故事,是真的研究了中国人的皮肤。

咱们中国人的皮肤跟老外不一样,敏感肌多,换季容易泛红、干痒。薇诺娜就死磕这一点,用青刺果搞出“屏障修护”方案,还做了44项临床实证——这可不是吹牛,是真的找了医院皮肤科做测试,数据摆在那儿。钟巍说的“中国方案”,就是这个意思:不是把老外的东西抄过来改改,而是基于中国植物、中国皮肤研究,搞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现在好了,这套方案不仅中国人认,连法国人都认。快闪店里有个法国老太太,用完特护霜拉着李佳琦说:“我用了半辈子药妆,第一次觉得脸这么舒服!”你看,这就是科技的力量——以前咱们总觉得“外国的月亮圆”,现在轮到老外追着咱们的“青刺果”跑了。

三、文化出海不是喊口号:当特护霜成了“行走的中国说明书”

这次国货出海,最让人意外的不是“爆单”,是文化输出的“高级感”。以前咱们说文化出海,要么是舞龙舞狮,要么是旗袍汉服,挺好,但总有点“隔着玻璃看展”的感觉。这次不一样,薇诺娜的特护霜往巴黎柜台上一摆,本身就是“活的中国说明书”。

你细想:一个法国女生用薇诺娜,她摸到的是云南植物成分,感受到的是“制药级研发”,看到的是简约又有点东方美学的包装。她可能不懂“中医理论”,但她知道“这瓶面霜能治好我的敏感肌”;她可能没听过哈巴雪山,但她会记住“中国有个叫青刺果的神奇植物”。这种文化输出,比喊一万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都管用——因为它解决了人家的实际问题,人家才会真正记住你。

钟巍说得实在:“我们不是去巴黎‘炫技’的,是去学习的。”快闪店开了16天,团队收集了一大堆国际消费者的反馈:有人说“冻干面膜用着方便”,有人建议“能不能出个大瓶装”。这些反馈,比任何市场调研都珍贵。为啥?因为它告诉你,国货要想在国际市场扎根,不能“我生产啥你买啥”,得“你需要啥我改啥”。比如欧洲人喜欢大包装,那就搞个家庭装;他们晚上护肤步骤多,那就出个精华+面霜的套装。这种“本地化调整”,才是文化出海的“进阶版”——不是把中国的东西硬塞给别人,而是用中国方案解决别人的问题。

还有个细节特有意思:李佳琦在快闪店给老外讲青刺果,没讲“这是中国传统文化”,而是说“这是我们云南的科学家研究了20年的成分”。你看,多聪明!人家卖的不是“情怀”,是“科技自信”。以前咱们总说“中国文化输出”,现在发现,最好的输出不是讲故事,是把故事里的东西变成能解决问题的产品——这才是“文化软实力”的正确打开方式。

四、从“爆单”到“扎根”:国货全球化,光靠李佳琦和青刺果还不够

看到薇诺娜在巴黎卖爆,很多人喊“国货崛起了”“扬眉吐气了”。这话没错,但咱也得冷静点:快闪店卖爆不难,难的是怎么在国际市场“扎根”。就像种树,你把树苗栽到巴黎街头,得浇水、施肥、防病虫害,不然一阵风吹过就倒了。

国货想在国际市场扎根,首先得把“科技树”点满。薇诺娜靠青刺果打开了局面,但不能只靠青刺果。国际大牌为啥能活几十年?因为人家每年砸几十亿搞研发,成分、技术、配方不断迭代。薇诺娜现在有16款新原料,挺好,但跟国际巨头比,研发投入还差得远。贝泰妮得继续死磕“产学研医”,把云南“植物王国”的家底挖透——比如除了青刺果,云南还有三七、天麻、虫草,能不能都研究研究?搞出更多“中国成分”,才能跟老外硬碰硬。

其次,得懂“本地化运营”。别以为在巴黎开个快闪店就完事了,后续的供应链、售后、合规都得跟上。比如欧洲化妆品法规严,标签、成分表、临床报告一个都不能少;人家退货政策宽松,你得建本地仓处理退换货;甚至连包装都得改——欧洲人环保意识强,你搞个过度包装,人家直接不买账。这些“细节魔鬼”,比开快闪店难多了,但这才是“扎根”的关键。

最后,别把宝全押在李佳琦身上。李佳琦是块“敲门砖”,能帮国货打开知名度,但长期还得靠品牌自己。就像当年老干妈靠留学生带出国,但最后火遍全球,靠的是“下饭”这个硬需求。薇诺娜也一样,李佳琦能把特护霜带到巴黎,但能不能让法国女生用完还想囤货,得靠产品本身。所以,品牌得自己建团队、搞渠道、做营销,不能总当“网红”,得做“长红”。

结尾

说到底,李佳琦带薇诺娜闯巴黎,不是偶然事件,是国货实力到了“量变到质变”的节点。以前咱们看国际大牌,总觉得“高不可攀”;现在发现,只要咱们肯砸研发、搞创新,云南的青刺果也能变成国际大牌成分,带货主播也能当国货的“国际经纪人”。

但这只是开始。未来的国货出海,不该是“偶尔爆单”的热闹,而是“持续扎根”的常态。当更多的“青刺果”从云南深山走向全球柜台,当“中国方案”变成国际消费者的“日常选择”,那时候,咱们才能真正说一句:“国货,真的走向世界了。”

最后说句实在的:下次去巴黎,别只买香水口红了,记得去“颜YAN LAB”快闪店看看——说不定能碰到李佳琦在给老外讲青刺果的故事,旁边还摆着刚补货的特护霜。到时候你就知道,这哪是国货出海,这是中国科技和中国文化,正在巴黎街头,悄悄改写美妆界的“游戏规则”呢!

来源:倪卫涛

相关推荐